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就为我写一部《射雕英雄传》吧
刀笔梨2025-09-26 09:403,070

  “叶先生,大恩不言谢!!!”

  “查先生,客气了,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在这里住得不太舒服,可以找我帮忙换个地方。”

  “这里就足够宽敞了,叶先生,我也知道想要在香江找到一处可以容纳这么多人的房子不轻松,您对我和我的家人大恩大德,我查宜官这辈子也没齿难忘,必定会报答您的!”

  “哈哈哈哈……实不相瞒,查先生,我恰好有个小忙,您现在就能帮得上!”

  “哦?叶先生,您尽管说,我一定全力以赴!”

  “为我写一部《射雕英雄传》吧……这部作品的大纲和主旨我早就想好了!”

  “《射雕英雄传》?”

  “嗯……这是一部讲述了家国情怀的虚构武侠小说,具体的,您先看一看。”

  “好!既然叶先生有所吩咐,那么,我就为叶先生写这样一部小说!”

  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

  既然叶邦华都已经帮着查宜官从戒备森严的珠江口岸接走查宜官的老父亲,那么,叶邦华也不介意邀请查宜官一家人到【雷生春】隔壁的唐楼(一层是融汇人才服务中心的办公场地)租住,每个月月底交一笔房租即可,而且房租也不贵,每个月是200港元——

  对于查宜官一大家子人来说,200港元算是跌到谷底的“友情价”了,虽说查宜官的堂兄弟在家乡海宁就变卖了许多不动产换来一大笔现钱,然而,当下香江的物价飙升,一升米都能卖到120港元,如果叶邦华不是拿捏着一些比较隐秘的粮食走私渠道,或许,他们一家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叶邦华没有借钱给查宜官的打算,而查宜官也不会接受叶邦华的现钱救济,毕竟文人骨子里仍有一股清高自傲,始终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也能赚到大钱。

  所以,叶邦华用一部《射雕英雄传》来给查宜官开辟一条新的收入来源——

  之所以选了这一部皇皇巨著,是因为叶邦华对《射雕英雄传》的印象最为深刻,在前世曾经拿出3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万元)买了《射雕英雄传》初版、周年纪念版、修订版、典藏版、联名版等三十多种版本,下了班有空就翻一翻,本以为能在有生之年看完不同版本的《射雕英雄传》,不成想,迷迷糊糊地就重生到了1950年的香江街头,那一堆《射雕英雄传》估计是被房东当作房租给低价卖了出去,如今碰上了《射雕英雄传》的作者,怎么也要让查宜官提前写出这一部皇皇巨著,反正《射雕英雄传》的大纲、细纲、开头以及人物小传统统都准备好了,叶邦华就不信查宜官写不出他印象里的《射雕英雄传》!

  1950年代的香江的娱乐活动十分匮乏,要是兜里有点小钱的,就到丽池舞厅找舞女跳舞饮酒,或者是过大海到濠江拼一拼手气,不过大多数都是失败而归,而绝大多数的香江市民仍旧处于极度贫困的水平线上——这可是一小碗云吞面才1角钱的时代,不是谁都像叶邦华这般拥有外挂的,先前恒生银号的董事利国炜还企图弄清叶邦华的黄金来源!

  如果《射雕英雄传》能够像前世那般火爆华人世界,那么,叶邦华敢担保查宜官今后每个月的收入能有5000港元——防人之心不可无,《射雕英雄传》的所有版权都在叶邦华手上,而叶邦华也早就指示雷觉诚通过专利注册机构在欧美国家注册了《射雕英雄传》的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等专利权,对此,查宜官也表示理解,只要他能拿到永久分红即可。

  按照叶邦华跟查宜官签署的协议,《射雕英雄传》的完整版权属于叶邦华个人所有,而查宜官拥有《射雕英雄传》及其衍生作品的永久分红(49%),如果查宜官去世了,那么,这一项永久分红权将会自动转让给查宜官的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直至专利保护期失效。

