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话,大家都听得非常的清楚。
他们这些人,跟随李世民打下了辽阔的大唐帝国,不是那种太平年代的将军。
李世民一言指出今唐军水军实际情况,这话一般人说,高士廉绝对不服,李世民说,高士廉也不好表态。
李孝恭想了一会,回道:
“如果启用武德朝那些水军老人,可以。
只是,高士廉麾下的水军都是新人,未必服气。
臣想问,陛下如何解决这件事。”
李世民回道:
“朕今天也将高士廉叫来,目的就是大家一起沟通这件事。
朕的想法,是组建一个新的西域都护府水军,由堂哥和高士廉麾下各出一半人,新的西域都护府水军各级军职,除大军卫统帅的位置由高士廉担任之外,余下各军职,包括副帅职位,均由堂哥麾下担任,都受到大都督并肩王泰的节制。”
李世民话说完,李孝恭和高士廉都沉默了。
其他人,则思考着李世民这个安排。
李世民这样做,照顾了李孝恭麾下的水军老人,也不会让高士廉麾下的将官不满。
在洞庭湖的高士廉麾下水军各级军职,不用说,都是高士廉的人。其中关系盘根错节,让这些人交出自己的位置,很容易造成整个大唐帝国水军的巨大问题。
对于李孝恭来说,启用武德朝的水军老人也不是问题。
这些人很多都已经退役,过着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哪怕是老大人李孝恭出面,也未必能真正使唤得动,使用好,更是无稽之谈。
人,其实非常的现实。
大唐帝国的军功名爵制度非常完善,待遇也非常好。军功,是可以萌荫后辈的,甚至最高的军功可以世袭罔替,不会削减待遇。
大唐帝国很多县主和郡公,就是世袭罔替的典型。
帝国对军人非常好,待遇非常优厚,这也是此次李世民西伐西域,造成了近四十万伤亡的事情,在大唐帝国里面,没有任何不满的声音主要原因。
这些战死士卒将官的亲朋好友,都会认为他们是英雄,因为他们给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帝国地位。
贞观时期的大唐帝国军人,无论在帝国何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李世民是将军出身的皇帝,自然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军功名爵制度,使用的手段,也非常的强硬推行。
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大唐帝国灭楼兰,打残吐蕃,建立新的西域都护府的功绩,整个大唐帝国没有因为那些英雄的战死而消沉。相反,大唐帝国如今报名参军的人士,比去年贞观十年,甚至是比整个贞观朝十个年头,都要多几倍。
只要能挣到军功,一切都不是事。这是大唐帝国普通人提升自己地位的最好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李世民打算在西域都护府建立新的水军,使用的这个办法,照顾了李孝恭麾下武德朝水军老人和高士廉麾下贞观朝新水军所有人的利益。
李孝恭提供有作战经验的老水军,带着高士廉提供的新兵,只要不动洞庭湖唐水军将官的利益,他们便不会有意见。得到了新军职的李孝恭之前的麾下老水军,新的利益摆在面前,又能获得军职,他们也不会有意见。
可以说,李世民的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孝恭想了一会后,回道:
“臣没有意见!”
李世民听完,转头看向高士廉,问道:
“你呢?”
“臣对于麾下水军出新兵的事情,没有意见。臣年纪大了,比李孝恭都年长一些,这幅老骨头,帮陛下管着帝国水军没有问题,但上战场指挥作战,显然不适合。
臣唯一的问题,就是希望陛下可以换个西域都护府水军主帅!”高士廉看着李世民和众人,缓缓说道。
李世民看着高士廉,想这个老家伙,如今和自己玩这套。
申国公高士廉,575年生,比堂哥591年生的李孝恭大16岁。
名俭,字士廉。唐初宰相,李世民文德长孙皇后舅父。玄武门之变时,因功升任侍中。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唐初宰相之一。
李世民记得自己对高士廉的评语:
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
现在李世民听着高士廉的话,知道这个老家伙骨鲠规谏的性格又犯了,不过,高士廉毕竟是自己的长辈,虽君臣不论这些身份,李世民必须给面子,特别是在目前众帝国老人的面前。
于是,李世民说道:
“那高士廉你说,朕该命谁为帝国新西域都护府水军统帅?朕的本意,是让你这个老资格去压住新西域水军,作为统帅。你不愿意,这下子,让朕很为难。”
高士廉回道:
“陛下不用为难,眼前就有一人比臣更合适!李孝恭比臣小16岁,帝国南方又是其打下的大部,对于水军在复杂水域的战斗,李孝恭的经验比臣都强太多。”
说完,高士廉就这样静静的看着李孝恭。
李世民和众人的目光,也转向了李孝恭。
他是591年出生,今贞观十一年,637年,46岁,比李世民大6岁。
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想过让堂哥,出任西域都护府的水军统帅,帝国论统帅水军的能力,无人能出李孝恭其右。
可惜,因为妻妹被自己逼死的事情,李世民知道,李孝恭愿意将自己的旧部交出来,已经是极限,他是不可能出山的。
果然,高士廉的话说完后,李孝恭就直接说道:
“陛下,臣的身体一直不好,您是知道的。所以,臣不适合此事军务,且,臣,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李孝恭的话一出,李世民和在场众人都非常的意外。
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想到,如今贞观朝,还有谁在水军的资历上面,比李孝恭还高?
