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其实港澳两地的新闻界的派系分明,原本《星岛日报》这等中立报纸是不打算掺和左右两派的政治纷争,可惜由于大陆方面的某些决策促使这些中立报纸在报道有关大陆的新闻时,总是采取一种“中间偏右”的舆论立场。
或许《星岛日报》的选择是基于自身利益才不得已这般做,但是,叶邦华不太在意《星岛日报》在某些方面的立场,他利用《星岛日报》,不过是为了对那些在暗地里搞小动作的对手一个不大不小的“严重警告”——别以为他叶某人是可以轻松拿捏的小鱼小虾!
就在“三·一事件”爆发后不久,叶邦华就安排雷觉诚率领【通运物流】的主要高管接受了来自《星岛日报》的专访,为了表示尊敬,《星岛日报》方面则是派出了总编辑萧世和为首的、合计7人的访问团,原本叶邦华是打算也出面接受采访,但是,由于“三·一事件”的影响,叶邦华忙着率领湾仔警署的下属们四处“扑火”——大多数是左右两派掀起的混乱,其中最严重的一起案件是瑞士驻港副领事的夫人被炸弹袭击杀死,而副领事本人也身受重伤。
正是因为搞出了这等“严重的外交事件”,叶邦华等各家警署的“精明强干的华人警探”被纷纷要求在“限定期限”内侦破各自辖区内的刑事案件,尤其是关于左右两派的,绝不能“轻拿轻放”,但在私下里又告诉他们这些华人警探对于右派可以“稍微宽容”…….
艹!一群玩政治的狗东西,手真黑、心真脏!
既然叶邦华无法出面接受采访,那么,《星岛日报》的采访队伍只能将重点放置在雷觉诚这位出身雷氏旁系的【通运物流】总经理的身上……对于雷觉诚的选择,其实在华人精英家族的圈层里早就传开了,但是嘛,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确实不知道。
“雷总经理,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好奇,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加入一家名不经传的公司?”
“呵呵……萧总编的问题,其实很好解答的,我个人嘛在大学的时候就是学习企业管理这一块的,我跟叶董事长也算是一见如故的朋友,他当时跟我打算成立一家运输公司,总部就设在西贡海这边,原本就是想着利用这家运输公司来带动西贡海这边的基础发展。”
“这么说来,雷总经理跟叶董事长都是忧国忧民啊!”
“可不敢这么夸奖我们!这里的村民将土地交到我们手上,我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如果一家企业只知道赚走老百姓的血汗钱,那跟吸血鬼有什么区别呢?”
“据我所知,【通运物流】旗下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日夜不停地在港岛跟海外来回跑动,将海外的粮食、棉衣、淡水等生活品运回港岛发售,这是一桩大福报啊!”
“萧总编,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一家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要竭尽所能为企业职工和市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通运物流】自成立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比较遗憾的是,我留意到最近有些报纸在无端抨击、诋毁我们【通运物流】是全港最大的走私商之一,之所以没日没夜地来往港岛、海外,是为了抢走市民辛苦攒下的血汗钱!”
“今天在萧总编和各位《星岛日报》的朋友面前,我想为我们【通运物流】做一次澄清,那就是我们【通运物流】始终秉持着【求真务实,利己利民】的理念来办企业,对于那些无端的诋毁和污蔑,我们【通运物流】将会保持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雷觉诚的一番表态,顿时让订阅了《星岛日报》的华人精英家族大为惊诧,同时又对英资洋行接下来的出招感到好奇和期待,毕竟这应该算是二战后第一次有华资跟英资正面杠了起来吧?对于那些三流小报上面对于【通运物流】的不实报道,华人精英家族早就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非是英资洋行又打算“大鱼吃小鱼”地“吃掉”【通运物流】罢了。
然而,【通运物流】的反击也十分强势,直接在《星岛日报》上面“威胁”那些三流小报以及幕后的英资洋行——有本事别躲在背后打冷枪,干脆亲自下场来斗上一斗!
近乎“直白”的挑衅让一众英资洋行无比惊怒,但是又不得不暂时忍耐一番,毕竟“三·一事件”刚爆发不久,如果英资跟华资又起了“战火”,届时港英当局也会十分难做的。
眼见英资洋行居然选择了“偃旗息鼓”,这让华人精英家族大失所望,反观【通运物流】这边知晓内情的无一不是大为振奋,毕竟英资洋行才是主宰着香江经济命脉的巨无霸。
“阿诚,这次干得不错,今后也不用担心那些英资洋行继续搞鬼,我们也不是怂货!”
