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荆楚接过折子,翻开看了眼。
“臣德行有失,不配舔居御史中丞之位,臣不能约束言行,致皇家颜面受损,罪孽深重,然南郑东齐邦交不能断,南郑攻入北魏,暂不便与东齐树敌,为消除京中流言,臣愿意辞官返乡,从此再不进京城,以宽皇上心。”
“魏九思要辞官。”
为了一个芙清公主,他竟然要辞官?
是当真觉得朝中无人了吗?
“皇上,魏大人不能辞官啊。”
魏九思乃朝中的支柱,多少人是在他的稳固下才能安心辅佐,况且他有安定天下之能,最重要的,皇上心悦于他。
“为何不能辞官?”郑荆楚将折子放在一边,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南郑素来没有阻拦朝中官员辞官的旧例,莫非朕还能将他拴在御史台不成?他要辞官便辞,告诉他,朕绝不拦着。”
两个人都在气头上,谁也算不得,阿瑶也没法子,郑荆楚放下梳子便去早朝了,果然这日魏九思没有上朝。
她唇微微压了压,更不悦了。
趁着早朝上,阿瑶急忙出宫去找魏九思。
彼时他同魏行背着包袱,人已经上了马车。
“大人!魏大人!”阿瑶小跑着拦住马车,急急忙忙的拉住马缰绳劝,“大人,皇上不是真心想让大人离开的,她心里是舍不得大人的,眼下她正在气头上,大人可千万莫要同她对着干了,南郑国势未稳,眼下大批兵马也去了北疆,皇上身边离不开你啊!”
“阿瑶,我不是在同皇上赌气。”如今京城中流言四起,皇家威严折损,为百姓耻笑,皇上一怒之下取消了婚约,却也不是解决此事的最好办法,只有他走了,芙清公主和十二王爷成婚才能堵住悠悠众口又能得东齐维护,“南郑眼下还不能同东齐撕破脸,待到有朝一日大局已定,我会回来的。”
“大人,你想的如此周全,为何不同皇上直说?”
他一直这样苦心的为皇上谋划,却又从来不肯说出自己做的一切,皇上又怎会知晓呢?
“没什么好说的。皇上贵为一国之君,臣子自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只是皇上如今已是皇上,疑心甚多忧思甚多,终归是只剩君臣之谊了。”
阿瑶张了张口,想为皇上辩解,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魏大人着想甚多,皇上又何尝不是呢?
二人此次分离,怕是在相见便难了。
阿瑶下车,看马车离开了京城,一路往北去了。
眼下北方正乱,他想必是要回玄以山的,也不知这一路安全否。
视线一扫,阿瑶的目光落在了几个行路的人身上。
这里人武功高强隐藏极深,要不是她瞧着眼熟,定然难以辨认。
皇上果然是心软的,怕大人独自回山沿途危险,将自己贴身的暗卫都派出来保护他。
下了早朝,郑肆宁生怕皇上不见他,急急忙忙的跟去了内宫。
“皇上!皇上!”
郑荆楚没来得及进内宫呢,郑肆宁就小跑着追了上来。
“皇上!臣弟有事要奏。”
“若是同东齐使团有关的话,就不必说了。”
郑荆楚坐在轿辇上,内官抬着轿辇,走的极快。
“皇姐看这是什么。”
郑肆宁一腰间拿出一件物件来,郑荆楚不经意的瞟了眼,是一个翠青的荷包,上面绣着荷花。
“怎么,最近你也迷上荷包了?”
“这是芙清送给臣弟的。”郑肆宁急急忙忙的跟上郑荆楚的轿辇,“皇姐误会了,当日芙清公主是托魏大人将此荷包转交给臣弟,被有心之人瞧见了,这才曲解了意思,其实早几日公主就已经回心转意,决心同臣弟共度此生了。”
“你们一个个莫非当朕是傻的不成?”郑荆楚正一团怒火不知何处发泄,“芙清公主是自己不认识路还是没有下人伺候?用得着费尽周折的将荷包托魏九思转交给你?怕是魏九思主动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你吧。”
“皇姐果然聪慧,这天下就没有能骗得过皇姐的。”郑肆宁十分狗腿子的一笑,“皇姐。魏大人自然是全心向着皇姐的,他为何辞官,不正是为了平息此风波,眼下北疆正要开战,朝中局势未稳,同东齐联姻有百利而无一害。魏兄如此费心为皇姐谋划,皇姐可莫要辜负了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呐!”
郑肆宁如此说,果然不见郑荆楚十分抵触,面色上也稍有缓和,果然,魏兄在皇姐面前,是永远不会失效的通行证。
“东齐使团可离京了?”
“臣弟还未来得及回驿站去瞧一眼,若是皇姐愿意应允他们留下,臣弟骑快马,也是能追得上的。”
“若是使团还未出发,便先让他们留下吧,亲事暂时搁置,若是他们仍旧存有异心,便莫怪朕不留情面。”
“皇姐果然宽厚大气,不愧是皇姐。”郑肆宁又是一顿谄媚,“皇姐放心,下次若是他们再做出如此失当之事,不用皇姐开口,臣弟派人将他们赶出京城。”
得到郑荆楚的首肯,郑肆宁出了宫便快马嘉宾的赶去了驿站。
他还没回音,东齐使团是万不会出发的。
驿站门前,瞧着郑肆宁的快马来了,陈如雪急忙迎上去。
“王爷,如何了?皇上可开恩了?”
“皇上宅心仁厚,本就是为着大局着想,如今本王去解释了一番,也说明白了公主和将军的心意,皇上自然也不会计较了。”下了马,郑肆宁又不由得叹气,“可惜魏大人的仕途算是从此断送了,魏兄一早已经离京回乡了,日后怕是难见面了。”
听到这话,芙清在房中不由得低头拭泪,都是她的错,魏大人恪守不渝,谦谦君子,是她的愚蠢害了他。
“那公主同王爷的婚事……”
“婚事暂时搁置,怕是要等到年后再做定夺了。”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眼下能留在京城,也算是不白费如此周折了。
魏九思辞官,京城中的流言蜚语逐渐销声匿迹,眼看着快要过年了,年前的最后两日,大雪临城,郑荆楚在上书房内,收到了北疆的捷报。
白一池带领大军一路争战,已经拿下两座城池,突破了北魏边疆防线,一举攻入腹地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