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你得与阿参取取经。”
汤楚楚摆手:“我此刻与你讲这些,你也听不明白,给你去亲身轻历,当娘的又不舍,你便与阿参唠唠吧,搞不好会很快开窍呢。”
这娃儿打从便长于乡野,虽没父亲,娘不待见,可上边有大哥舅舅,在村中极少让人打了去。
若让人给打了,回家和舅舅大哥靠个状啥的,两位舅舅和大哥定然给他出气,即便舅舅大哥解决不了,老杨家同样护他。
因此,宝儿未能领悟"忍"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为了防止将来被社会狠狠教训,她以后得多给二牛与宝儿讲讲做人做事的智慧吧。
“哎哟娘,咱先别聊这个了,真香啊!”杨小宝两眼放光地盯着桌面铁锅中冒着热气的饭菜,忽然一怔,“咦?我好像看见鹅脑袋了,娘该不会是把大白中的一只给炖了吧?”
这群家禽全是他一点一滴亲手养大的,尤其是头批,跟他感情深厚,他怎么舍得把它们宰了吃?
汤楚楚调皮地逗弄他:"养鹅目的是图个口福嘛,哪只调皮捣蛋就拿哪只开刀呗。"
夹起的鹅肉泛着诱人的金黄光泽,浸泡过的汤汁让肉质更加多汁,轻轻一咬,鲜美的滋味立刻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她开吃后,别的人才跟着下筷,很快,餐桌上便响起一片大快朵颐的声音。
汤大柱吐掉嘴里的骨头,含糊嘀咕:“鹅肉太美味,太香啦!”
姚思其夹了根嫩笋,道:"时蔬炖煮一下味道更佳,大家快试试。"
"肉才是真的香啊!"汤二牛一边咀嚼一边含糊地说,"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吃上鹅肉,简直太美味了!大姐,过两天咱们再吃一回行不?"
杨小宝眼角泛红,带着鼻音叫道:"二舅......"
他既怜惜家中的鹅,又见众人吃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口中开始泛起哈喇子。
他觉得自己亏欠了亲手养大的鹅。
“呜,呜,呜……”
"行啦,逗你玩的!"汤楚楚笑盈盈地从锅中挑了只最大的鹅腿,放他碗中,"放心吧,这鹅,石头娘送的,咱自家养的还活蹦乱跳呢。"
杨小宝注意到大家都在强忍笑意,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上了当。
他迫不及待地撸起衣袖,抓起一大块鹅肉就往口中塞,满足地感叹道:"这鹅肉实在太香了!娘,下次咱们多养些鹅吧,专门用来吃肉的那种!"
汤楚楚温柔地应道:"嗯,都依你。"
鸡鸭们个个争气,孵育了不少幼崽,偏生这六头鹅,光知道吃喝,下蛋稀稀拉拉,更别提孵小鹅了。
现在家里劳动力充足,正好可以多养些牲畜,到时候想吃就吃,不用顾忌太多。
第二天,村口大榕树下新立起了个巨大的公示栏,上边公示了村里关键财务数据。
村中识字的人不多,简单算账还行,数一大就头大。大伙儿看不懂账目明细,但里尹敢把账目公示,想必账目是清白的。
不仅如此,部分在东沟村工作的外乡人也闻讯赶来,尽管对这些内容一知半解,但最终合计数字他们还是能看明白的。
"不得了!东沟村发达了啊!"
"前些日子刚把棉花出手,家家都进了好多钱,现在又多了这么多收入,实在让人羡慕不已。"
"唉,前年东沟村想与我家闺女说亲,我要是当时点头就好了。"
"得了,大家运气算好了,能到东沟村做事,挣如此多钱,多少人想干还干不上呢。"
"没错,只要踏实肯干,迟早能赚到大钱。"
……
听罢此番话,东沟村的人不禁感到无比自豪。
曾经东沟村在他们心中只是个普通村名,如今却成了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即便是曾漂泊的流民,如今成为新东沟村人后,也个个昂首挺胸,虽来得晚些,但同样是东沟村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他们虽未出资参与街市建设,但却是出力了的,分红时同样有他们新东沟村的。
选择加入东沟村,成为其中一员,这或许是他们这一生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再过两日,东沟村召开村集体会议。
上回开会早讲了此次大会的主题,便是让村民发表有关管理方面的建议。
“此次会议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会占用诸位一些工夫。”
里尹在高台那站着,眼神扫视着在场的的东沟村村民,“都听好了,你们当中谁若有想法,尽管说来,别担心我会不悦,!树根,你过来,把大家的意见记录下来!”
村民都懂里尹所言非虚,部分人实在没啥建议,而部分有则有点想法,此时刚好借此说出。
村民一个接一个,和人极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但是,此时讲的,皆是些琐碎的小问题。
像个别反映某些人家的鸡鸭随意放养,若是村中出台相关规定加以约束,不让这些家禽总是跑到别人家的菜地糟践好菜才好。
又例如,有提出每家宅基地另外再测量一下尺寸,毕竟,人家起新宅时,邻居总对这块锱铢必较,对于界限问题模糊不清,引发争吵。
再例如,个别人表示,村中部分人不养父母老,应予以严厉惩处……
无论是什么建议,杨树根皆认认真真记好来。
整个会议,开了一时辰有余,大家才发表完了意见。
“行,今日提建议便到此刻结束。”
里尹摆手:“这公示栏想必诸位都有看过,左侧那小小的木箱子,是意见箱,往后大家有何建议或者意见,皆可写好投入其中......
若哪个不懂写字的,直接寻到我,当面与我讲即可。”
“上回余族长发表了意见之后,我与狗儿娘探讨了好久,另外定好了东沟村的管理布局。
诸位皆懂得,打上一年秋季起,咱东沟村便多了许多事来,特别是今年,如此多的事,全由我与树根是管不过来的。
除银子及账目之事,更有好多别的杂事,我期盼着东沟村人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村中管里队伍来。”
余族长马上道:“何叫加入村中管理队伍?”
“大家皆懂得,每村有个里尹,村中全部事务由里尹进行统筹管理,如今,我决定将手中全部事分配出去,让多些人协助我一块管理。”
里尹望向大家,道:“先讲讲诸位心心念念的钱财之事,仅让我杨家管如此多金钱,是不怎么好,因此,决定,再请一人专管钱。
树根帮记录账目,若有什么大的支出则须我亲自签字把关,如此相互监督,方出不了啥乱子。”
“那给哪个管这个银子呢?大家可积极毛遂自荐亦或推荐他人。”
此话刚讲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哪个想得到,上次余族长说了那番话后,里尹居然便换个人管这银子了,那并非几枚铜板之事,那可是千两以上的巨额钱财啊。
这银子给谁管谁大家皆不安心的呀。
邓老太太高声喊道:“我认为依旧按之前的模式管便挺好,里尹接着管这银子就行。”
杨老婆子附和:“是的,我同样有此想法。”
“之瓣感谢中几十或者百余两白银,我自个管着是没问题,可之后,街市发展更加壮大后,村中银子数额也许万两往上走都有可能。
如此多银子,全让我管着,是不怎么好的。”
里尹认真道:“管银子的,最少要有俩人,诸位可举荐二三人一块管。”
刘大婶道:“我推荐狗儿娘。”
“没错,就给狗儿娘来。”
“狗儿娘如今乃慧奉直夫人,家中银子多得是,定然看不上村中那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