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爆火、爆火还是爆火
刀笔梨2025-09-26 09:403,199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

  “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那说话人将木板敲了几下,说道:‘这首七言诗,说的是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成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小人刚才说到那叶老汉一家四口,悲欢离合,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他四人给金兵冲散,好容易又再团聚,欢天喜地的回到故乡,却见房屋已给金兵烧得干干净净,无可奈何,只得去到汴梁,想觅个生计。’”

  “‘不料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四人刚进汴梁城,迎面便过来一队金兵。带兵的头儿一双三角眼觑将过去,见那叶三姐生得美貌,跳下马来,当即一把抱住,哈哈大笑,便将她放上了马鞍,说道:‘小姑娘,跟我回家,服侍老爷。’那叶三姐如何肯从?拼命挣扎。那金兵长官喝道:‘你不肯从我,便杀了你的父母兄弟!’提起狼牙棒,一棒打在那叶四郎的头上,登时脑浆迸裂,一命呜呼。正是:阴世新添枉死鬼,阳间不见少年人!’”

  湾仔国民戏院前,不知何时摆起了一个小摊,专门来出租售卖各种稀奇古怪的古籍、话本等书刊,在湾仔国民戏院美术部当学徒的钟文略吃过午饭后,闲来无事就来到了这处书摊稍作歇息,恰好看到一个报童在卖力吆喝着,心生不忍的同时便是拦下这名报童,买了一份香江《大公报》,匆匆略过写在最显眼的位置的“头条新闻”,迅速找到了刊登民俗、小说的专栏,正打算瞧一瞧有什么“新货上市”,不成想,今天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个“好宝贝”。

  钟文略1925年于粤省新会县双水镇萌头村出生,小时候母亲早逝,没得到父亲照料,就舆祖母一起在农村生活。钟文略十几岁时,内地适逢抗战时期,生活十分艰苦,当时他念至小学四年级就被迫辍学。為了谋生,只好在村里造木展和耕种。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由于乡下生活实在艰苦,二十出头的钟文略便跟随一位“水客”(当时称为“巡城马”,类似邮差及速递服移员)到香江寻找工作机会,希望能由学徒做起,学成一门能赖以维生的手艺。

  和平后的香江,百废待兴,找工作也不如想象中的容易,钟文略最后由他的父亲的朋友介绍,在湾仔国民戏院美术部当了学徒,负责绘画美术广告画。闲来无事,钟文略平日里最喜欢看那些“大侠”的故事,尤其是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人,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诸如“广府十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大英雄!

  为此,钟文略时常在戏院门前的这处书摊趁着吃午饭的时间来看一看武侠小说,可惜那些名人大家所写的武侠小说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正当他以为没有什么新的武侠小说可看时,同情心作祟下买了今日的一份香江《大公报》,竟是让他找到了一颗“沧海遗珠”!

  “这……这是谁的啊?嗯?署名是……白香光?这名字,怎么听起来像是女子?”

  待到钟文略意犹未尽地看完了这部名为《射雕英雄传》的第一章节后,看到落款处居然署名为【白香光】……这个名字过于女性化了,一度让钟文略好奇难道这等栩栩如生、波澜壮阔的情节,竟然是出自一位女性文人之手嘛?

  “呵呵……你也看到了这篇《风雪惊变》?”似乎是察觉到钟文略这位老熟客的疑惑,书摊的老板走了过来,指了指香江《大公报》上面的《射雕英雄传》,语气中也有一些揶揄。

  “是啊……怎么?听你的口气,你是看过了?”

  “今早就看过啦……这部新小说确实引人注目,里面的情节也是粗中有细、回味无穷,看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里又要出了一名小说大家了!”

  “老板,来一份《大公报》!”

  “哟!这位客人,你也是要看那篇《风雪惊变》!”

  “是啊!听朋友讲起,好奇之下就来找一找,您这里应该有吧?”

  “有的!这怎么能没有呢?您稍等,我给您拿一份刚送来的《大公报》!”

