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霜雪孤城
猫咪爱烤鱼2025-07-28 16:583,670

  西砀城南,柏林火起,冰寒之夜,萧瑟肃杀!

  天空微明,西砀城后山、左山、右山三处延绵地势之间,天竺帝国的驻军派出了上万斥候,整座城市都悸动不安,延绵不绝的火把,宣示着整个西砀城的战争机器,都在飞速的运转。

  西砀城天竺主帅因陀罗,彻夜未眠。

  他率领麾下几名将领,来到西砀城正面高达十米左右,用花岗岩堆砌而成的城墙上,先是派人检查了高五米,宽三米的唯一主城门。这是一扇由柏木、褐红色铁皮、铜质铆钉制作的坚固大门,厚度达到惊人的一米左右。需要二十匹西域优良战马才可以顺利拉开。

  因陀罗身边,近十里长的城墙上,上万名天竺帝国的精锐城防士兵,在西域清晨的凛冽寒风中,如同沉默的石质雕像一般矗立无声。

  他们和主将因陀罗一样,面色冷峻,看着面前水湾口远处罗布泊上,密密麻麻、点燃着无数火把的数万敌军舰队,那里水域,是天竺帝国在西砀城中,唯一无法派出士兵查探的地区之一,另外一处,自然是城南方几里开外,早已火光映天,剧烈燃烧着的柏树林。

  西砀城里面的天竺驻军,从正规军,到厨子仆从,乃至全部奴隶,都在不久前的黑夜中,被来袭的敌军惊醒。

  天竺帝国的军队,很快拿出了自己的刀枪、长剑、弓弩等武器,随时准备战斗。厨子仆从也迅速点燃了各自负责的灶台,按照战时标准烹饪食物,许多奴隶则被驱赶着打下手,西砀城因巨量的炊烟,让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浓郁的烟雾之中,好像有一张无形的大手,遮掩住了西砀城的全貌一般。

  “战!战!战!”的西域士兵叫喊声,一阵阵的,从罗布泊上围困住西砀城的敌军舰队中,非常有次序和节奏的传出。

  因陀罗不懂唐话和西域话,有丰富战场经验的他,明白这是敌军战意十足的怒吼叫阵!

  他不傻,西砀城面前有处巨大的水湾,是天然的避风港,自己麾下三万余艘战船,都在此停泊。

  水湾呈月牙形状,月腹部的位置,正是西砀城所在。月尖两侧,是高达二十至三十丈的山顶,牢牢被天竺军队掌控。

  因陀罗不久前,每侧山顶加派了三千士兵援手,这些士兵大多都是精通弓弩射箭之人,必须保证之前哨兵被暗夜袭击,自己损失几百人,敌人不损一人的事情,不再重演。

  做完这些之后,确定水军两侧山顶安全,敌军无法居高临下用火攻之后,主将因陀罗的心中,也渐渐安定下来。

  一阵狂风吹过,城墙上的天竺绿底白色弯月旗帜,烈烈作响,身后西砀城和面前水湾里面的天竺水军,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的士兵备战的呐喊,因陀罗的心中,有了想与敌军一战的念想。

  可惜,因陀罗不能这么做。

  作为天竺帝国非常有作战经验的将军,他知道,敌军目前已经包围了西砀城面前的罗布泊水域,一旦自己麾下的水军舰队,分批离开受到西砀城陆军保护的水湾,那后果不堪设想。

  天地之间,只剩下清晨西域冬季呼啸而过的寒风,不停发出的“呜呜”声,似乎是在讥笑着自己的懦弱。

  因陀罗的心中,非常憋屈。

  自几月前,自己跟随婆罗门出身的博纳力大人,率领天竺帝国百万西域远征军,进入西域之地作战,西域小国闻风丧胆,他们逢战必胜。哪怕遇到大食帝国的军队,交战基本不落下风。

  几个月征战下来,西域十六国里面,距离天竺帝国比较近的西域十四国,除了龟兹王国和大月氏王国,因西域严寒冬季到来,阻碍了天竺帝国的进攻之外,其跟随博纳力大人,已经灭西域小国参半。

  因陀罗知道大食帝国的战况,与己方天竺帝国差不多,对于明年开春的战争,他明白,将是天竺帝国和大食帝国之间展开。

  至于西突厥帝国,要是落子西域,第一个打的也是大食帝国,这些事,因陀罗希望发生,这样自己面对大食帝国的时候,就能获取更多的军功。

  在绝对实力之下,因陀罗不认为苟延残喘的龟兹和大月氏的国祚,还能延续多久。

  对于唐朝,因陀罗觉得距离太远,双方之间又隔着宽达三千余里的罗布泊,陆地上的路,哪怕没有西域冬季冰天雪地的阻止,两军大规模交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后勤补给,对天竺帝国和唐朝来说,都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人要吃饭,马要吃草,天经地义。