“叶董,这次我们是选择了一个好时机,让英资洋行投鼠忌器,下一回,或许就没这么简单了,我估摸着那些英资洋行还在惦记着我们公司的股权和资产!”
当晚,叶邦华从“防暴前线”结束工作回到家里,雷觉诚早已来到【雷生春】做客,简单吃过一顿晚饭后,叶邦华跟雷觉诚二人到叶邦华的书房谈事情,一坐下来,叶邦华就给了雷觉诚一个评价颇高的赞赏,虽然内心有些欢喜,但雷觉诚可没有丧失理智,他很清楚英资洋行绝不是没有能力来搞垮当前的【通运物流】……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通运物流】被搞垮了又如何?只要【巨浪船队】还在、西贡市80平方公里的土地产权仍旧在手,难道他们日后搞不出第二家【通运物流】吗?到时,或许新的【通运物流】比现在的更加强大!
雷觉诚的提醒不无道理,但叶邦华也有自己的底气,诸如怡和、和记、太古等英资洋行尚未实现现代化企业转型,内部仍旧采取“合伙人制度”来维持整体经营,其中部分英资洋行更是家族式企业,据说连伦敦总部都守不住才来到香江这块海外殖民地“重头再来”。
依仗【通运物流】现在的体量,其实大多数小型英资洋行都挡不住【通运物流】的锋锐,但是为首的怡和、太古、和记等大型英资洋行确实是强劲对手,毕竟有着汇丰、渣打等英资银行的金元支持,只有一家恒生银号支撑的【通运物流】终究是过于“势单力薄”了。
“阿诚,资金方面,你不用担心,我已经跟何伯他们商量过了,恒生银号也到了重组革新的关键时期,预计要用上6个月,待到恒生银号转型成功,西贡市这边就专门成立一家恒生银行的分行来管辖西贡这边的业务,或者到时候与【通运物流】联合成立一家保险公司,主攻海上保险、个人寿险以及火险,这家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又能用来投资【通运物流】。”
“如果是这样的话……叶董,我觉着倒不如趁早成立这样一家保险公司来从英资洋行那边承担保险业务,虽说我们本土的保险业发展历史悠久,但仍旧处于初始阶段,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也曾经到欧美国家的保险巨头实习过,这些保险巨头各种类型的保险业务都有涉及,而且提供的保险服务架构足以成为该行业的标准模板,而且这些保险巨头也参股各类银行,通过银行来吸纳储户开设保险账号,这也算是一种联营销售的手段吧!”
还别说,留过学的高等人才就是不一般,雷觉诚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保险、银行其实是互联互通的金融生态圈的两个关键节点,这份本事与见识就超过了大多数同龄人。
其实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一个“支柱性领域”,现代保险业的正式形成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以麦哲伦开启全球航行后的海上保险作为现代保险业的雏形而不断萌芽、发展、壮大,后来又逐渐延伸至寿险、产险、火险等多个细分领域,共同塑造了现代保险业的基本框架。
在保险领域,称王称霸的巨头不在少数,诸如大都会人寿、保诚集团等长期雄踞全球保险业营收前十的巨无霸公司,它们的历史悠久,而且服务上佳、险种齐全、服务到位,相比起这些国际保险业巨头,香江本土的保险企业简直是蝼蚁之中的蝼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造血器”,而保险业又被称为“金融行业的压舱石”、“社会的稳定器”,可对于当下的绝大多数香江市民来说——保险跟欺诈没有区别,都是哄着他(她)们从口袋里掏钱,然后这些钱过不了多久就不翼而飞,实际是进了保险公司的钱袋子里。
不过嘛,叶邦华总有信心和手段让香江市民乖乖地买保险,首先被选中的客户群体,自然是【通运物流】、【融汇咨询公司】以及恒生银号的职员,届时,这家连影子都没见着的保险公司可提供的险种包括但不限于产线、寿险、火险、意外险等,此外,还能跟恒生银号正在筹办的【个人理财套餐】相结合——这是专门为港澳两地的中高产阶级量身打造的!
“阿诚,这件事情你起草一个方案,我跟何伯他们过段时间就过会讨论。”
“好的,叶董!对了,叶董,前往西亚的海上航道的开辟计划,近期就要正式启动了!”
“放心大胆去做,西亚是全球航运业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捷足先登!”
“叶董,您宽心,我一定亲自到西亚实地考察选址,争取3年内在西亚建好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