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继续想到:
英吉利这生意一做,原本灰暗的中英贸易,立刻在英吉利人眼里阳光灿烂:
康熙年间开始卖鸭片,最开始一年也就200箱,而后就滚雪球飙升,乾隆年间每年突破千箱大关,嘉庆年间到了四千箱,道光皇帝登基初期,增长到一万箱,到了律劳卑被折腾死时,已经逼近了两万箱。
以大英帝国政府的数据,仅19世纪至鸭片战争开打前的三十九年,大英帝国输入中国的鸭片总数,就高达四十二万箱,赚走中国的白银,高达四亿银元——相当于大英帝国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清政府拿到的赔款数的二十倍!
这是全世界都罕见的恐怖增长。
吸食鸦片的风潮,也如瘟疫一样,扩散到中国各阶层。以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政府做的估算,大清上下吸食鸦片的群体,上至亲王贝勒,下至贩夫走卒,甚至还包括宫廷的太监,衙门的差役,寺庙的僧尼,基本涵盖了各行业,总数更高达二百万人。了解下大清朝的做事习惯就知道,这个数字绝对是严重缩水的。
但不缩水的,却是经济损失,火热的鸦片贸易,不但补大英帝国的贸易逆差,更叫英吉利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那位吐槽英吉利货卖不动的英商查顿,本来是个在英吉利穷得叮当的三脚猫庸医,揣着借来的钱跑到东方碰运气,误打误撞做上鸦片生意,没几年就脱贫致富,人送绰号铁头老鼠,成了英国有名的富豪,后来还金钱开道洗白,做上了英国议员。
为啥这么成功?这位查顿先生还是很谦虚,以他给朋友的信里说,自己这么成功,不是本事多大,而是鸭片生意太赚钱,一箱鸦片的利润高达一千银元。卖掉一箱鸦片,就能收回一百箱的成本。以他自己话说:“这是最绅士和最有安全气派的投机生产”。
了解了这一条,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律劳卑寻求中英官方交往时,出来反对最厉害的,竟有好些英商们。中英啥样交往他们管不着,耽误他们卖鸭片却是大事。
而在律劳卑过世后,先前的秘书查理.义律,终于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当上了对华商务监督,比起前任律劳卑来,他表面很低调,其实却对鸭片贸易暗地支持,英帝国对中国的鸭片输入,也正是从此进入疯涨阶段。
对这“投机生产”,英帝国上下也马力开动,甚至形成了产业链:在印度种鸦片,印度用种鸦片的钱换英帝国货物,英帝国用鸭片在中国赚钱,买中国货倒卖到欧洲,里里外外全是英帝国赚钱。这种发财模式,被英帝国政治家巴麦尊称为:
“三角贸易”。
英帝国赚嗨了,大清却苦大了,单说每年白银外流,平均竟高达五千万两。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大清朝省下抽俩年鸭片的钱,就足够打一场西北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战争。这数据报给道光帝,为省钱都穿补丁衣服的他,气的直跺脚。
而更直接影响的,却是大清的国民经济,大清的银本位制度,原先可以白赚洋人钱,自从鸭片火了,就变成白白被洋人赚。最鲜明的对比:乾隆年间一两白银,能换铜钱八百文,到了道光年间,竟得换铜钱一千八百文,三十年间白银价格飙升一倍。财政窟窿越发大。
大清朝的“实体经济”,更是冲击严重,大量的钱用来买鸭片,其他行业也就萎缩,以林则徐的话说,原先发达的苏州,交易量只有道光之前的一半,为啥?因为钱都拿鸭片了。另外浙江湖南这些原先产丝的地方,现在全改种鸭片,闹得纺织业都没地方收购原材料,更要命是这些种鸭片的行当,也都是非法的,赚了钱不说,朝廷更收不上税。
李泰想到这里,深知手中这恶魔果实的厉害!
