和面色陷入呆滞的众人不同,城府极深的李世民一副扑克脸问道:
“此诗词所名?何人所做?”
李世民从小看着李泰长大,这小名青雀的家伙是什么尿性,他非常了解。
小时后胖嘟嘟,长大了的确类己,因为李泰成长阶段的所作所为,李世民认为,这“类己”不过是模样。
其它方面,李泰这大唐帝国第一纨绔,李世民觉得没啥类己的。
在李世民思绪千百转的时候,听闻李泰回道:
“此诗词名曰《水调歌头》,乃儿臣即兴所作。”
他的话音刚落下,李承乾怒道:
“李泰!
你竟然敢在父皇面前说谎!以你的水平,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千古名句?”
李承乾心里面那个怒啊,无处发泄,连“贤弟”两个字都懒得用了。
自己为了拉拢秦琼一家,娶到秦琼的爱女秦嫣然坐太子妃,已经用尽了手段。
秦嫣然几天前在德盛行柜坊见过李泰的事情,自然惹恼了李承乾。
后,秦嫣然放出风声,要嫁文武双全之人。
这次李世民除夕诗会,不正是一次好机会?
在大唐帝国,还有能在皇帝李世民举行的贺新宴会诗会中,拔得头筹,成为魁首更能说服人的文说机会?
之前有李容妃的事情,李承乾因为房玄龄和李世民的一些看法,加上李泰的插手,没有办法强行逼李容妃就范。
这次秦琼爱女秦嫣然的事情,李承乾知道李泰肯定横插一手,他想过李泰很多招数,比如先行联系秦琼,几天前德盛行的事情就是佐证。
或者依仗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李泰各种手段一起上。
这点毋庸置疑。
李承乾觉得李泰肯定会这样搞他。
落自己面子是小事,最重要的是继承秦琼在大唐帝国军队中的“遗产!”
大唐帝国的人都知道,秦琼光是公开救李世民的命,就有三次。
一身重伤,很多都是在这三次救李世民命中挨的。
今天除夕下午,李世民亲自离开太极宫,前往秦琼的府邸看望,足以说明李世民对于秦琼的看重。
对于李治,李承乾知道李治也不会让自己轻易娶到秦琼爱女秦嫣然。
不过,李治今年仅十一岁,是不可能取比他大一轮还多的秦嫣然的。
李承乾觉得,李治的手段,肯定不是拿自己做筹码。
在这个思维下,李承乾的目光自然聚焦在比他小一岁,今年十九岁的李泰身上。
婚姻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传宗接代。
对于李承乾,李泰,李治这种人来说,那就有不同的意义。
他们的身份地位,极高。
和任何人结婚,这些都涉及很多的东西。
李承乾今天也让东宫麾下的文坛巨匠准备了很多诗词,打算今夜除夕诗会,来个一鸣惊人。
李治的手段也差不多,玩阴招下毒李治在行,这作诗嘛?
不提也罢。
作弊的事情,不止李承乾和李治会做,整个诗会里面参加的有心人,基本都是这个路数。
李承乾和李治万万没有想到,李泰一开始就放了大招。
李泰转头看着李承乾,面带微笑说道:
“大哥此言缪以,说小弟作弊,在父皇面前欺君大罪,小弟不敢领。
这《水调歌头》的确是小弟本人所作。”
“你...”李承乾涂满白色脂粉的妖异之脸,立即被气红,让面色看起来没有那么苍白,正常了一点。
李治把握机会,和李世民启奏道:
“回禀父皇!
小弟一直以二哥、大哥为榜样!
二哥、大哥这次在西域都有军功建树,只是这作诗并非二哥所长,这首《水调歌头》,气势磅礴,词韵四方,乃大气之作,足以千古留传,比之前人所作,更胜一筹。
治,也非常好奇,二哥一直没有做过诗,怎么一到今天,变成此文坛大家,深感疑惑。”
李泰看着李承乾和李治两个跳梁小丑,在这里搬弄是非。
面色冷笑,却不说话。
面前的李世民没有说话,他辩解就是掩饰。
李世民看着自己三个嫡子将三龙夺嫡继续演绎,自己这个裁决之人,可不会轻易表态。
他还要在三个嫡子之中,找出那个弑君毒父的真凶!
贞观十年发生这件事,让李世民耿耿于怀。
李世民是千古帝王,可惜,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是爱妻文德长孙皇后所生,是嫡子。
他无法用帝王的铁血手段,以莫须有加诸在三名嫡子身上。
只能寻找别的方法。
这次李承乾和李治跑到西域搞事,虽然没有请示过李世民,但李世民并未干预,就是想让三龙夺嫡热闹一些,好找出真凶!
想到这,李世民对李治说道:
“晋王治,青雀今所作《水调歌头》,如今夜除夕诗会传出,这魁首,朕看不给也得给。
呵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绝句!
也很和朕今之心意,此《水调歌头》,前无古人,恐后无来者。
朕心甚慰!
然,
晋王治所言和太子乾所指,青雀之前事,恐难服众,青雀认为如何?”
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将目光从李治身上一开,然后在李承乾和李泰的身上逛了一圈,缓缓说完后,又看回了李治。
李世民知道自己三个嫡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李治既然发难,肯定有后续。
李治还没有说话,李泰马上抢话说道:
“三弟,那你打算如何?”
李治笑得很假和桌子上众人说道:
“今父皇在上,母后灵位亦见证二哥作诗,出千古名句之言壮举。
弟心中高兴,不过还是有些疑惑。
父皇刚才所言,治觉得句句在理。
治觉得,既然二哥乃文坛巨匠之资,可由父皇在此桌改今夜诗会之题目,全局无需改变。
如二哥真实,自然不在话下。”
李治话一出,桌上众人,都觉得李泰如果是真材实料,那么是绝对不怕李世民改今夜除夕诗会的题目的。
况且,李治也没有让李世民全部改,在此桌上出题验证,不会引起目前除夕诗会的乱局。
这个分寸拿捏度很好。
李承乾没有推波助澜,都那么多年,他知道李治的能力。
这次发难,尺度刚刚好。
李泰旁边的阎婉,非常的担心,自己丈夫什么情况,她很了解。
说李泰今夜之前,从未作过诗句,这是真事。
哪怕如今李泰作出《水调歌头》这千古名句,阎婉自己都觉得李泰是抄袭的,不知道找了那个文坛巨匠做了后手。
如李世民改了题目,这是随机的,李泰应付不了,那坐实《水调歌头》抄袭事小,欺君之罪事大!
阎婉觉得,李世民因为一直都很宠爱李泰,可能不会太过追究,印象变差,那是肯定的。
李承乾和李治又在场,恐难以收场。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也在,今夜这事处理不好,马上就会起渲染大波!
李世民没有一开始听完《水调歌头》就马上传诸人欣赏定论,也是担心这条。
众人都认真的看着李泰的表情,竟然发现李泰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惧怕!
这种表现,让众人的心中,都觉得,拿到这货多年来吃酒斗狗、流连花丛真得装过头,不但能打仗,还是文坛巨匠?
这种想法,在包括李世民的心中只是一闪而过,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帝王天家不比平常,任何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很多的反应。
李世民同样觉得,必须谨慎,且李泰目前的表现,实在是过于托大。
桌上任何一个人,都能从李泰的表情中看到轻蔑!
果然,李泰狂道:
“父皇!为验证儿臣文采,请随意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