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番警告后,便随即让众人平身。
毕竟朝中众人,也大多都只是被牵连而已。
即便是被行刺,李世民倒也仍然还能保持理智。
反正给他们一些警告,也就足够了。
“咳咳!”
“三日之后,乙未科正式会考,此乃我大唐为千秋计之根本,诸位可万万马虎不得!”
“臣等必定鞠躬尽瘁!”
刚起身的百官,再次拱手跪地。
但即便如此,心中却毫无怨言。
毕竟在他们当中,就曾有不少人是科举出身的进士。
隋唐以前,从最早的禅让到世袭,再到秦商鞅变法的军功制,到汉时的开始实行察举制,最后到三国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无一不反映世家大族对朝堂的垄断地位。
自从前朝隋炀帝首创科举制开始,这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也终于有机会入主中枢,改变命运。
大唐创立后,同样也沿袭了这一制度。
直至高宗即位后,才总算开设了一场真正意义的科举,取进士四人,开学子仕进之途。
武氏周朝,由于武则天日夜不忘陇西贵族反对立她为后的旧恨,为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而放手招官,并亲自殿试贡士,又使科举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巩固。
状元一词,始于武则天天授元年。
而贞观年间,各科杰出人才并无状元这种说法,但都分别被三省六部分别采录,其余人等则是发往各地为官。
表现良好者,再着机会上调。
而且,唐朝法律明文规定,对官宦子弟是有特殊照顾的。
所以目前参与科举考试的,大多都是一些寒门子弟。
好歹也是大学生的李恒,自然清楚古代的科举制度。
其实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确实并不难。
进士科考的大多是一些诗词歌赋,这个基本上目前没人和他比得了。
突然!
龙椅上的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得将目光投向李恒。
可恰好就是被李世民这么一看,李恒也是瞬间反应了过来,顿时觉得浑身有些不自在。
“他娘的,我怎么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李世民率先开口道:“恒儿,你那首《将近酒》,至今都还在坊间渊源流传,其《破阵子》更是传入军中,被士卒歌颂,尤其是边塞府军。”
“一首《侠客行》被绿林人士常挂嘴边,燕赵之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很快,李世民便步入了正题。
“今年的进士科,不如由你来主考如何?”
“啥?”
一听这话,李恒大为震惊。
我一个普通二本表演系大学生,真有资格干主考官?
当然,震惊的不止李恒,还有一向以才学闻名的魏王李泰。
要知道,这活儿以前可都是他的。
现在父皇平白无故让给九弟,莫不是要疏远我?
李恒本想开口拒绝,却不想被台下的李泰抢了先。
“父皇,此事万万不可啊!”
“进士科乃我大唐立国之根本,九弟虽然诗词出奇,但至今尚未加冠,才疏学浅,担任主考更是毫无经验,还请父皇另择他人!”
“我得不到,你也别想要!”
最后这句话,魏王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伙儿都能够猜得到。
说白了,就是狗急跳墙了呗!
不过,李泰的有意贬低,则是彻底激怒了李恒。
他娘的!
老子都没准备干,你出来瞎哔哔个什么?
既然你不想让我干,那老子还非干不可了!
“父皇,儿臣领命!”
“需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天子一言,则更是一言九鼎。”
“父皇,咱们可不能带反悔的。”
这话,倒是把李世民给逗乐了。
以前让这小子干点什么事儿,都经常拉着个脸。
怎么今天,反而还转性子了?
“放心,朕说话算话。”
“不过,泰儿说的也有道理,这次有劳烦蔡国公和粱国公从旁协助了。”
“老臣领命!”
房玄龄和杜如晦当即出列,拱手谢恩。
李恒见状,不由得冲李世民投去一丝感激。
果然还是老爹有办法!
知道我没经验,还找了两个心腹大臣来从旁协助。
而且这两位,在历史上的名声可是响亮得很,史称“房谋杜断”。
有这两人在,就算自己真是个傻子,也断然不会搞砸。
反观魏王李泰,见李世民已然下了决心,自知回力无天,也只能就此作罢。
但与此同时,心中也越发嫉恨李恒。
亏本王之前还送了这么多钱给你,结果现在反过来还把我饭碗给抢了。
再这么下去可不行,迟早有天得被父皇调到外地就藩。
安排好科举事宜后,李世民便放百官离去。
而秦王李恒,则是被留了下来。
“恒儿,朕近日身心乏备,无心朝政。刚才尚书省又送来一批奏折,等会儿你到偏院替朕批了吧。”
一听这话,李恒的表情瞬间怪异了起来。
想偷懒就明说!
您找这借口,是不是有点儿太烂了?
我这个儿子容易吗我?
碍于身份问题,李恒还是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拉着个脑袋,带着孔颖达等人住进了东院。
从古至今,除正中大殿以外,左为尊,右为辅。
太上皇李渊居于大殿,而李世民也只能暂居西院。
而大安宫外,离开后的太子兄弟二人,直接驱车前往后宫。
虽然有一段时间,两人互相将对方视作敌手。
不过现在因为李恒的出现,让兄弟二人不得不重新团结在一起。
跟在李世民身边多年的兄弟二人,无比清楚。
现在还能够说动父皇改主意的,也就只有母后了。
车架里,太子李承乾一路闭目养神。
可快到太极宫之际,却突然面无表情地来了句:“泰弟,今日暗杀之事,你怎么看?”
“我想听实话!”
反观魏王李泰,则是明显愣了一下,随后便一口否决。
“什么我怎么看?刺客都死干净了,我们连是谁干的都不知道。”
见李泰故意装糊涂,李承乾到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
对于刺杀一事儿,闭口不谈。
但那双眼睛,却一直没有从魏王身上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