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孝恭成了小八仙桌上众人的焦点。
李世民问道:
“是何人?”
“并肩王李泰!”李孝恭说完,不理会面色奇怪的众人,甚至不理会皇帝李世民,径直拿起了筷子,夹了一块红烧排骨,放入嘴中细嚼慢咽,然后喝了一杯长安醉,发出了“嘶!”的一声舒服的声音,然后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吃啊!这么好的菜,不吃多可惜。”
李世民微微一笑,没有说堂哥李孝恭无礼,对众人说道:
“吃,喝!今天不急!”
在场众人也不拘束,今天都是帝国老人,大家一起出生入死那么多年,政见不同,但今天不是争论算账的时候。
大唐帝国好,他们作为大唐帝国顶级门阀,自然也会好。
战争,是最简单的掠夺方式。强大的大唐帝国,需要无尽的掠夺,才能维持稳定。
一会过后,酒过三巡,美食入喉,大家也没有停止吃喝,李世民分别和五人都碰杯喝过酒,给足了在场众人面子。
放下白玉酒杯后,李世民向李孝恭问道:
“堂哥,你说青雀?
这小子今年才十八岁,恐难当大任吧?”
李孝恭摇摇头,看着众人说道:
“并肩王泰,以前陛下说他类己,臣说句不好听的话,之前的李泰是什么人,大家明白。
这一年多其横空出世,臣也看不明白。陛下说李泰类己,这句话,臣倒是看明白了,所言非虚。
哈卡山战役,一天内灭掉吐蕃和楼兰七十五万余军团,虽其中有五十余万奴隶兵,那二十万正规军骑兵,可不是假的。
最重要的是,李泰知道利用地利,知晓分寸,拿大火雷炸出那条地下河,成为哈卡城的护城河,此为神来之笔。
后,李泰拿联军士兵尸体筑尸墙,迅速阻止了联军的突进,这说明李泰非常知道审时度势,且非常果断狠辣。
在场大家都是打仗出身的老人,李泰的军事天赋,还有性格素质,都极好!
臣觉得,西域都护府,不应该将水军独立由其他人统帅,交给李泰共同节制,这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新水军在李泰麾下,臣相信,以李泰的能力,肯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自己最宠爱的皇子被如此称赞,李世民自然荣光满面,他笑着说道:
“呵呵,堂哥,你就这么看好李泰?”
李孝恭点头,回道: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李世民问完,旁边几人也看着李孝恭,看看他嘴巴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倒出来。
“李泰年轻,如陛下年轻时一样,这点,已经足够!”李孝恭说完,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美味的渭河清蒸鲤鱼,缓缓的吃着,脸上的表情,显然非常的享受。
李世民不愧是果断的皇帝,他回道:
“既然是这样,那就这么决定了。
明天朕下达圣旨,命李泰总督楼兰西域都护府全部事务。
房玄龄!”
“臣在!”房玄龄起身,拱手回道。
“帝国后勤的事情,你要协助好李泰处理西域问题,不计代价!朕希望,在明年贞观十二年,可以彻底解决西域的问题!”
“遵旨!”
随着房玄龄的话音落下,李世民招呼众人继续喝酒吃菜,今天君臣尽欢同时,大唐帝国这个霸道的战争机器,也开始更加剧烈的高速运转,即将向世人,传达出更剧烈吞并西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