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李世民的白月光
猫咪爱烤鱼2025-07-28 16:293,502

  整个祭天大典,李泰心不在焉。

  隔壁位置的太子李承乾用怨毒的眼光看着他很久,都没有发现。

  不过,李承乾也没有说什么,今天的场面,谁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大约一个时辰过去后,祭天大典结束。

  众人散去,准备参加热情奔放的节目。

  李承乾本来要和李泰说些话,没想到李世民直接过来,将李泰带走,一句话都没有和李承乾说,这样的情况,让李承乾非常落面子,大唐帝国众高级吃瓜群众嘴巴不说,心里跟明镜似的。

  李承乾愤怒的拂袖而去,返回东宫。

  李泰则跟着李世民,来到了太极宫的丽政殿。

  这里,是长孙皇后原本的寝宫。

  此时,丽正殿中,所有侍卫侍女太监,都在大殿四周值守,他们都知道,每年丰战节,李世民都会独自在这里度过一晚。

  今年的情况,让很多丽正殿的执事人员,非常的惊讶。

  魏王李泰,哦,不,是并肩王李泰,被李世民带着进入了丽正殿。

  李泰跟着李世民一边缓缓的走,知道太极宫,李世民的专属大殿是立政殿,长孙皇后的大殿是丽正殿。发音差不多,实际上是两个大殿。

  长孙皇后因旧疾生病以后,李世民担心下人照顾不周,遂将长孙皇后接到自己的立政殿里面照顾,而长孙皇后原本所在的丽正殿,一直空置至今。但李世民每年都会自己来丽正殿看一次,时间正是丰战节的晚上。

  去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薨逝之后,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来到丽正殿,却多带了嫡次子李泰。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知道,李泰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更高了。

  之前也许只是宠爱,如今,不一样了。

  李泰成为并肩王之后,和太子李承乾一样有统兵的权利,这就成为了大唐帝国实权皇子。

  去年李世民封李泰的“位同太子,开府建衙”八个字,已经真正实现。

  此时丽正殿里面,许多烛火摇曳,将整个丽正殿照映得非常的明亮。

  跟在李世民身后的李泰,很快发现,他们两个人在明亮的烛光下,竟然没有影子。

  李泰抬头望去,许多烛火的位置,显然是精心布置的,为什么这样布置,李泰却不知道。

  这是李泰灵魂穿越来到大唐帝国后,第一次进入便宜老妈长孙皇后的丽正殿。

  根据本主身体的记忆,李泰知道,原先那吃酒斗狗,流连花丛的本主,已经有几年,没有来到丽正殿了。

  上次来,是李泰本主身体娶阎婉大婚的时候。

  李泰的眼前,出现了一张普通木头制作的老旧大床,上面那些被褥,也非常旧,很多污渍痕迹沾染着。

  他看到李世民没有丝毫介意,轻轻的坐在了老旧的大床上,抬起那青筋暴露,皮肤却有些衰老的右手,轻轻的抚摸着老旧大床边上,一个同样老旧的普通红木首饰盒。

  李世民打开以后,从里面拿出了一根普通、泛着黑灰色光芒的银簪子,看来氧化层度严重,已经很久没有人佩戴。

  李世民非常小心的拿着这根非常普通且老旧的银簪子,没有理会李泰,自顾自的说道:

  “朕于贞观元年,626年8月21日,登基仅13天,朕不顾突厥大兵压境,将你母后长孙氏册立为皇后。这一年刚好是我们结婚的第13年。

  你母后长孙皇后出身世代高官显宦之家。其父长孙晟智勇双全,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他曾奉命出使突厥,不仅为安定北疆作出了重大贡献,还成功分裂突厥帝国,留下了“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

  可惜的是,父亲在她八岁那年突然故去。异母兄长孙安业,是一个典型的无赖,为独霸家业,他将长孙兄妹赶出了家门。

  母亲高氏无奈,只得带着一双儿女投奔了哥哥高士廉。

  高士廉出身北齐皇族,本人更是“少有器具,颇涉文史”,听说妹妹遭了难,便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接回了家。

  后来,高士廉被贬谪岭南。赴任前,他卖掉自己的大宅子,买了另一座小宅院,安顿好妹妹一家后,才去上任。

  早年,长孙炽,乃长孙晟之兄,认定高祖李渊与窦氏教育出的子女一定十分出色,由于自己没有合适的女儿,所以力劝弟弟长孙晟和我们李家结亲。

  长孙晟深以为然,便将女儿许给了朕。

  13岁那年,高士廉作主将长孙氏嫁给朕,从此我们开始相伴相守。

  婚后,我们十分恩爱:

  武德二年,生长子承乾;

  武德三年,生次子泰;

  武德四年,生长女丽质,即长乐公主;

  贞观二年,生幼子治;

  贞观三年,生城阳公主;

  贞观六年,生晋阳公主;

