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稻庄长了腋芽
蔷薇梦秋2025-07-28 17:372,522

  她望向田间,里边同样有层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微微的波光。

  家中鸭子,正在田地里悠闲地逛着。

  在这群鸭子当中,有六头大白的鹅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鹅出生得稍晚了一些,但它们每日都能吃到鲜嫩肥美的虫子。

  丰富的营养使得它们生长得格外迅速,体型也比其他的鸭子更为健壮一些。

  也许是凭借着这份优势,这五只大白鹅自然而然地在鸭群中树立起了威望,成了五十只小鸭子的领头鹅。

  只见它们昂首挺胸,迈着稳健的步伐,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稻田。

  苗雨竹在厨房忙着,汤大柱打着下手,她没啥事做,到田间看一下。

  稻谷收了有十日了,按书上说的,也该冒出腋芽了。

  她一点点靠近,直近些,便见到稻桩底下的青。

  那抹青仿佛带着生命的活力,正从稻桩根部一点一点地向周围蔓延开来。

  仔细端详,稻桩已经开始返青了。

  稻桩周围,涌现出了一些腋芽。

  令人惊喜的是,原本孤立的稻桩,此刻竟分出了好几根青茎。

  这些青茎挺拔而有力,长大后,会出抽稻穗,然后长出谷子......

  汤楚楚心下欢喜。

  她猜对了,二茬稻,没什么难的。

  稻桩留得足,再有足够的水,腋芽会不停地往外冒。

  此时,得给它们追肥,有够大的肥力,二茬稻才能有足够的产量。

  如此好事,必须和里尹讲。

  刚好,里尹在田间对边走来,汤楚楚赶紧对他招着手。

  里尹呵呵笑,道:“狗儿娘,我刚要寻你,昨日话一说,就有近二十人跑来报名,早饭一过,便前来做土砖......”

  “这事晚些说。”

  汤楚楚俯身:“里尹叔,你看,稻庄出腋芽啦......”

  里尹看去,不在意道:“你不懂,去年收了谷子后,过些时候得再耕种嘛,全部人都在种田。

  郑泼皮那懒鬼就不种,郑家田里的稻庄居然发了芽,比这些高多了......”

  “里尹叔,那不同。”

  汤楚楚道:“他们家长的,只算杂草,但咱们,这是留下了十分重要的节支,这处发的可是腋芽,可以抽稻穗的,可出谷子的。”

  “啥?”

  里尹赶紧储身:“你刚说,这可以生出谷子?不会,绝不会!”

  他可是几十年的老庄稼户,田里的事没人比他懂。

  他从未看到过稻谷收完还能再长谷子的,实在是荒谬至极,毫无事实依据可言。

  荒谬至极是他和树根学的新词,十分好用。

  汤楚楚道:“里尹叔,咱打多久交道?我何时骗您了?”

  里尹想讲的是,狗儿娘嫁来东沟村后,没少骗他,特别是和老杨家分家那事,搞得杨家鸡飞狗跳......

  但近俩月来,狗儿娘却是做了许多大好事,连陆大人都肯听狗儿娘的,他打算,再信她一回。

  “狗儿娘,收谷子时,你让大家伙留这稻庄,可是早懂它会长出谷子来?”

  汤楚楚摇头:“当时是想灭虫卵,谷子是意外收获,里尹叔,你若信我,便让咱村人快些追肥。”

  里尹道:“此事,得和陆大人讲一声吧?”

  汤楚楚点了点头:“只是不懂陆大人是否会信。”

  “不信也得说,我得立刻上街。”

  里尹起身,抬眼,见杨大发牵牛进田,他喊道:“杨大发,你做甚?”

  杨大发一脸懵:“太闲了,顺道把田给耕了,让稻庄肥一下田......”

  “平日没看到你有多积极,此刻便湖涂起来。”

  里尹气骂道:“都说了,这东西要灭虫卵的,你将稻庄弄泥里,到处是烟,要熏哪个?

