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献俘太庙
猫咪爱烤鱼2025-07-29 14:032,565

  李泰在并肩王府里面的休闲日子,很快度过。

  除夕前几天,年二十七。

  御前总管王德亲自来并肩王府,宣读陛下圣旨:

  “天道昭彰,圣人在前。

  大唐盛世,文成武德。

  千秋万世,社稷永固...”

  带着全府匍匐跪倒听着圣旨的李泰,一下子就明白便宜老爹李世民,打算在后天,也就是年二十九,干什么?

  献俘太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中国,祭祀从来都是大事情,宗庙制度在社会生活和政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宗庙制度也有各种演变。

  唐代宗庙制度最初延续北朝的五庙制,后来随着政治需要,演变成七庙、九庙,从四室,到六室、七室,乃至九室、十一室、十二室。

  大唐建国初期,在宗庙制度这块继续沿袭北周和隋朝的“五庙”制,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把父世祖元皇帝李昞、祖太祖景皇帝李虎、曾祖李天锡、高祖李熙四亲奉入宗庙,只立了四世亲庙。

  李渊立四庙可不是他家先辈寒微不知名姓,而是沿袭北朝的“一太祖四亲庙”的五庙模式。这个五庙(实有四庙)模式一直到高祖李渊驾崩才打破。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谏议大夫朱子奢建议立七庙,堂堂大唐天子,仅仅立四世亲庙,和诸侯有什么区别?太掉分了,难以体现皇帝至尊无上的尊贵气势;中书侍郎岑文本也建议参考晋宋旧例,立六亲庙。

  唐太宗李世民采纳的臣子们的建议,增修太庙,把他六世祖弘农府君李重耳也奉进太庙,同时把他爹李渊也奉进太庙,至此,唐宗庙由五庙(实有四庙)变成七庙(实有六庙)。

  太庙里的位序依次为弘农府君李重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五月,备法驾迎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神主,祔于太庙,始享四室。”

  从五庙转变为七庙,是为了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地位,强化尊卑贵贱礼仪,对于希冀加强皇权的太宗皇帝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李泰一边匍匐跪着听繁琐歌功颂德的圣旨,一边在脑海里思考这些历史。

  他明白,这是便宜老爹李世民,打算借献俘太庙的事情,向老祖宗们报喜了!

  这种情况再民间也非常普遍。

  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道理粗浅,皇帝李世民也无法免俗。

  圣旨宣读完毕,御前总管王德带着谄媚的笑容,来到李泰身边,将明黄绸缎的圣旨,递给李泰后,恭敬的说道:

  “恭喜并肩王殿下!贺喜殿下!”

  李泰微微一笑,问道:

  “本王喜从何来?”

  王德回道:

  “殿下此言,莫非不知最近圣都长安,均是殿下在西域叱咤风云之传闻?

  陛下天听,圣颜甚悦!

  殿下何谓无喜?”

  李泰一听,心中一沉。

  面色不改,回道:

  “本王西域征伐,劳累过度。

  返长安后,未曾出门,府中静养。

  谢过总管大人!

  来人!

  赐总管百金!”

  王德一听,眉开眼笑。

  他这种没有子孙根的宦官,最看重金银,其次是权利。

  百金对于李泰和王德来说,自然不算什么。

  天底下没有嫌钱多的道理,何况只是根据圣命过来宣个旨意,就拿百金,王德自然高兴。

  “谢并肩王殿下赏赐!”王德说完,给李泰使了一个眼色。

  李泰点头,说道:

  “请总管过书房一叙,本王要详解父皇圣命真意。

  其余人,各自去忙!”

