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余众归顺唐朝。
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徐世勣接管。
武德二年(619年),徐世勣对长史郭孝恪说:
“魏公(李密封魏国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
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他于是派使者致信李密。
使者初到朝廷,李渊听说徐世勣没有奏表,只写信给李密,颇感奇怪。
待到使者把徐世勣的本意告知李渊,李渊才大悦道:
“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
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
后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
不久后,李渊命李世勣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九月,河北军阀窦建德进攻相州,山东道安抚大使、淮阳王李神通率军逃至黎阳。
十一月,窦建德攻陷黎阳,李盖(即徐盖,此时已被赐姓李氏)与李神通、魏徵、同安公主等人一同被俘。
李世勣率领数百骑兵渡河撤离,但因李盖被俘,只得返回投降。
窦建德将李盖作为人质,仍让李世勣镇守黎阳。
李世勣想要归顺唐朝,但又担心此举将祸及其父。
他私下与郭孝恪商议后,决定先为窦建德立功,取得其信任,再行图谋。
不久后,李世勣在获嘉袭败王世充所部,多有斩获,窦建德因此对他颇为亲近。
李世勣在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后,成功劝说他亲征河南,企图借机将其杀死。
但窦建德的妻子产子,他因此迟迟未起程。
李世勣既不能袭取窦建德,谋杀窦建德部将曹旦的计划又泄漏。
只得与郭孝恪率领几十名骑兵归降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同年,李世勣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奉命接管管州。
郑国(王世充称郑国皇帝)太子王玄应企图攻取管州,李世勣将其击退。
李世勣又派郭孝恪劝降郑国荣州刺史魏陆,阳城、汴州也相继来降。
武德四年(621年),郑国的郑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降唐,李世勣夜间埋伏军队接应,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国的荆王王行本。
又参与击擒窦建德、降伏王世充。
七月,唐军整军回朝。
李渊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世勣为下将。
他与李世民等二十六人一同身穿金甲、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
李盖也从洺州与裴矩等人一起入朝,李渊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爵。
十二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率军数万进逼宗城。
李世勣弃城逃往洺州,被刘黑闼追上,损失步军五千人,“仅以身免”。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勣在洺水之战中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
七月,李世民进击自称鲁王的徐圆朗,连取十余座城池,迫使江淮义军首领杜伏威入朝。
李世民鉴于局势初定,于是,留李世勣与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等继续讨伐徐圆朗,自己则班师回朝。
经连续升迁,他官拜左监门大将军。
之后,徐圆朗又占据兖州反叛,朝廷授李世勣为河南道大总管,前往讨伐。
不久后,李世勣便擒获徐圆朗,斩其首级献给朝廷,兖州就此平定。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李渊命李世勣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一同讨伐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
武德七年(624年)三月,李孝恭、李靖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李世勣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攻取辅公祏占据的寿阳,直抵峡石。
辅公祏的部将陈正通率兵两万屯驻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三万,用锁链连接大战船,以阻断长江的航路。陈正通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分守水陆两路,以此抵御唐军。
李靖等首先攻破陈正通、冯惠亮等人所驻的博山、青林等地,旋即进兵丹杨。
辅公祏闻讯后大惊,企图率残部弃城东逃。
李世勣乘胜追击,在武康县将其斩杀,并分别捕杀其余党。江南自此平定。
武德八年(625年),东TU厥颉利可汗入侵并州,朝廷命李世勣为行军总管,在太谷迎击突厥,将其驱逐。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拜李世勣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决定对东TU厥发起强大的军事攻势。
十一月,李勣被授为通漠道(一作通汉道)行军大总管,与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统率十几万军队,都接受李靖的统帅,诸将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
颉利可汗误判唐军兵力,仓促北撤至戈壁沙漠边缘,其部众多有叛离。
同时,李勣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与颉利可汗军遭遇。
唐军奋力冲杀,突厥溃不成军。
颉利可汗战败后,向西逃往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集残部数万人,派使者求和。
朝廷命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前去安抚突厥。
李勣同李靖会师,与他商议说:
“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
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
李靖听后,握着手腕高兴地说:
“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
于是一起定计。
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勣领军跟进。
李靖行军至碛口,突厥四处溃逃。
颉利率部众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被李勣阻拦。
突厥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李勣在俘获五万多人后顺利回师。
贞观七年(633年),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朝廷授李勣为金紫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其后,李勣因父丧离职。
在不久又获起用,官复原职。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不到州郡就任,于是他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
李勣在并州身居太原任职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颇为称职。李世民曾对侍臣说:
“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
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坐阵大唐龙兴之地太原,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
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
他尚未赴任,正遇上披着东TU突名义的薛延陀部落,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联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族,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
思摩率部众进入长城,退守朔州(今山西朔县),并派使向唐朝告急。
十一月,朝廷命营州都督张俭统率所部直逼薛延陀东境。
李勣被授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卒六万、骑军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与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凉州道行军总管李袭誉等分兵抵御。
大度设率三万骑兵追击思摩不得,却遭逢李勣所率唐军。
大度设大惊,急忙自赤柯泺北撤。
李勣挑选所部及突厥的骑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薛延陀军。
大度设在诺真水(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勒兵备战,战阵横亘十里。
突厥骑兵先与之交战不利,大度设乘胜追击,射死唐军战马众多。
李勣命骑兵下马,持长槊直冲,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大度设独自逃走。
李勣回师定襄后,又与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俘获其百姓一千余口以及众多马、羊。
战后,李世民封李勣的一个儿子为县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皇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勾结,企图谋反。
李世民通过暗手得知后,将李承乾幽禁别室,命李勣与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等共同审问此案。
同年,李世民在与李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商议后,决定晋王李治为太子。
其后,朝廷改授李勣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世民对他说:
“朕的儿子刚当上太子,你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你,所以有这样的任命。
虽然委屈了你的阶位、资历,希望你不要见怪啊。”
同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勣名列其中,真正位于第二十三名,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