  得了,将牛牵走,不可把田耕了,不然吃亏不要怪我不和你说。”

  里尹脸板得跟那铁锅似的,杨大发哪敢不听,只能灰溜溜地把牛牵回去。

  里尹开始急了,东沟村有人要耕田了,那别的村估计勤奋些的,早整自家田了吧,此事耽搁不得。

  坐牛慢多,他打算步行上街。

  里尹匆忙走了。

  汤楚楚进家时,饭都摆好了。

  早饭后,她分配了活儿给几小子。

  杨狗儿早早去街上,说让要试试卤味好不好吃。

  阿贵去江头镇寻卓家,敲定猪下水供货之事,二人都忙着。

  “羽儿,你跟陆公子到宗祠那念书,家中的事你们别管。”

  “大柱,等下树根爹带工人来,你点人数。”

  “宝儿,你负责记是何人来,带啥工具,打算做几日,全记好了。”

  “二牛,你到后山帮着挖土......”

  她才安排完,杨飞沉便带着近二十个劳力。

  这帮多数是巡村队员,为人踏实肯干,干活利索。

  个个全带簸箕铁锹铲子啥的。

  排着队,到宝儿那登记。

  共来十八人。

  一些负责担土,二人一组进行做土砖,再有些人把做好的土砖担到外边荒地铺晒......

  汤楚楚觉得,来的人不够,这么多的土砖,这点人少说也要做二十多天。

  她喊来汤大柱,再寻来二十来人。

  如此,十日做好土砖,再用十日建房,二十多日便可入新房。

  汤大柱寻人去了。

  汤楚楚在院中给大家煮茶。

  此时,院门伸进一脑袋:“婶子,我可以一块做土砖不?我有力,做事利索。”

  她转头,是郑铁头,郑泼皮家的大儿子。

  他是巡村队员,汤二牛组的。

  二牛讲,郑铁头干得还行,不仅自个值班,也时常领着小弟一块做,那帮小弟全是义务干,不求回报的。

  当时这家伙抢宝儿的野鸡,汤楚楚是厌恶他的,加之他是郑泼皮的孩子,内心有排斥。

  但,不好的竹子,说也定也能生出好的笋来。

  娃儿积极,她不好打击人家信心。

  郑铁头有点不自在:“杨婶子,我弟弟一块做,我二人一起,每日人二十枚铜板就行,可以吗?”

  他身后冒出一脑袋,是他弟郑铁强,十岁,也能做些活。

  汤楚楚淡声道:“今日先试用,是二十枚铜板,若二人能做好,明日便是三十枚铜板每日。”

  郑铁头欢喜:“多谢杨婶子。”

  他牵住郑铁强进入干活队伍,虽说力量没壮汉的大,却十分灵敏利索,郑铁强帮剁着稻杆,还挺像样。

  如此忙了一天。

  此时,东沟村道之上,来了辆马车。

  马车在村道上稳稳行驶。

  车厢中有陆大人,梁师爷,颜主薄,杨里尹,另有回来路上被捎带的杨狗儿。

  杨狗儿去大点的江头镇,他跟醉月坊,邻家酒楼掌柜熟,每家给两斤,在街上又逛了一圈,回来路上遇着陆大人的车,便坐了顺风车。

  陆大人内心欢喜,此刻都未曾消散。

  他从车窗望向东沟村,田间谷子都收了,只有稻庄和浅层的水。

  东沟村田地基本轮休制,水田会在冬季休耕,旱田则在春季休耕。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土地能够始终保持肥沃的状态,为后续的耕种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家中土地不多的农户,才会选择在一整年的时间里,持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耕种。

  此时,距离霜降还有些时日,所以关于秋种的各项事宜,完全可以不慌不忙、按部就班地进行。

  车缓缓靠近村里。

  陆大人眼睛没离开过田间,猛然间,熟悉的背影闪过,他眼神瞬间一亮,连忙提高声音喊道:“停车!”

  车走得就慢,顿时便停了,陆大人扶车下来。

  近日,陆大人都忙瘦了许多,回想往昔,他腹部微微隆起,尚有几分富态;

  可如今,那曾经的小肚子早已不见踪影,脸颊也凹陷了,头戴官帽,穿官服时,却依旧隐隐散发着几分不凡的气势。

继续阅读:第149章 剑拔弩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村妇,带着拖油瓶逆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