他觉得英帝国之所以能打败希腊、西班牙、荷兰等先开发大航海时代的欧罗巴诸国,后面开创了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究其原因都是来自鸭片的巨大利润。
大唐帝国旁边的扶桑和国,在后世的幕府末年,明治维新时代,打开和国国门的,同样不是西方的船舰利炮,而是鸭片!
灵魂来自后世2024年的李泰知道,和国是产银大国,黄金也有不少,大唐帝国如今的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是一比十,但从泷泽清雅的口中,李泰知道,如今在和国,甚至整个扶桑地区,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是一比十六!
由此可见,鸭片在东亚地区,抽取了多少白银。
有了钱,西方的大航海时代的舰队能不犀利吗?
鸭片贸易仿佛吸血鬼的大口,将要源源不断的吮吸世界的血肉,这不是历史的偶然,只是历史的必然。
李泰想到这里,摇摇头。
这时,罗九艳已经在门口等了很久,看到眼前这个白衣公子回过神来后,才进门,行礼后,说道:
“公子,酒菜已经准备好。是不是...”
李泰摇摇头,他已经完全酒醒。
回道:
“我没心情吃喝了。你们吃喝吧!
安排一处厢房,我要休息,就不回永盛大酒楼了。”
李泰的表态,没有人敢说不。
之前没有吃好的苏定城,二话不说,招呼人落座。
不用说,阿罗憾和慕容复,都被苏定方看管起来,薛仁贵则保护李泰就寝,在厢房外守护。
李泰在罗家庄待了几天,没有立即前往崇明岛。
这几天的时间,李泰思考了很多的事情。
也决定了很多的事情。
罗九艳已经知道李泰的身份,她极度的惊讶。在李泰明确要带阿罗憾在身边之后,罗九艳决定效忠李泰。
李泰安排其跟着苏定方。
贞观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李泰一行人,在罗家庄过年。
纷纷扰扰的贞观十年,就此过去。
贞观十一年,一月一日。
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李泰的主持下,阿罗憾入赘罗家。
这波斯快要亡国的王子,本来是不愿意的。奈何李泰刀斧加身,又是自己曾经答应罗九艳的,阿罗憾只能就范。
本来阿罗憾有找过慕容复,告知他要想办法逃跑的事情。慕容复去李泰那里告密,李泰让慕容复转告他的真正身份,只说了一句话:
“大唐虽大,叛者无命!”
这句话很简短,慕容复也认真的告知了阿罗憾,他知道白衣公子就是大唐帝国的魏王时,直接打消了之前的想法。这也难怪,阿罗憾这个外地人,来到大唐,是不可能躲开魏王的追杀的!
在李泰答应如果有机会,会帮阿罗憾复国之后,阿罗憾和慕容复一样,都开始加入李泰的麾下。
李泰知道后点头,他认真的复盘了贞观十年,自己穿越来到大唐帝国时,是贞观十年五月,便宜老妈文德长孙皇后薨逝的日子,至今,来到大唐帝国已经半年多的时间。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李泰这个外卖员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可以说,整个贞观十年,对于李泰来说,都是乱糟糟的。
李泰坐在主位,作为证婚人。
他喝了罗九艳和波斯王子阿罗憾的喜酒,一边感慨着人生,一边觉得重活一次也好,被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折腾也罢,最重要是目前自己还活着。
这次计划,已经准备很久,他选择隐没在长兴村镇一段时间,正是开始调整一些计划,今天,李泰接到了麾下“暗月楼”刺客军团送来的两封信,其中一封是赵无极写的,他们一行顺利抵达神都洛阳,一路上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估计是皇家禁军的大军卫李靖在马车队中的事情走漏,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都没有上当,他们已经进入神都洛阳的魏王府中,遮眼法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李泰注意自己的行踪。
第二封信,则是来自第二岳父房玄龄,上面的内容,让李泰觉得,嘈杂纷乱的事情,不会随着贞观十年的过去,在新年贞观十一年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