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楼兰前世今生
猫咪爱烤鱼2025-07-29 14:083,258

  李泰对于楼兰的历史了解,除了源自于影视剧中的一些东西之外,精绝女王的神秘故事,也让李泰非常喜欢。但李泰明白,如今摆在自己面前的楼兰王国,在历史中,可不是西域十六国里面的善类。

  其实李泰这种想法很正常,能和吐蕃扳手腕那么久,说明楼兰王国的实力非常的强大。

  于是,李泰继续回想自己另外一个对手楼兰王国的历史:

  楼兰,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后为鄯善,现仅留下遗迹。4世纪末前后,楼兰古城最终废弃。

  楼兰国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楼兰古城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与若羌县城直线距离220千米。

  考古队员重新测定楼兰古城的位置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四面城墙约长330米,总面积10.82万平方米,基本呈正方形。

  关于楼兰绿洲废弃的原因,学者们讨论的说法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气候变干说;二是河流改道或分流说;三是接纳水系周期性变化说;四是人类用水不当,导致土地盐碱化说;五是丝绸之路改道。

  因前凉时随鲜卑势力退出北方,前凉在高昌(吐鲁番)设郡,丝绸之路中道畅通,导致了楼兰古城和楼兰绿洲的萧条。此外,还有异族入侵说、疾病流行说等。

  鄯善国的财政来源非常广泛,除了常规的税收以外,还有各类经营性收入、贡献、罚款、路费、借贷等。

  虽然鄯善国的财政收入并不多,但是其财政的支出似乎并未节制,不仅没有现代预算制度,支出的安排也非常随意,国王与主要的官员决定财政的支出安排,这种随意性使得鄯善国的财政存在很大的压力。

  楼兰古城遗址对研究中西交通、东西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中国古代边政史研究等历史问题,均有着重要价值。

  楼兰国祚自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始,以唐贞观四年(630年)终。实际上,李泰知道,历史中的楼兰国祚终,指的是鄯善国的国祚。

  根据安西卫探马的之前递过来的情报中,明确说明贞观四年,鄯善国的国教巫蛇教,就是灭了鄯善国王室的元凶。

  巫蛇教的教主,精绝,也在贞观四年630年,正式称王,改鄯善国名,称为楼兰王国,自己也称为精绝女王。

  鄯善国实际上,早已被巫蛇教渗透很久,其王室被国教巫蛇教灭门之后,整个国家的转变,非常迅速。

  神秘的精绝女王,以铁血手段,至今贞观十一年,637年,仅七年的时间里面,已经让原本实力弱于吐蕃的鄯善国,有了和吐蕃正面抢夺西域资源的能力。

  可以说,如今的楼兰王国,在精绝女王的麾下,变得空前的强大。

  李泰觉得,如果不是便宜老爹李世民是天可汗,这种当世军事奇才存在的话,以精绝女王的魄力,是不可能隐忍大唐帝国这么多年的。

  精绝女王上位这七年,从未参像松赞干布那样年年寇边大唐帝国,年年损兵折将,所获都不够消耗。

  李泰觉得,这就是精绝女王厉害之处,她认为吐蕃的松赞干布,为了求取大唐帝国的公主,提高吐蕃在西域十六国的地位,为了这种政治目的,实在是非常的愚蠢。

  李泰忽然想到,也许精绝女王觉得,松赞干部就算娶了大唐帝国的公主,也不一定可以得到大唐帝国的支持,成为西域十六国的领袖。

  楼兰与大唐帝国边境战争,时有发生,不过没有松赞干部那种大张旗鼓。可见楼兰留了不少余地。

  李泰知道,鄯善国名称也好,楼兰也好,只是新瓶装旧酒罢了。鄯善国的王室不给力,治理国家不好,被国教巫蛇教灭,这也是正常的历史进程。

  精绝女王上位,鄯善国改名楼兰后在西域变得空前强大,李泰是绝对不相信神秘的精绝女王,就是这点格局。因为楼兰的传承,远比吐蕃给力和悠久,是个更大的麻烦。

  他继续回忆关于楼兰的一切:

  “楼兰”之名始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提及楼兰:“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这时的楼兰已被匈奴人征服。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鄯善当汉道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扜泥城,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附近。

