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看着眼前真实存在的历史女神武则天,他的思绪有些激动,开始回忆历史:
日月空武曌(624年-705年12月16日),一般被称为武则天,年幼称武媚娘,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3日在位)。
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并于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后,被召回宫中,封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参预朝政。
高宗去世后,她以皇太后身份,于唐中宗、唐睿宗朝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当朝期间,开创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等制。
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措施。
军事上与吐蕃频繁交战,复安西四镇,平营州之乱,一度使后突厥归降。
但她任用酷吏,贬逐老臣,滥杀无辜,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中宗复辟,迫使病重的武则天退位,并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年八十二岁。
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前后当政四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她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被认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
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今已佚。
武则天(后自名武曌)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出生。
关于其出生地,有利州(今四川广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等说。
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
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中国通史》认为:
“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
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
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
“侍奉圣明的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李泰想到这里,觉得眼前的武则天,称呼自己为武媚娘,这说明后面便宜老爹赐名的时候尊重了武则天的意见。
因为日月空武曌的名字和武则天的称呼,都是后面她成为女皇帝时自封或者被尊称的名字。
如今面前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年幼时候时不可能没有名字的。
李泰记得,自己灵魂所在后世科技世界里面,公开的历史中,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李世民驯马一事。
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
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
”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
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
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李泰想到这里,看着面前年轻的武则天,他知道这样的女神,如果得不到皇帝的青睐,她是绝对不会放弃机会,而是会另找机会出头人地的。
历史中的武则天,是一个表面柔弱,实际内心非常刚强的女子。经历了十二年郁郁不得志的才人生活,她变得极度的腹黑,和同样腹黑的李治,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所以,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完成了唐高宗李治和庶母武则天苟且的历史丑事。
正式成为蛇鼠一窝。这也为历史中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埋下了毒酒鸠命的祸根。
李泰想到这里,目光看着武则天有些不高兴。
武则天的心绪非常敏锐,她不解,却勇敢的直视着李泰。
这样的情况,李泰没有说什么,继续回忆眼前这位历史中唯一女神的历史,他要好好规划。
武则天太出名了,但凡喜欢大唐帝国的后世人,没有人不会去了解这位唯一女皇帝女神的历史。
李泰继续想到: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
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
李泰想到这里,心中一阵冷笑。
自己这好弟弟晋王李治,在便宜老爹在位时候,就和武则天在一起。后面李世民去世,做尼姑的武则天都能怀孕,这礼义廉耻,在李治心中,李泰觉得这个好弟弟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或者将来,都是李治没有的东西。
在去年贞观十年,自己灵魂刚刚穿越来到这个大唐帝国的时候,至少经历了李治两次以上安排的正面刺杀。
李泰觉得,自己可没有任何污蔑这个“好弟弟”李治。
他的为人,甚至比腹黑更加无耻!
否则怎么做出这些有悖人伦,又父皇去世还继续不孝的事情?
李泰没有着急,他继续回忆历史:
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
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
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
“皇后刚来过。”
李治勃然大怒,说道:
“皇后杀了我的女儿!”
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
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
时间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一般认为,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
永徽六年(655年)三月壬戌,武则天编写《内训》一书,同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
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
而元老李勣又表态说:
“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
以莫须有“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
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
十一月初一日,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