  贞观八年,生衡山公主。

  从武德二年到贞观八年一共十五年,长孙氏和朕共生育7个子女,堪称历代后宫之最。

  但频繁的生育,也摧残了长孙氏的身体。加上之前战时旧伤,你母后的身体一直不好。

  为了给爱妻补身体,朕曾亲自下厨给你母后做菜。

  有一次在外征战,朕经过老家太原时,想起了身体不好的妻子,于是特意赶到玄中寺,供奉了大量珠宝,只求为妻子祈福。

  作为朕的贤内助,长孙氏不但为朕生儿育女,还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从而大大地减轻了朕背后的压力。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之前,朕大部分时间都是带兵在外。前朝太子李建成趁机结好张婕妤、尹德妃,让她们给高祖李渊吹枕头风,诋毁朕。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你母后在后宫“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朕与高祖李渊的矛盾。

  武德九年,朕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事变前,你母后与哥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核心成员,制定了周密的行动方案。

  事变时,她亲自为将士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奋战。

  玄武门之变那夜过后,朕踏着兄弟鲜血染成的红地毯,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长孙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

  十年皇后期间,她留下了为人津津乐道的贤事。

  她崇尚节俭,以身作则。非但自己衣无锦绣,她还严格约束子女,降低物欲享受。哪怕在病危之际,仍然嘱咐朕自己死后不可厚葬。

  她宽厚大度,不念旧恶。贞观元年,当年赶自己出家门的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按律当斩。她流着泪向朕求情:众人皆知他对我们兄妹做过的事,如果对他处以极刑,天下人必定认为是臣妾在报复,从而有损朝廷声誉。朕以为然,将长孙安业流放了事。

  她慈悲为怀,和睦后宫。朕心情烦闷之际,常常迁怒到宫女太监。

  这时你母后就会装出比朕更生气的样子,提出把犯错人员交给她处置。

  得到准许后,再将他们拘押起来,等朕气消了,又为她们申诉冤屈,就这样多次避免滥刑枉死。

  对患病嫔妃,她总会亲自探望;对非亲生子女,她视如己出。豫章公主母亲死得早,她“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这些宽仁举措为你母后赢得了宫中上下的一致爱戴。

  她顾全大局,抑制外戚。

  历朝历代,外戚都是一支特殊而重要的政治力量。

  长孙无忌与朕是布衣之交,而后从晋阳起兵,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都有他的身影。

  朕不禁“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因此打算任命无忌做宰相。哥哥做宰相按说是一件好事,但你母后鉴于西汉外戚干政造成的恶果,劝说朕取消任命。

  看到丈夫坚持己见,你母后又去私下劝说哥哥辞职。朕不得已,改授无忌开府仪同三司,这一职位虽高,却无实权,你母后这才放心。

  朕实在是看不过,才让无忌暗中领了飞鹰卫,替朕巡狩天下。

  去年你母后临终之际,她依然言辞恳切地叮嘱朕:不要让其家族成员,特别是长孙无忌担任要职。

  她巧言善谏,是朕人生里面真正的镜子。

  朕喜爱骏马,一匹马无病而暴死,就迁怒于养马人。你母后借当年齐景公杀死养马人的事劝谏,朕怒气消解后,对房玄龄说道:

  皇后不愧是朕的贤内助啊。

  朕每每看到魏征处事谏言的模样,都有你母后的影子,朕这才将大唐帝国第一权相的位置,交给了魏征,这其实,也是你母后的意思。

  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你母后长孙氏是一个智慧通达,高度自律又不缺仁爱之心的女性。

  在朝政上克制的长孙氏,在待对朕的感情上,却表现出了动人的偏执。

  当年朕生过一场重病,她不仅昼夜不离,还暗暗备下毒药,随时准备要随朕而去。

  还有一次,柴绍深夜示警,朕穿上盔甲匆匆离去,她俨然不顾自己的病体誓死跟随。

  左右劝阻时,她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如何心安?”

  朕知道,朕是她心头的朱砂痣,她同样是朕永恒的白月光。

  你母后病重时,朕下令重修帝国392座废弃寺庙。

  你母后去年薨逝后,朕亲自抚养你幼弟李治和晋阳公主,然,前朝并无皇帝抚养公主的先例,可见朕有多爱你母后。

  在这个夫不祭妻的时代,朕高调追思爱妻,然,魏征出言讥讽,朕仍不以为意。

  魏征这货,要是知道自己目前在大唐帝国的大权,是来自你母后的意思,不知道身后,他有没有脸去见你母后。

  高士廉死后,朕准备送最后一程,面对房玄龄的劝阻,房玄龄流着泪说:

  “他也是朕的舅舅啊!”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李泰静静听着李世民的自言自语,这些话似乎是便宜老爹的自言自语,也好像是说给自己的听的。

  如今的情况,让李泰心中非常谨慎。

  在大唐帝国国庆日丰战节这么特殊的日子里面,便宜老爹李世民带自己来丽正殿,讲述自己心中的白月光事情,显然不同寻常。

  想到这里,李泰决定继续保持沉默,静静听着李世民吟诵着长孙皇后作的《春游曲》,就如一年前,自己灵魂穿越来到大唐帝国第一次遇到李世民时那般。

  良久以后,李世民停止了追思长孙皇后,转头过来,看着李泰说道:

  “青雀,朕说了这么久与你母后的事情,你可知何意?”

继续阅读:第254章 长孙皇后的遗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都日月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