  在因陀罗的眼中,他的目光是聚焦着大食帝国的。

  大食帝国和唐朝的关系,属于那种没有什么冲突,却也没有任何交情的局面。

  因陀罗不认为,唐朝著名军事皇帝李世民,会轻易放弃西域的肥肉,以唐朝在东亚的地区的鼎盛国力,未必会和大食帝国联盟。

  对于强盛的唐朝来说,因陀罗更愿意相信,唐朝会将大食帝国,和他们天竺帝国,都视为敌人。

  西突厥帝国就不说了,这些游牧民族,指哪打哪,谁都是他的敌人。遇上了,肯定都是开战的结局。

  突厥帝国本来是北方世界非常强大的帝国,无奈内讧,这才让唐朝发展成如今局面。

  天竺帝国是种姓制度,非常森严。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天竺帝国在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天竺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天竺帝国的社会体制、世界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天竺帝国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天竺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天竺,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被固定、僵化,从而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天竺种姓制度源于天竺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制度将天竺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贱民在天竺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

  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

  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旦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

  想到这里,因陀罗看着自己身边麾下的士兵,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贱民达利特组成,他们在天竺帝国的地位非常卑微,仅仅比可以作为“两脚羊”食物的奴隶地位高一点。

  自己麾下军中的低级将领,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四大种姓里面的首陀罗,他们身份在出身刹帝利的因陀罗眼中,照样是低等种姓的炮灰。

  只有千夫长以上的将官,出身才是来自于吠舍,统帅级的主将,只能来自于像因陀罗一样的刹帝利和更高级出身的婆罗门。

  这样的情况下,因陀罗对于自己麾下士兵的作战能力,在面对唐军水军舰队的时候,有了深深的担忧。

  因陀罗出身刹帝利,身为天竺帝国大贵族的他,知道很多唐朝的事情。

  特别是关于如今唐朝皇帝李世民,是出身将军的皇帝,还是常胜将军,这点,让因陀罗对眼前唐军水军舰队的观感,有了很大的趋向性。

  特别是不久前发现唐军拥有他未知、如同手持小火炮一般,近距离杀伤力巨大的新热武器之后。

  因陀罗的心中,更加的凝重。

  低种姓首陀罗那几百哨兵的生命,竟然换不回敌军一条人命,这说明,唐军的秘密武器,有着惊人的攻击力。

  面前的唐军舰队势大,还有对于未知武器的担忧,因陀罗觉得自己,已经身处西域严寒冬季中的霜雪孤城,无法轻易动弹。

  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天已经大亮,因陀罗甚至不敢派士兵出城探探,南边还在剧烈燃烧着的柏树林,进而无法派出士兵去两百余里开外的诺南王城求援。

  因陀罗心中郁闷,只能命令麾下加强防御。他麾下的战船数量只有三万余艘,士兵“只有”三十余万。哪里知道,对面的唐军舰队中的能战士兵,不过十万人。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也许。

  战争中有未知的情况下,一切冒险,都可能有无法挽回的可怕后果。

  因陀罗觉得那些低级士兵和军官,自小信息封闭的他们,自然不懂唐朝的可怕。

  自己出身刹帝利,非常明白面前摆开阵势的唐军舰队的可怕之处,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家族的荣耀,一向霸气的因陀罗,不敢轻易下达防御以外的任何命令。

  以不变,应万变。

  因陀罗觉得,目前战局不明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办法。

  和因陀罗相隔两千多米外,站在船头一夜的李泰,微笑着对众人说道:

  “传令下去,今夜我们大胜!于西砀城左侧山顶击杀数千敌军,无一伤亡。

  敌军连派出斥候,探探城南方几里外燃烧的树林和派出水军战船接战都不敢!

  敌人士气被我方袭扰,不知情况,已经非常低落。

  西砀城,已经成为霜雪孤城!

  我军必定获得胜利!”

  众人领命,没有人会问,李泰为何夸大战果,将灭了敌军几百人,说成几千人有何意义。

  这些人命的数字,和李泰在哈卡山战役中,一次性灭了楼兰和吐蕃联军七十五万的惊天战绩相比,微不足道。

  加之李泰之前曾经率领麾下一千多人,就灭了天竺帝国驻守小城市和小要塞的近四万士兵不损一人,前车之鉴,今李泰又传出不损一人,大胜灭之数千敌军的事情。

  联军士气,空前高涨!

  交战双方,士气第一!

  李泰明白,白天如果西砀城的主将,不敢派出陆地骑兵求援,或者水军接战,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好好料理这个孤城了!

继续阅读:第314章 诛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都日月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