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出口信用保险
刀笔梨2025-09-26 09:403,234

  “叶先生,傅荫琦又要借了,这一次我们要借多少给他?”

  “伍经理啊,我不是这里的老板,你去找伍子豪吧!”

  约莫是陈文卓告诉叶邦华濠江“赌王”傅老镕的第十子、正在【金元宝舞厅】顶楼大户室里打牌的傅荫琦不到一个钟头就把带来的筹码全部输光,而且已经连续三次向【金元宝舞厅】借了周利息13%的15万港元,合计45万港元,而利息从傅荫琦借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计算了,也就是说,如果傅荫琦继续借钱参加赌局,到期后需要还的利息就越多。

  而且更加奇葩的一点是,这一个“周利息”不是恒定的,如果在借钱后的第7天内借款人无法偿还超过半数的本金和利息,那么,从第7天开始,剩余还款利息就变成了23%!

  不过嘛,叶邦华真没有打算掺和【金元宝舞厅】这一盘生意,所以当伍子高从顶楼跑下来找他询问是否继续借钱给傅荫琦时,直接让伍子高去找伍子豪这位真·老板商量。

  在别人的地盘上,不能越俎代庖,虽说这舞厅也有叶邦华的一份股本,但不过是为了维系关系罢了,叶邦华对这一盘生意并不在意,就算是顶楼的博彩厅也一般,除非是濠江地区的专营赌权,否则,叶邦华肆意干涉舞厅的经营,岂不是让大股东伍子豪下不来台?

  终究不是代替傅老镕主持傅家产业的长子傅荫钊前来,否则,叶邦华早就亲自出面招呼了,不过,先前终极欲望系统颁发了一个无限期的【定期任务】,即要求叶邦华夺取包括傅老镕、何洪燊在内的两代濠江赌王的博彩专营权……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该任务没有日期限制,如果每次延期完成任务都被系统扣减一些寿命,长期以往,那么,他叶某人长命百岁都做不到了,届时又怎么让叶家子孙满堂、腰缠万贯嘞!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措施。

  出口信用保险体制在发达国家已有80多年的历史。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最早出现在1919年的英帝国,当时英帝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人向澳洲出口,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出口信用担保署(简称ECGD),为出口商提供商品债权保险和融资担保。

  1926年,德意志政府也制定了出口信用保险计划,业委记一家私营保险机构Hermes公司承担这项任务。1946年,法兰西政府成立了国有外贸信贷保险公司(简称COFACE),专门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法兰西COFACE在全球范围内的60多个国家建立了信息联盟和信用联盟,对国家风险和企业风险进行及时和有效控制,防范风险,业在风险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有利的债务保全和追索措施。

  1951年韩战爆发后,香江地区的贸易已由转口带动逐渐变为以本地出口贸易为主导。至1960年代初期,香江的轻工业得到欧美买家的垂青,本地出口贸易突飞猛进,占当时总出口值超过七成,但出口商又如何避免商业和政治风险呢?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叶邦华先前跟霍官泰、陈文卓、雷觉诚、雷觉琨等下属都有所探讨,不过,受限于时代以及地理位置,其实香江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很大程度上是与英联邦挂钩的,但是嘛,伦敦方面对香江这一块“海外殖民地”的态度是“积极不干预”,颇有一种任由香江人民“自生自灭”的感觉,港英当局做实施的政策也十分有限,暂时无力制定一项覆盖全港地区出口商的出口信用保险……其实有些事情不一定是政府来做主导,反而由民间资本来做,或许能起到出乎意外的作用,为此,叶邦华特意跟友人冯汉柱商量过,与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谈判时,能从出口信用保险这一领域来“说服”时任友邦人寿总裁巴尼·弗里克。

  友邦人寿的股权都在AIG集团手里捏着,虽然自从大陆地区的保险业务被关停之后,包括史带这位创始人在内的AIG集团及其下属友邦人寿等保险公司的高管们十分颓丧,尤其是那些参与了AIG与友邦人寿筹建、经营、壮大、衰落的华人高管感触更深,可惜这一批华人高管或是远走海外、或是前往台岛、或是转投其他行业,让叶邦华大为遗憾。

  透过通运物流来逐步掌控香江的物流业主导权,这是叶邦华谋求在香江社会掌控话语权的一步尝试,从目前的进展来看,确实挺顺利的,毕竟与大陆方面的贸易被迫中断之后,香江地区的生产商只能将目光投放在海外地区,尤其是北美市场与欧洲市场。