  “谨遵殿下王命!”声音此起彼伏。

  现在的并肩王府,早已不是之前光景。

  赵无极麾下的绣衣卫有上百精锐常驻,每人都是武者高手初阶境界以上的能人。

  长孙无忌麾下的飞鹰卫,常驻人数达到三百余人,即是保护,也是监视。

  绣衣卫负责王府第一层保护。飞鹰卫负责王府外保护。

  李泰麾下的直属卫队,继续由帕纳辛纳科斯和麾下五百余名希腊斯巴达勇士的外籍雇佣兵负责王府第二层保护圈。

  第三层保护圈,由血色双子塔尼娅和阿伊莎率领麾下五百余名暗月楼的刺客高手直接护卫,对外宣称为并肩王府直属卫队。

  苏定城和麾下那些唐军精锐,则留在了楼兰西域都护府,在阿木力和龟兹王塔伦加的配合下,继续找寻堂哥苏定方的踪迹。

  进入书房,李泰关好门之前,示意血色双子,得到安全的回应后。

  李泰转身看向王德,说道:

  “怎么?不相信本王的百万两黄金承诺?”

  王德摇头,回道:

  “非也!

  殿下信任奴才,奴才自然不会坑殿下。”

  “你知道就好!

  说吧,什么事?”李泰问道。

  王德抖了抖近两百斤的矮小身躯,一改之前谄媚之相。

  正色道:

  “殿下,三件事!

  其一,陛下以承诺吐蕃匪首松赞干布,真心投降我大唐帝国,叩拜李唐太庙,除免死,可帮其复国,并加以册封,下嫁帝国公主之事,不变!

  其二,殿下王妃阎主子,前段时间为保殿下在长安基业,每日入太极宫觐见陛下,文德长孙皇后余威犹在,陛下擦手干预。

  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麾下长安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本事好事,却让王妃入夺嫡之人眼中,昨日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均写奏章启奏陛下,跪求陛下赐婚。

  晋王李治心仪之人,乃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之女。

  老奴在太极宫当差十余年,并未得知晋王李治与唐俭之事,以晋王李治腹黑之能,今爆棋子,殿下需小心!

  莒国公唐俭为贪财之人,且与陛下、高祖有旧,在凌烟阁里面名声不显,实则大能,殿下莫要轻视。”

  李泰此时的表情,已经非常冷峻。

  他摆摆手,寒声道:

  “说吧,把事情都说完,本王好应对。”

  李泰非常了解王德什么尿性,这家伙在便宜老爹身边当了十几年御前总管,伴君如伴虎,没有优秀的察言观色能力,坟头草都不知道几米高了。

  王德目前说这些,已让李泰的心中惊涛骇浪,李泰也明白,都是开胃小菜,麻烦的事情,在后面。

  果然,王德下面的话,让李泰的脸越来越黑。

  “麻烦的事情,是太子李承乾的事情,他和陛下求娶李容妃!”

  李泰一听,怒上心头,骂道:

  “这好大哥打得一手好算盘,打算也给本王来个釜底抽薪啊!

  得到李容妃,间接得到德胜行柜坊,制衡房玄龄。

  这是一手好算盘。

  李承乾不知道李容妃是本王的女人吗?”

  王德回道:

  “李容妃是殿下的女人,帝国朝野皆知,只是,李承乾说殿下尚未和李容妃完婚,更未举行婚礼入洞房,未婚未嫁之女,唐律并无不可追求之的条法。”

  李泰冷静了一下,问道:

  “父皇怎么说?”

  “尚未回复!”王德恭敬回道。

  李泰继续问道:

  “其三,是什么?”

  王德说道:

  “左武卫大将军秦琼病重,让老奴带话,想见殿下一面!”

  话音落下,李泰陷入沉思前,抬手示意王德离开。

  王德知趣,话已带到,躬身行礼后,退下。

  他要返回太极宫复命,李泰也需要时间消化这三件事,不宜继续打扰。

  秦琼的名字,这和尉迟敬德起名的门神,李泰怎么可能不知道。

  根据本主身体记忆,没有和秦琼有过正面打交道的事情。

  秦琼病重的事情,李泰也不知道。

  这个秦琼,要找自己,所为何事?

  李泰带着这样的疑惑,自己关上了书房门,回到了躺椅上面躺下,闭目养神,开始思考应对这三件事的问题。

继续阅读:第394章 三件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都日月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