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想到上回周氏说要宝隽去读书,宝隽磕磕巴巴地背一圈儿三字经,一直都怨恨的心这才好过了些。
宝妆像是个傻子一样待在外头,不错眼地看着紧闭的房门。
屋子里头的哭声传过来,她心急如焚,可是却一点动作都没有。暖冬看到宝妆的样子,笑着对一旁的侍女说道:“看到我们的大姐儿没有,哼,说是大姐儿,可你看她的模样,哪里有半分大姐儿的仪态。我瞧着,动作虚伪还不如我们这群下人呢!”
院子里头的人都笑了,看着宝妆的样子,个个眼中皆是鄙夷。
宝妆听到了那群挖苦声,可是她依然屹立在那里不动。
祥安居处处都是耳目,她不敢有丝毫过激的动作,越是过激,只会让宝清和宝隽处于危难当中。
王氏听说宝隽只看了三字经,如今背的还是磕磕巴巴的,只比上回好了一些些,便道:“罢了,你若是喜欢看书的话,也用不着偷偷摸摸的,宝隽,你该知道的,外祖母喜欢坦坦荡荡的人,不喜欢那些在背后耍小动作的人,你若是爱读书,外祖母送你去读书便罢了。”
宝隽因祸得福,跪在地上欣喜万分地磕起了头:“多谢外祖母~”
王氏等着宝隽磕了三个响头这才幽幽地说道:“本来一直都要跟你说的,又担心你走了你娘在屋子里头闷,所以一直都没跟你说过,你回去跟你娘禀告一声,明日就去傍江书院读书吧。只是,读书虽然重要,可是最重要的还是身体,读书也该有个限度,为了读书把身体累跨了,以后,早上万万不可起的那么早读书了,别累坏了身子!”
宝隽见王氏就这么放过了他,万分的激动,忙和宝清跪在了地上,不停地朝王氏磕头跪谢。
王氏等到这两个人磕够了头,这才惺惺作态的说道:“你们也不要磕头了,赶快回去吧,你娘怕是担心你们了!回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娘吧!”
宝隽和宝清站了起来,相互搀扶着出去了。一直都等在门外的宝妆,心都涌到了嗓子眼。
就看到正屋的大门缓缓地被打开,竹帘被掀开,宝清和宝隽完好无损地走了出来。
见到弟弟妹妹平安无事的出来,宝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佯装不悦地上前:“宝清,宝隽,你们二人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情惹外祖母不高兴了?”
宝清和宝隽低着头不说话,桂妈妈在一旁笑着说道:“大姐儿来了?老夫人刚找四姐儿和二哥儿来说了会儿话。大喜事呢,老夫人已经给二哥儿找了学堂,明日就可以读书去了,大姐儿带着二哥儿下去准备吧。明日府中会有马车送二哥儿去学堂。”
一听可以去读书,宝妆欣喜无比:“这……多谢外祖母了,我这个弟弟,就是喜欢读书,只是无奈这天资实在是……我爹说了,他不需要读多少的书,以后总不至于变成个睁眼瞎子,那就足够了。”
跟刚才宝隽回老夫人说的话,一模一样。
桂妈妈笑了两声,送三人到了院子门口,这才回了正屋,在门口看到暖冬,招招手,二人前后脚进了屋子。
“大姐儿是什么时候来的?”桂妈妈问道。
暖冬回答道:“来了有一会儿,就是……就是在砸杯子之前。”
“她来时可有什么不同?”
“倒没什么不同,和往常一样,唯唯诺诺的,她要进去找人,奴婢跟她说,老夫人不准任何人进去,她就不敢动了,然后就一直站在树荫底下,一直都等到两人出来,再听到里头传来哭声的时候,大姐儿她也哭了!”暖冬一五一十汇报着。
桂妈妈在心中思虑了一番有何不可,觉得没什么之后,便道:“嗯,那就行。”
“桂妈妈,只是还有一件事情,奴婢要告诉您!”
“什么?”
“大姐儿在树荫底下等人的时候,暖春去给大姐儿奉了一盏茶。”
“哼……”桂妈妈冷笑道:“这丫头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以前觉得手脚勤快,聪慧凌厉,是个做事麻利的,如今想来却是个脑子不清不楚的,老夫人这么不喜大姐儿,她还跟着上杆子往前凑,真以为枫院的那一家人,还能飞天不成。”
“奴婢觉得也是,伺候老夫人,第一条要的就是忠心耿耿,暖春却倒戈,偏向枫院那边的人,上回她还亲自请了她哥哥来替大姐儿看病,这事情,已经惹的老夫人不愉快了,这事情今日要是再被老夫人知道的话,奴婢怕老夫人要把暖春赶出去了!”
“若是真的被赶出去,那也是她命不好,好好的机会被她作成这个样子,要怪也就怪她自己。”桂妈妈啐了一口,气愤地说道。
暖冬想了想,说道:“桂妈妈,奴婢求桂妈妈一件事情,还望桂妈妈千万不要再在老夫人面前提今日这事情,再给暖春一次机会吧!”
“你为何要帮暖春?”桂妈妈问道。
“暖春毕竟是跟我一起来的,我们同时成为老夫人的贴身丫鬟,同时为老夫人伺候,不是姐妹,也是姐妹!”暖冬情真意切地说道。
桂妈妈闻言不住地点头:“你是个知情义,若是暖春有你一半的懂事,去秉笔的事情,怕是也不会这么搁置下来。”
“秉笔?什么秉笔?”暖冬诧异地问道。
桂妈妈叹了口气:“也难怪你不知道了,老夫人正在替大公子找个贴身秉笔,专门到墨韵堂照顾大公子,既然说是秉笔,那寻的也是识得一些字,到时候能帮大公子算账看账之类的人,不仅在生意上帮大公子一些,今后若是做的好的话,怕是也能成为大公子的枕边人。老夫人本是看上了暖春的,可是后来……”
本来委以了暖春重任,让她准备月底的茶话会,看看她做大事的能力的,只是可惜了,这人为了大姐儿,竟然亲自去找了自己的哥哥来给陆宝妆医治,这事情被老夫人知道之后,发了很大一通火,本就是老夫人和桂妈妈二人自己商量的,秉笔的事情便又搁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