  聊着聊着,前来这处书摊买今日发行的香江《大公报》的市民也是越来越多,见状,钟文略愈发觉得自己确实是挖到一处“宝藏”了,脸上笑容浮现,拿起那份《大公报》就回了戏院继续工作,不过,心中却是打定主意今晚下班后再向书摊老板了解一下这部《射雕英雄传》的更新时间,否则,总不能天天蹲在书摊眼巴巴地等着《大公报》的发行人员把最新一版的《大公报》送来再买了看上面有没有《射雕英雄传》的新章节吧?真有人这么“蠢”?

  不远处的叶邦华、查宜官看着这么多市民竞相购买今日发行的《大公报》,稍微打探一下就了解到原来是因为那篇《风雪惊变》,这一回,叶邦华只是笑了笑,而站在他坐在他旁边刚吃完一碗细蓉(小碗云吞)的查宜官眼中却是光彩涟漪,某些想法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宜官兄,看来这次打赌是我赢了,那么,这一餐就是你请客买单了!”

  “呵呵……邦华,这一回确实是我失算了,不过,你觉得后面还能这么火爆吗?”

  “看来你对自己的才华不太自信啊?”

  “宜官兄,振作起来啊,我可是指望这部《射雕英雄传》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呢!”

  “还说改善什么生活?也警官,你住着的那间【雷生春】,至少能卖个几十万吧?”

  “夸张了!宜官兄,有朝一日,我相信您和伯父也能住上千尺豪宅的!”

  玩笑归玩笑,叶邦华还是买单了,毕竟查宜官从香江《大公报》那里得来的薪水还不足以支撑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不过是两角港元嘛……这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在于叶邦华先前提议查宜官开一家小店给查树卿打理,毕竟老人家在香江人生地不熟的,除了平日里跟陈伯聊得上几句之外,跟荔枝角的街坊邻居完全没有共同话题,只因双方的文化阅历、过往的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相差甚远,还不如开一家小店给他打理,至少也能排解一下在异地他乡开启新的生活的苦闷和拘谨吧?不过这样一来,查宜官为数不多的存款就所剩无几了。

  开一家小店不是那么容易的,况且当前香江的治安问题也十分严重,叶邦华也不敢保证查宜官为他的老父亲开的小店不会被那些社团收取【片费】,所以,叶邦华的提议是让查宜官把这家小店开在荔枝角上,如此还有【雷生春】帮忙照拂一二,不至于三天两头被社团找上门“搞搞震”,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店铺面积、从事行业、店内铺设等跟钱脱不开关系的事情……既然这个提议是叶邦华提出来的,为此,叶邦华也提供了些许微不足道的帮助。

  之所以专门跑来湾仔国民戏院这边吃云吞,是因为叶邦华打算领着查宜官亲身感受一下那部《射雕英雄传》——即便目前只更新了《风雪惊变》篇,但是,对于娱乐活动极其匮乏的香江市民来说,这等“旷世之作”仍旧具有超越时代和阶层的无穷魅力。

  虽说当下香江市民的识字率比不上21世纪的国际大都市,然而,像钟文略这类小学文化的普通人也能读得懂的文字——在叶邦华的强烈要求下,《射雕英雄传》尽量少用文言文,而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撰写——这么一来,难道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人也读不懂吗?

  按照21世纪某些闲得蛋疼的社会学专家的研究,其实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只有2000~3000个,如果《射雕英雄传》里出现生僻字,按照查宜官的秉性,必然是会在侧边或者是文章末尾进行注解,骨子里的文人情怀还是抹除不了嘛……其实,叶邦华原本是打算聘请查树卿来给他两位夫人的娘家、即伍子明的家人们当家庭教师,每月300港元的薪水,过年过节也另有补贴送上,反正不会让查树卿这位饱览群书、阅历丰厚的老文人吃亏。

  不过,在叶邦华提出这个想法后,查树卿本人倒是没有拒绝,但提出了另外的方案,即他可以给伍家之人上课,但薪水就不用了,只需要伍家提携一下他的那几位族中后辈——卖猪肉没什么不好的,这关乎到湾仔街市附近的市民的一日三餐,为此,查树卿特意跟那几位侄子诚恳地聊了聊,目的是希望这些侄子放下身为大家族成员的骄傲,真正贯彻落实“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为人之道,毕竟,这里是香江,不是家乡海宁,名望有用、但又不是很有用!

继续阅读:第48章 这也算是袭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港岛风云:从五十年代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