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越心中一惊,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单薄的信纸。
“梅子熟了”。
只有这四个字。
这是他同魏江鼎商议好的暗语,他如此说,就代表着他决心要重振北魏。
沈越心中的大石又落了下来。他深呼吸两口,带着信回了书房,写了一封回信交给小厮送去了宜州。
然而没等两日,他又收到一封信。
“明日亥时一刻,京郊长亭见。”
沈越心中微惊,魏江鼎竟然真的到了京城。
次日亥时一刻,沈越骑马赶到了长亭。
此处是当年当今皇上的祖爷爷在京郊射猎之时被野兽所伤,孤身一人在此遇难,被一老翁留下,老翁年迈,替他包扎养伤,说起此处荒凉,无一处歇脚的地方,若是下雨便淋成了落汤鸡。
老皇帝记在心里,回宫之后便派人修了这处亭子当做报答。
此处人迹罕至,处在树林之中,连他都是听府里的老人提及才知道有此处树林,未料到魏江鼎一个外乡人竟然知晓。
等了片刻,只瞧着从树林深处走出来两个黑影,他们身穿黑色斗篷,快步走进亭子里。
“沈大人十分守时。”
魏江鼎摘下帘帽。
“大司马,时间不多,你还是先同我说说你现如今有多少随从手下,起事有几分把握吧。”
“北魏诸城,不说别的,单是烁城茂城,便有三万大军可为我所用,历城虽然在边关,但是若要调兵遣将,也能有一万大军。”
其他诸城有把握的,也能凑三万。
七万大军起事已经足矣。
何况如今南郑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东齐,他们一旦起事,南郑必定难以它顾。
必定会有所失。
“现在不是起事的时候。”沈越摇头,“如今东齐败势连连,若是大司马起事分散了南郑的注意力,东齐便是渔翁得利之人,不如趁着南郑东齐开战,囤积兵力,等到南郑攻下东齐,局势未稳,兵力大减,到时大司马拿下南郑岂不是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
“言之有理,不愧是沈大相公,果然深谋远虑。”魏江鼎笑着点点头。
“既然如此,大司马这些时日留在京城中便小心行事,莫要让官府发现。”
沈越话说到,便告辞离开了长亭。
“老爷,您觉得沈越的话可信吗?”
“可信。”魏江鼎言之凿凿,“他之前从未见过我,却知道我人在宜州,况且我派人打探过,他的夫人的确死而复生,他曾向南郑皇帝告假半月北行,想必当真找到了那株仙草。”
这天下有缘之人不少,可能不过是他缘分未到罢了。
天山上只有一株仙草,一位老神仙,只能救一人。
眼下他不能复活宁心,便得了天下,遍寻珍宝仙山,他不信普天之下只有这一处仙山,只有这一株仙草。
魏江鼎伸出垂着的手,那里缺了一节小指,是他在天山之巅断的。
每每看着这根断指,他都能想到,这天下还有让宁心复活的可能。
大理寺近日出了一宗怪案,京城中杀人的怪事频出,大理寺已经接到三起报案了。
每每入夜,天空中常会有人影飘过,飘过的人影还一直在唱北魏前朝牝鸡司晨致国破家亡之事,不仅如此,看到的人要么身受重伤,要么身亡当场。
大理寺接到的三起报案,两个目击者已经被杀,报案的是其亲属,第三个报案的也性命垂危,刚刚从鬼门关走回来。
这桩案子大理寺十分重视,事关国运,还牵扯到皇上的名誉,这几日百姓之中已是议论纷纷,此事断不能再扩大了。
此案错综复杂,大理寺不敢独揽此案,早早地便将案子上奏皇上,请求衙门和六扇门协同调查。
郑荆楚自然答允,这种事拖的越久,对她的声望就越不利,此案主归六扇门调查,六扇门的捕快人人称自己手头有要案,互相推诿,查案丝毫没有进展。
因此这日大清早,六扇门总捕头召开了一次会议,叫来了六扇门所有的捕快。
“诸位,调查飞天女鬼一事可是一个肥差,谁要是帮皇上抓到这个造谣的女鬼,从今以后可谓是飞黄腾达,连本官都要礼敬三分,更别说仕途了。”
即便如此,底下的捕快还是没有应声的。
都说了是飞天女鬼了,轻易能调查清楚才是怪事,皇上本来就对此案十分不满,若是谁揽下这个案子却没有进展,别说头顶的乌纱帽了,脖子上面的脑袋都未必保得住。
“罢了,知道此案你们没一个敢查。”总捕头叹一口气,“怎么,今日要来报到的两个新人还没有到?”
“有新人?”众人一同露出惊喜的目光。
新人冲劲足,什么都不怕,这种案子交给他们查最合适不过了。
“从刑部调职过来的。”总捕头解释,“一个姓南,一个姓北,简直是奇怪。”
众人还在讨论着两个新人的事,六扇门外就进来了两个新人。
一高一矮,两个人都生的白净好看,不像查案的捕快,像望春楼里唱戏的角儿。
“属下南游、”
“属下北司、”
“见过总捕头。”
这两人的名字倒是十分相配,总捕头看两人的样子,热血勃发,一看就是对在六扇门查案充满了向往。
“南游北司,今日你们两个既然来了六扇门报到,日后就是六扇门的捕快,是本官的下属,切记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可滥用职权欺压百姓,更不可随意搜捕调查,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懂了吗。”
“是,属下明白。”
“既然你们两个初出茅庐,也是时候找个简单的小案子让你们崭露头角了,最近的飞天女鬼案就交给你们两个了,本官限你们十日之内找出真凶,六扇门可不留无用之人。”
“是,属下必定在十日之内找到凶手!”
烫手山芋成功抛了出去,总捕头十分满意。
南游北司换上六扇门的官服,腰间挂着六扇门的佩刀,威风凛凛的站在六扇门门口。
“你果然猜得没错,我们一来就被迫接手了这个案子。”
六扇门的总捕头果然是和圆滑的官场老手。
“我对六扇门倒不算十分了解,但是这些人都是一样,怕惹祸上身,自然把让人头疼的悬案交给我们这样的新人。”郑荆楚掸掸官袍上的灰尘,“这下咱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京城查案了。”
“说的没错,事关你的名誉,指望六扇门这些互相推诿的,总不如自己亲查。”魏九思手握佩刀,虽然他不太会用,但是这样挂着也是英姿飒爽,“走吧,先去第一个报案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