  冯家的利丰集团在二战爆发前就在欧美市场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商贸运作模式,对于冯汉柱来说,如果今后自家公司出口到海外的每一批货物都能有保险承担——平安无事是最好的,可就怕万一,毕竟海面上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真到了船翻货坠的那天,着实是欲哭无泪。

  在【金元宝舞厅】潇洒了一夜过后,叶邦华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模式,除了到警署定点打卡上班之外,就是到旗下的各家公司实地考察,比较让叶邦华感到意外的是,不少从江浙沪迁移到香江定居的实业家竟然找上了融汇咨询公司咨询在香江创办事业的渠道与规矩。

  不得不说,这些来自江浙沪地区的实业家眼光独到的同时,又不失谨慎,如果叶邦华没加错的话,这些江浙沪地区的实业家大多数都是从事纺织行业的富商,也有少数是从事金融、海贸的雄才,可惜叶邦华暂时没有跟这帮人打交道的兴趣,只因何伯他们为首的粤商在金银市场跟这帮人打得热火朝天,差点让叶邦华也被殃及池鱼。

  虽说生意归生意,但是嘛,华人社会十分讲究人际往来,作为何伯等人的合伙人,叶邦华就算不帮忙,也不能站到对立面,否则的话,今后谁还敢跟叶邦华一起合伙做生意呢?

  到底是“过江龙”更胜一筹,还是“地头蛇”占据上风,其实叶邦华都不太在乎,只要这些人还想着做出口生意,那么,就离不开他的通运物流的掣肘——通运物流越来越霸道了,正在大肆收购那些从事海贸生意的华资贸易行的股权与船队,更是联合大昌贸易行在䒤本、马来亚、狮城、马尼拉等国家和地区大量采购废旧钢材与舰船,又专门在马来亚与香江营建了两处用于拆卸废船的简易码头——根本不用担心劳动力和安全问题,叶邦华特意指示他的安全主管、即陈文卓无限招收【铁盾】的外围工员,又从各处黑市搜刮了一批被淘汰下来的日式与美式武器,经过2个月的严苛训练,这些外围工员就会上船充当警卫…….

  对于这些“一次性的警卫”,叶邦华给出的条件极其优渥——死了或者残了的工员,每个月定期给他(她)的家属在恒生银行的账户打入一笔安家费(每月5万港元),要是活着的且立功了,那么,同样会有丰厚的奖赏,比如舒适的住宅、供应充沛的食物等。

  在这些外围工员当中,参加过二战的正规士兵不在少数,不过清一色是华人华裔,并非是叶邦华对其他族群有“歧视”,而是因为他更乐意培养同根同源的工员,等到日后形势变化再另行调整这一方针,就目前来说,叶邦华暂时不考虑吸纳其他族群为【铁盾】工员。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支堪称“雄厚可怖”的护卫,叶邦华让雷觉诚等人放心大胆地拉着一艘又一艘废船旧舰到英属马来亚等地拆卸后进行分类管理,在这过程中,必然是要与当地的政府打交道,为此,叶邦华拉上何伯的大昌贸易行一同操办这门生意,自然是要利用何伯与大昌贸易行在东南亚地区的关系来处理一些没必要的麻烦,比如频繁的消防检查……

  可惜叶邦华不认识从事钢铁冶炼行业的高端人才,否则,他怎么也要在香江弄出一家冶炼工厂来“消化”从废船拆卸下来的各种零部件,如果还有海事领域的顶级大才,他都敢悄悄地搞出一家跟海上军事相关的私人企业来,秘密培训一批精通海战的军事学员……

  说实话,香江这地方确实“缺人”——不缺劳动力了,就缺乏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人才,哪怕是港英当局也缺人手来管理日益繁琐的政务,否则,又何至于积极吸纳华人精英进入政府部门担任关键职位呢?哪怕雷觉琨主管的融汇咨询公司已经在“快马加鞭”地抢在其他公司前面“劫走”看上的人才,可仍旧是杯水车薪,毕竟任何人才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里也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来重新新环境里的工作模式,就拿蓝钢、曾昭科两人来说,从九龙警署调派到湾仔警署之后,十分明显地感受到湾仔警署内部的排他性,刚来的一段时间内甚至被恶意针对过很多次,比如在食堂吃饭**队、安排任务也故意冷落无视他们二人等。

  对此,叶邦华并未干涉安森等老下属的小动作,即便蓝钢、曾昭科二人颇受他看重,前提是这两人德学会主动融入他叶某人打造出来的“舒适圈”,否则,要之何用?

继续阅读:第96章 有人求上门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港岛风云:从五十年代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