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神秘汝窑
披雪楼主2025-08-23 10:042,240

  “霁白!你确定那件汝窑香炉是假的吗?”送走了范荣图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顾惜安不甘心地问道。

  秋霁白一笑,摇摇头说道:“真假我不能确定。但那只香炉绝对有问题。”

  “怎么回事?”顾惜安拧着眉头问道。

  “你不觉得范荣图拿取那只香炉是的动作很怪异吗?”秋霁白反问道:“通常情况下,在高级别的瓷器,装在盒子里也都是口上足下的装,可那只香炉在盒子里就是三足向上。而且,我让范荣图把香炉取出来的时候,他依旧是口朝下摆在我面前,你觉得这样正常吗?”

  “诶!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范荣图今天的动作有点儿奇怪。那你是发现了那只香炉口沿有问题?”顾惜安接着问道。

  摇摇头,秋霁白回答道:“恰恰相反,是那三只兽足中的其中一只,是后粘上去的。”

  “粘上去的?我怎么一点儿也没发现呢!”顾惜安惊异地说道。

  秋霁白一笑,说道:“这也不奇怪。毕竟现在的造假手段都太高明了,以传统的鉴定方法已经不能轻易识别出来了。”

  “那三只兽足,其中一只肯定是残的。后经作假高手巧妙的粘接后,有上了一层的薄釉,入窑复烧了一下。出窑后,有用冷风机稍稍吹了一下,形成一道道冰裂纹,乍看上去,与原有的炉体浑然天成,根本看不出粘接的痕迹。”

  “那你怎么看出来的?”这倒不是顾惜安抠根问底,而是因为他真是抱着一颗好学的心,在向秋霁白虚心求教。

  “这就要凭感觉了。”秋霁白微微一笑,说道:“首先,范荣图怪异的动作就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断定他要搞鬼。前面的那幅徐悲鸿也就是他跑出来的一个诱饵,摆出了虚心求教,又对我的鉴定结论非常认可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为了后面这个大局做铺垫。”

  秋霁白拿起了桌子上的一只三足的瓷笔筒,倒扣在桌子上,继续说道:“现代的制瓷工艺已经非常的精湛了,所以咱们看到这只笔筒上的三个底足都非常均匀地分布。虽然在宋代的时候,还达不到这么精湛的制作工艺,但三只底足还是会呈现出很自然的布局。但我看到三只底足的时候,明显有一只是呈现微微翘曲的感觉,别说是宋汝官窑,就是民窑出现这样的残次品,窑工自己就咋了,根本不会流出去。”

  “哦!你是说那只兽足是后粘上去的。”顾惜安明白了秋霁白的意思。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作假高手的手法固然精湛,但他也只能保证残掉的兽足粘在香炉上以后是完好如初,至于上釉,入窑复烧后什么样,只有天知道。所以,出现这种微微的翘曲,也是人为干预不了的。范荣图之所以把有毛病的这一边先让我看,目的就是打着先入为主心思,让我动手直接把炉子反过来,看上面。按照行里人鉴赏器物的习惯来说,通常是先看底款,没有款的情况下,就要看瓷器内堂。你也知道,宋汝窑是没有底款的,当然就要先看内堂了。我敢断定,那只香炉的口沿、腹颈、内堂肯定极为规整,绝对看不破。”

  “那你的意思是,这只香炉上部确确实实是一只宋汝窑了?”顾惜安问道。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我有这个感觉。当然了,咱们这行儿不能光靠感觉,但感觉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避险方式。”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刚才也说了,全世界考古研究界承认的宋汝窑只有六十七件,那这件不就是第六十八件了吗?”顾惜安继续疑惑地问道。

  淡淡一笑,秋霁白接着说道:“宋汝窑固然稀有,但要是说现在存世量只有六十七件,未免有点儿太武断了。在历史记载上汝窑的烧造时间确实只有而是几年,这一点没有错,即宋哲宗元祐元年,一千零八十六年到一千零九十四。但这个烧造了二十几年,是相对于其它窑口而言,比如说北宋的定窑,它在历史上烧造了近七百多年,汝窑和它相比确实是烧造的时间很短。可是你想过没有,二十年究竟能烧造多少瓷器,难道只烧造了那几十件吗?那也太可笑了。”

  听了秋霁白的讲述,顾惜安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也一直在怀疑这个问题。你说商周时期,那么久远的朝代,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陶器、玉器,甚至是漆木器都能留存下来无计其数的珍品。还不到一千年的宋代烧造的瓷器,竟然只有那么几十件,我也表示怀疑。”顾惜安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虑。

  其实,顾惜安的这个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近些年,经过科学发掘已证实,北宋汝官窑的烧造窑址窑口,是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内,仅窑炉就有十五座。就这十五座窑炉来进行简单的推算,一座窑炉每年烧造十次,每次烧瓷三百件计算,一年就是三千件,十五座窑炉一年就是四万五千件,二十年就是九十万件,按照残次及打碎的三十万件计算,那还是能够剩下六十万件。

  这六十万件汝官窑瓷器流传下来,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宫廷及贵族占有一定的比例;宫廷挑选后剩下出售到民间占有一定的比例;最后经过上千年的战乱、政权更迭、饥荒、自然灾害等等,又打碎和损坏百分之三十;那还是能够剩下四十二万件;由于汝窑瓷在当时就已非常名贵,人们不会轻易丢掉那些破损的汝瓷;另一部分就是窖藏;还有少量流到国外。通过这一简单的推算,现在全世界馆藏汝窑还不足百件,就算四十二万件有四十万件还被埋在地下,那起码还有两万件北宋汝官窑在全国古陶瓷爱好者手中。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推测。不管怎么推测,其中的错误、水分有多少,那宋朝皇帝精心烧制的九十万件汝窑珍品完全打碎也好,这仅仅是汝官窑整体面积五分之一的推论。

  这一点的论点是,现在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才发掘五百平方米,只是汝官窑整体面积的五分之一。根据考古勘测,埋藏在清凉寺村地下的汝官窑面积约四万八千平方米。汝民窑面积约一百一十万平方米,汝官窑现在才揭露了五分之一。这么大的窑址面积,就算汝窑只有二十年的烧造时间,那数量也会大大超过九十万件这个推算的数量。

  秋霁白和顾惜安两个人都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所以对汝窑只存世六十七件的这个结论,深表怀疑。

继续阅读:第三百八十六章 开始布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古玩行述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