  汉昭帝时,中郎傅介子曾对大将军霍光说:

  楼兰、龟兹对汉朝的态度反复无常,应该诛灭。

  霍光说:

  “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楼兰地处东西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汉朝通往西域其他地域的道路非打通楼兰不可。

  这点李泰也明白,吐蕃就是西藏,那是高原地区,无论现在这个时代,还是李泰灵魂所在的后世科技时代,如果之论地上的道路,爬西藏大雪山去西域,神经病都去不了。

  这足以证明楼兰控制西域通路的重要性。

  吐蕃是占据高原地利,可以安心发展,下高原可攻击楼兰乃至西域其他王国,也可以攻击大唐,加上实力很强,其实也制约着楼兰往东的发展。

  精绝女王不会蠢到去做,不顾吐蕃,就和大唐帝国全面开战的蠢事。

  想到这里,自己的任务是伐楼兰和吐蕃,这两个地主,李泰必须认真思考。

  他继续回想历史:

  汉元凤四年(前77年),汉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刺其王,更其国名为鄯善,王都南迁,楼兰便成为两汉政权戍守屯垦的重地。

  汉朝军队屯军伊循,稳定楼兰,汉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楼兰道与都护治所乌垒之间的交通,成为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是否安全存在的生命线。

  楼兰在都护的领导下,对整个楼兰道交通进行了整顿,修建了东西相望的烽燧群,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防御体系。东汉(25—220年)时,东汉朝廷开辟了由敦煌到伊吾的“伊吾道”,东西交通线上的军旅、客商等中的相当一部分分至“伊吾道”。

  楼兰道虽未有西汉时的繁荣,但依旧是一条重要通道。

  为了保证楼兰道的畅通,东汉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比如东汉派屯田兵士在楼兰大规模屯田,这都表明东汉时楼兰的地位依旧十分重要。

  曹魏时(220—265年),中原政权非常重视与楼兰的关系,在楼兰城设置西域长史,进行屯田,统辖西域;

  楼兰道自东汉衰落后一度中兴。

  入晋以后,楼兰道再度中兴。

  晋(265—316年)和前凉(317—376年),继曹魏之后又于楼兰城设西域长史机构,派驻大量军队,进行大规模屯田,牢牢地控制了整个楼兰地区。

  魏晋时期,来往于东西方的客商等,大多都要经过楼兰,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西晋前凉后,楼兰渐衰。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灭前凉后,西域长史机构撤离了楼兰城,在这里的屯田士卒相继撤离。

  4世纪末前后,楼兰古城最终废弃,鄯善国另寻王都。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高僧法显西行,他在《佛国记》里记载,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部探测时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后经发掘,证实此地就是楼兰古城。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2月,A.斯坦因在充分准备之下,进入罗布淖尔荒原及楼兰古城。

  他雇用数十名农工,在楼兰挖掘了十一天,获取大量文物。继后又在米兰佛寺中发现、挖掘及带走了有翼天使画像。

  民国三年(1914年),斯坦因重返楼兰,再次获得大量珍贵文物。

  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27—1935年),中国和瑞典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查团,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

  20世纪30年代前,西方学者在罗布淖尔荒原、楼兰等地的考古,对相关遗存造成了巨大劫难。

  但在西域历史文化研究上,也取得重要的收获,有其贡献。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国人黄文弼走进楼兰地区,却因罗布泊大水,而未能涉足古城。

  1979—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三次组队到楼兰古城和孔雀河沿岸调查发掘。

  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进行了罗布泊的多项科学考察,对该地区与生物学、地学有关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988年3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指示精神,经过短期准备,组成了古楼兰遗址地区文物普查队,在罗布泊荒漠调查22天,于楼兰古城西南找到“斯坦因编号”的LK(海头古城)、LL等两座古城。

  同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的标本,填补了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楼兰考古中的一项空白。

  2022年3月,失踪三十五年的《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被发现并将出版面世。

  想到这里,李泰从怀中拿出了一张安西卫绘制的地图,上面明确标明了在罗布泊众多河道中,一个非常显眼的红色城市名字,海头城,正是如今精绝女王所在的楼兰王国王都...

继续阅读:第259章 海头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都日月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