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说着,陈氏就待着女儿来给杜氏请安。既然都碰上了,杜氏也让她选了几身。
“你既是仲清的战友之妻,那在仲清回来之前就把叶家当家。孩子缺什么少什么,尽管与我开口!”
言外之意就是,仲清回来之后,她们母女就不能继续住在叶家。
陈氏也听懂了,脸色微白。叶家虽不算顶富贵,但养两个人还是养得起。只是升米恩斗米仇,她怕时间一长,倒让陈氏觉得从叶家索取是理所当然。陈氏来了半年,也知道杜氏和叶婉在经商,却从来没有提起过要自立更生的话题。颇有一直在叶家吃白饭的意思。
到时候,不仅不知感恩还给叶家招来仇人。并且,昨夜席间,陈氏的情绪她也感觉到了,陈氏嫉妒杜含玥,亲疏有别。她并没有嫉妒的立场。
“那就劳烦夫人了,我们孤儿寡母来了京城,多亏叶家照顾。”当然,要是能照顾一辈子更好。陈氏无比庆幸生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
如果是女儿,养到十五六岁就可以嫁出去,若是寻到好亲事还可以给叶家添把助力,这样她更有理由留在叶家。
杜氏微微蹙眉。
第二日,杜氏打算带着杜含玥上街去置办首饰。临出门前,陈氏又“恰巧”碰上。
“夫人,这是要去哪里?”
“我带玥儿去挑几套首饰,你去哪里?”
“我带孩子出去打一只长命锁,我们老家的传统,小孩子总要带点金银才能压住邪祟。”
杜氏瞥了她怀里的婴儿,小姑娘穿的是细绵布衣,虽然面色粉嫩,看起来很讨喜。但那身行头却让杜氏蹙眉。
孩子自出身起就养得精细,杜氏把她当成自己的孙子养。没想到陈氏这样小家子气,居然为了那蝇头小利,拿孩子做筏子。
“一起去吧,和我们坐马车!”
杜氏神色淡淡,陈氏心下一慌,但想到将来留在叶家,便都释然了。
如意坊刚开起来,生意不及鼎盛时期。但如意坊的东西确实是精品,不少回头客。
杜氏带着杜含玥和陈氏上了二楼,掌柜亲自带着杜含玥去挑首饰,陈氏坐着有些不自然,又想去挑东西,又怕杜氏不付钱。
杜含玥挑了两套头面和几支簪子、步摇、耳环。
杜氏看得很满意,杜含玥是她最满意的一个侄女,做什么事都是那样妥帖。
临走之前,杜氏叫来掌柜结账。
“夫人,这些首饰这位小姐已经付过了。”
杜氏佯怒的看着杜含玥:“你大老远的来,买点首饰还要自己出钱,你让姑母的脸往哪里放啊。”
“姑母~玥儿来京城不是来投奔叶家的,我是想……”做叶家儿媳妇这句话,她实在说不出口。
“不管你为什么来,姑母送你几套首饰雨宁见面礼也是应该的。”
两人在这厢推辞,陈氏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出门一趟,让她觉得她与叶家的人格格不入。
等两人回过神来,才惊觉陈氏在旁边。
“陈夫人,你不是要给孩子打长命锁吗?我在京城的时间不长,不知道哪里的工匠做得好,不然就在如意坊做吧。”
“掌柜的,可以帮这位夫人打一个长命锁吗?”
陈氏脸色又青又白:“不用了夫人。”
“怎么会不用了呢,你不是专门来的吗?掌柜的,打一个金的吧,金的重,更能压得住,你说呢陈夫人?”
陈氏不好反驳,诺诺的应了。
掌柜的有些为难,如意坊从来是不接外活的,但是杜氏发话了,他们只能勉为其难的接了。
谈好之后,杜氏就静静站在一边等着陈氏付钱,陈氏亦是等着杜氏付钱。她以为她和杜氏一起出门,就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杜氏当然懂她的意思,只是她做得太过。而她不想纵容,是时候告诉她,客人就是客人。
两人都没有付钱的意思,掌柜一个头两个大:“请问这位夫人是要打多重的长命锁,如意坊的手工费是两成,您可以先留下原料来取的时候付佣金,也可以如意坊出原料,您来取的时候付全部的钱。”
掌柜的极有眼色,看出杜氏不想管,便对着陈氏询问。陈氏愈加尴尬:“那就打一两的吧,打好我来取。”
一两金子就是十两银子,加上两层的佣金就是十二两银子。在叶家她每个月也有月钱,从边关来的时候叶仲清把全部的身家给了她。
算起来,她现在也有几百两银子。但是她觉得和叶家万贯家财比起来这都是小钱。
出门前,她以为她想买什么杜氏都会帮她付了,是以,她根本没带银子出来。
回程的路上,她一直坐在角落逗孩子。今日一行,给她太多冲击,杜氏的态度,让她觉得很难堪。
同时也对杜含玥颇有微词。
大年三十,叶仲清终于赶回京城,匆匆回家洗漱一番,来不及和家人说话,又急匆匆的进宫。
他是从战场回来的时候失踪的,如今回来了总要先见过皇帝。叶婉和云家的事他也听说了,这个时候万万不能让他认为叶家有异心。
叶仲清的消息,阿婉一直瞒着杜氏,她怕万一仲清在路上出点什么意外,杜氏会受不住刺激。还不如先不说,等人回来也好给她个惊喜。
事实上,她也确实很惊喜,抓着杜含玥的手,声音有些哽咽:“仲清他真的回来,阿婉这个孩子瞒得我好苦。我先前每日都在担心,我二十几年养过许多孩子,晚年却只有仲清这个儿子可以陪在身边的。”
“但他偏偏去参什么军,叶家不要大富大贵,更不需要他拿命去搏,你说这孩子怎么一个个都这么犟呢?差点我就见不到他了。”
杜氏情绪激动,杜含玥也有些失神,她从青州来的时候他还没出事,她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来了京城才没见他,阿婉也不提起,她一直不安,每每夜里噩梦,都梦见他浑身是血。
直到人出现在她面前,她才知道他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