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正中央,太原卫大都督府邸。
这里原先是高祖李渊的刺史府,此刻的主人,是英国公李勣。
大都督府书房内,李勣没有管烽火四起的太原府。
他今年42岁,因多年习武,修习的又是吐纳双休内功,善于采阴补阳,看起来最多三十出头。
身为大唐帝国军中柱石的他,手段狠厉,不是善茬。
此时,在他面前,有一名黑衣人。
这名黑衣人看不清容貌,浑身都笼罩在黑袍之中。
李勣看着黑衣人说道:
“影三十九,有何事?”
黑衣人恭敬行礼后,回道:
“影二李勣大人,晋王李治殿下,让属下告知您,太原府此战,拖得越久越好。
殿下使力,今春开朝,李勣大人改封英国公,新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殿下当初的承诺已经兑现。
您如今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控制这太子六率在关陇地区最强的军队,晋王殿下希望如同影一大人侯君集一样,“好好”为太子李承乾效力,但请您不忘初心。
您所要求每年300妙龄处子,供您采补,此事晋王殿下必不负您所托,所有炉鼎,均从并州所辖之地外抓捕,不会留下手尾。
晋王殿下还应承,并每年付给您2000万两黄金,让您实力壮大!
此次,属下先为影二大人您,送来了200名处子,都是花季年龄。还有黄金1000万两。
希望影二大人,莫忘与晋王殿下之承诺。”
李勣摆摆手,回道:
“这些我知道。
今太原府外攻城的突厥北海汗王,阿史那克克所部,按今天元宵节这攻城阵仗,起码有20万正规军,其骑兵军团,不会低于10万骑控弦者!算上仆从奴隶等,起码有50万人的规模。
我手中的太原卫,目前在城中不过15万步兵,外部三十里外的太原卫骑兵要塞,根据不久前的飞鸽传讯,他们5万骑兵控弦,不敌突厥骑兵,已经抛弃要塞,撤离前往太子六率左卫率处合兵。
没有骑兵在外保护太原府,如果突厥人全面攻城,我很守城很吃力。”
黑袍人影三十九,面容不露,继续藏在黑袍中,发出一阵诡异的“嘿嘿”声之后,回道:
“影二大人不用担心,晋王李治殿下已经安排影一侯君集大人麾下的黑甲卫骑兵,总数十五万,此时距离太原府不到百里,正在待机威慑突厥人。
李治殿下的意思,是让影二大人好好打太原府这仗,我们输不了,拖得越久越好!”
李勣有些疑惑,问道:
“侯君集?黑甲卫骑兵,作为护卫圣都长安最精锐的军队之一,乃大唐十六卫中翘楚。
十五万骑兵的调动,陛下会不知道?你们当长孙无忌麾下的飞鹰卫是吃素的?”
影三十九继续发出诡异的声音冷笑道:
“影二大人,影一侯君集大人并未调动圣都长安的黑甲军,而是从帝国南方提前调动备用军队,埋伏在关陇地区的,他们平日就是马贩子和民间团体。
这点,请影二大人相信晋王李治殿下和影一侯君集大人的实力。
今影一大人侯君集,和您影二大人李勣,都已经在李治殿下的睿智安排下,成为了太子李承乾在军中的勾股之臣。
两位大人只要通力合作,太子李承乾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这也是晋王李治殿下的意思。”
李勣点点头,不过,他还是说道:
“影三十九,你还没有说如何解决长孙无忌麾下在并州乃至整个关陇地区飞鹰卫的问题。
这家伙,可不是省油的灯!
如果我们的事情败露,陛下知道后,天下无人可以在贞观朝反抗陛下成功!
你别看我麾下的太原卫和太子六率的左卫率这30万军队,如果是陛下亲征,我加上侯君集反叛,也不可能成功!
陛下是真正的天可汗,在大唐帝国威望甚高!
军队,是不会随我和侯君集反叛陛下的!”
很快,李勣便得到了影三十九的回应。
他只回了一段话:
“飞鹰卫,大把人不是影二大人一般,坐享英国公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高位,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金银和女人。
晋王李治大人,已经买通整个关陇地区的飞鹰卫,上到正副指挥使,下到低级士兵,全部都已经重金买通。
权利,黄金,女人,都不缺任何一样。
请影二大人放心!”
李勣点点头,回道:
“你去告诉晋王殿下和侯君集,事别玩出火,让陛下知道。否则别怪我翻脸无情!下去吧!”
“遵命!”影三十九立即退下。
他转身之后,眼中闪烁着一丝寒光,却没有让李勣看到。
李勣等影三十九离开后,走到书房长椅上躺下,闭上了眼睛。
如果李泰在旁边,知道李勣的也是晋王李治的人。
他绝对会非常的惊讶。
在李泰脑海记忆中的李勣,可是大唐帝国前期的牛人!
其在如今贞观十一年,所在并州,古州名,历史悠久。
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
其地约当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
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
李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勣。
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
隋末至唐朝初年名将。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他随太宗平定四方,两击披着东TU厥名义的薛延陀部落,平定碛北。
后又大破东TU厥、韩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从军近六十年,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大唐帝国初期军神。
在长期战争实践中,他不仅为隋末瓦岗农民军的发展壮大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为唐朝开国和卫国拓边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其作战艺术颇受后人称赞。
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唐本草》,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徐世勣(后改名李世勣,永徽年间改名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本为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人。
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今河南浚县东南)。
徐世勣家本是富豪。
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徐世勣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
隋大业(605年—618年)末年,十七岁的徐世勣(按《旧唐书》等记其卒年推算,徐世勣十七岁时应在大业六年,见天下已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
他劝说翟让:
“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
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
翟让称善,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无算。
有钱就不缺人,不久兵众大振,有徒众一万余人。
此时,隋朝遣名将张须陀率两万多人讨伐,翟让惊恐之下,企图逃走,徐世勣予以制止。
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将隋军全部歼灭,张须陀亦战死。
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
徐世勣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自称魏公,大封官爵。徐世勣被授为右武候大将军,统领本部。
同年,隋朝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等率军讨伐李密。
徐世勣使用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
当时河南、山东大水,饥民遍地,隋朝赈给不周,每天饿死数万人。
徐世勣向李密进言:
“天下大乱,本是为饥。
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
李密听计,派徐世勣带五千人,自原武渡黄河,掩袭黎阳仓的隋朝守军。
当日攻克,开仓招民众随便领粮,十天之间,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
此后,瓦岗军内部发生矛盾。
翟让在宴会时,为李密杀死。
混乱中,在场的徐世勣也被士卒砍了一刀,身受重伤,王伯当急忙喝止,徐世勣才得以幸免。
李密为稳定人心,派大将单雄信前往抚慰翟让旧部,将其分别归属于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麾下。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炀帝杨广。
五月,李密派徐世勣征讨叛将王德仁,以报其杀房彦藻之仇。徐世勣击败王德仁,迫使其投降唐王李渊。
徐世勣守黎阳仓,宇文化及率军四面攻城,形势危急。
李密亲领五百骑兵驰援,徐世勣亦从城中向外挖地道,忽然现身城外。
两军里应外合,大败宇文化及,迫使其解围而去。
此年,太府卿元文都等拥立越王杨侗(皇泰主)在洛阳称帝。皇泰主派使者赦免李密等人,徐世勣被重新授为右武侯大将军,受命讨伐宇文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