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知道,段家的祖宗基业并不在这小小的郦城,你可愿意随你父亲去京城看看你祖父?”
吃过早饭,华清正想起身离开,这个时候照例他是要去巡视铺子的。段氏却拉住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段家早年是在京城发家的,只是后来闹了些事情段老爷便带了自己的一份家产住到了这郦城,多年不大来往了。段氏忽然提起回去看的事情,华清便想大概是京城出事了。
果然段氏又说了一句,“你祖父病重,说想见见你。”
要是去了京城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还不一定呢,听说祖父就两个儿子,他那个伯伯没什么本事,只懂挥霍,现在京城里指不定是什么烂摊子等着他们去收拾呢。
“母亲,非去不可?”
“你自小没在京里呆过同你祖父不亲厚我也知道,只是你毕竟还是段家的子孙,哪有不回去看看的道理?”段氏也似很无奈的样子,托了托手里的不安分的华筝,“这路途辛劳本来说是不让华筝过去,只是你祖父的病像是有些危急,你们一同去看看吧。”
华筝很高兴,嘴里直哼哼,“去京城,去京城咯。”
华清只好应下。
这三四天,小五一面去各处寻找闲着的厨子,秋儿这边就主持着把那小铺子改造一番,请了泥水工匠加砌了几个灶头。她又想着光只为人烧菜那赚头实在不算大,但是要她和那大酒楼争生意也不大可能。这附近的酒楼大多都是有些年头,固定的客源很难获得,再者说,她的铺子就这么大还能做到哪去?
刘志的婚期眼看就是这两天了,大家都忙活的脚不沾地,秋儿干脆让二子小五小四都去酒楼里吃饭了,反正拢共也就这么两天,秋儿手一挥,报销好了。二子小四他们都是实在的,说了报销但也不敢大吃大喝,反倒比以往吃的差了。以前刘莲做饭的时候每天有菜有肉,但酒楼里要是点一道鱼肉的菜式可不便宜,他们舍不得点。
不过吃饭回来他们倒是和秋儿说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些在码头做重活的人舍不得多花钱,大多买两个馒头几个人拼一碗青菜就凑活一顿的。”
“一碗青菜在酒楼里面卖多少钱?”秋儿有些惊讶,码头上的人干的可都是体力活,几个馒头一碗青菜怎么有体力呢?
“不同的酒楼不同的价格,少则十五六文多则二三十文。”
“不会吧?”秋儿有些惊讶,她是和刘莲去买过菜的,一斤青菜不过三四文怎么炒熟了就贵这么多。
小四解释道,“姑娘有所不知,这酒楼不都这么翻倍赚钱的,不然莲儿姑娘那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上门了。而那在码头上做活的人一天不过赚个一百多文钱哪里舍得多花钱吃饭的,叫一碗青菜已经是好的了,许多人就喝着白水就馒头呢。”
一斤青菜炒熟了可以卖好多份,青菜这一类的菜式放几颗盐炒两下更本不废柴的。想好了铺子里生意的受众群生意才好做,要是能主走低端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能力不高但是毕竟消费者数量多啊,薄利多销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