  或许查宜官并不太在意这部《射雕英雄传》所带来的收益,毕竟他本人拥有香江《大公报》的正经工作,虽说每个月的薪水不算特别高——跟叶邦华这位挚友相比,查宜官的薪水不过是九牛一毛,两人心照不宣的是——不互相打听对方的收入来源,除非是共同利益。

  “宜官兄,您和您的家人今后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到隔壁找我或者是我的家里人,也不要嫌麻烦,您也应该打听过,我家一楼就是一个药堂,里面还有一位老中医坐镇,我相信您的父亲跟那位老中医或许能产生许多同龄人的话题。”

  “如果你需要大米、淡水、油盐之类的日用品,也可以问我的管家去哪里才能买到。”

  “邦华,多谢了!”

  还是那句话——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查宜官在朋友面前也不再端着文人骚客的清高架子,终究是为了“五斗米”弯下了腰,相比起整日与街头摊贩打交道的叶邦华,他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了解程度很低,哪怕是跟随他老父亲过来香江定居的仆人们对香江也是一片陌生,还是需要叶邦华及其家里人多加提携,不然的话,确实是会闹出“大笑话”来的。

  说起老父亲查树卿,查宜官也十分头疼,自从老父亲醒来发现自己已是身在香江后,没有大动肝火,也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整个人显得非常平静,就像是早有预料。

  为此,查宜官试探性地询问过老父亲,而老父亲十分无奈又平淡地告诉他,既然他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儿子身边,那么,为什么不能接受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呢?难道就因为在香江比不上在家乡海宁的“地主生活”吗?人生的“账”,又怎么算得清呢!

  查宜官听完后大为震动,他一直以为父亲的思想是固执的、是保守的,始终以“落叶归根”为人生信条,但是,一番浅入深出的交谈过后,他才发现自己似乎低估了父亲的应变能力,也低估了父亲对某些事态发展征兆的预见……老人家的智慧,年轻人不能小觑呀!

  倒是老父亲对帮助自己秘密前往珠江口岸接应一大家子人的挚友叶邦华颇感兴趣,醒来之后,就主动到隔壁的【雷生春】登门拜访,也不以叶邦华、叶邦耀兄弟二人年轻就心生轻视之意,反而是郑重其事地向叶邦华行了一个大礼——跪拜倒是没有,九十度直角鞠躬就算是“大礼”了,毕竟查树卿也有53岁了,确实是经历了风云激荡的民国时代的活化石。

  回到家里,查树卿就跟儿子查宜官说道:

  “宜官,那位叶邦华叶先生,我看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权】与【富】的面相,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或许,这就是你人生当中遇到的贵人。”

  可不是贵人嘛?如果是其他人,只接触认识不过半个月,谁敢陪着你冒着被港英当局与羊城方面的双重抓捕的天大风险前往珠江口岸接应老父亲一行人?

  这种事情如果被抓了,是要被砍头的!

  即便叶邦华拿着《射雕英雄传》的“初稿”来找他当“代笔”——这是文人骚客最讨厌的行为,但是,查宜官没有拒绝叶邦华,他隐约也猜到了一些善意……或许《射雕英雄传》刊登连载后所得到的收获与叶邦华的预期相差甚远,可叶邦华一定会按照协议每月支付5000港元给他查宜官作为“稿费”,这不是施舍,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易”。

  为了接济自己一家人,叶邦华这位相识短促的挚友算是煞费苦心了,所以,查宜官想不出任何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推辞这一份“轻松惬意”的兼职。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查宜官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他只接受挚友叶邦华提供地“代笔”工作,如果其他人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求访,那么,他的态度只有一个——严词拒绝!

  不过,查宜官并未将这一份协议告知老父亲,毕竟,老父亲对于某些事情的原则性极强,所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唯有在老父亲“看不到”的时候慢慢完成这份工作。

  一开始,查宜官并没有认真阅览叶邦华交给他的《射雕英雄传》的大纲、细纲以及人物小传,直至他重新打开那个文件袋,拿出第一张纸仔细看了起来,顿时被那篇开头吸引……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继续阅读:第38章 一桩“小案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港岛风云:从五十年代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