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超额完成任务
贝才2025-08-13 15:102,828

当第一个人类代表团乘坐反重力飞船驶向天鹰座时,全球各地的“接口站”同时响起了古老的梵呗——那是乐僔和尚当年亲手录制的《量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量子空,空量子色;一念宇宙,宇宙一念...”

在归墟城中央图书馆的墙壁上,刻着席照、席燧和小樊的发现历程。结尾处是这样一段话:

“人类最伟大的探索,从来不是向外征服星辰,而是向内发现自我。敦煌飞天一梦千年,醒来时,我们已身在星海。”

**第十一章:归来的追光者**

秋风送爽的九月,席照和席燧站在阔别多年的明德中学门口。校园里的梧桐树依旧挺拔,只是当年他们亲手栽种的那棵小树苗,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漫长的梦。”席燧仰头望着教学楼顶的大钟,指针正好指向七点五十分——与他们当年离开去参加少年班选拔的时间分秒不差。

校门口的值周生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穿着简单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请问你们是...”

“校友。”席照温和地笑了笑,“回来看看李老师。”

走进校园,曾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公告栏上还贴着他们当年获得科技创新奖的照片;走廊墙壁上“追光者”科学小组的成果展示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当年被席燧撞出一个凹痕的消防柜,都还保持着原样。

“席照?席燧?”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两人转身,看到了端着保温杯的数学老师王老师,他的鬓角已经斑白,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初。

“真的是你们!”王老师的保温杯差点脱手,“李老师天天念叨你们,说她的两个'天才宝贝'现在在拯救世界呢!”

正说着,下课铃响起。走廊瞬间涌出欢闹的学生,他们好奇地围观着这对传说中的“学霸学长”。突然,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惊呼:“天啊!是席照和席燧!我在《量子人文》期刊上读过你们的论文!”

很快,他们被兴奋的学弟学妹们团团围住。

“学长,量子计算机真的能读懂古诗吗?”

“你们真的去过敦煌地下城吗?”

“和外星文明交流是什么感觉?”

席燧笑着举起双手:“一个一个来!不过在这之前...”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走廊尽头那个熟悉的身影上。

李老师站在那里,手中的教案散落一地。岁月在她眼角刻下了皱纹,但眼中的光芒依旧如当年般温暖。

“我的孩子们...”她哽咽着张开双臂。

在教师办公室,当年的老师们都闻讯赶来。物理老师老赵的假发戴歪了都没发现;英语老师Miss陈的眼线哭花了;就连总板着脸的教导主任,也偷偷抹了抹眼角。

“所以,你们这次回来是...”李老师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用的是她珍藏多年的“优秀教师”纪念杯。

席照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金属盒:“我们是来'还债'的。”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十二枚晶莹剔透的量子存储器,“这是专门为母校开发的'量子教学系统'。”

席燧接过话头:“简单来说,它能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可交互的量子全息影像。比如三角函数可以变成星空中的星座,化学反应能演绎成微观世界的芭蕾...”

老师们面面相觑。物理老师老赵第一个反应过来:“等等,这不就是当年你们在科学展上那个'追光者'太阳能车的升级版吗?”

“正是!”席燧眼睛一亮,“当年您说我们的设计太超前,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

正说着,校长匆匆赶来。了解情况后,他立即拍板将原来的物理实验室改造成“量子教室”,并邀请两人给全校师生做讲座。

讲座定在第二天下午。当天晚上,兄弟俩住进了学校特意准备的招待所。夜深人静时,席照突然说:“我们去教室看看吧。”

月光如水,洒在空荡荡的走廊上。透过高三(3)班的窗户,他们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座位——第三排靠窗那两个位置,桌角还刻着他们当年偷偷留下的记号:席照刻的是质能方程E=mc²,席燧刻的是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记得吗?”席燧轻抚桌面,“就是在这个位置,我偷看你的数学作业被王老师抓个正着。”

席照难得地笑出声:“然后你狡辩说是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两人正沉浸在回忆中,突然听到教室后门传来窸窣声。一个瘦小的身影慌忙躲到讲台下面。

“同学,这么晚还在学校?”席照温和地问。

从讲台下钻出来的是一个戴大眼镜的初一男生,怀里紧紧抱着一本《量子物理入门》。

“我、我只是...”男生结结巴巴地说,“听说你们回来了,我想请教问题...但不敢去招待所...”

席燧蹲下身,平视着这个局促不安的男孩:“你叫什么名字?”

“陈星。”男孩声音细如蚊呐,“他们都叫我'怪胎',因为我总问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如果量子能同时处于多个状态,那唐诗是不是也可以有平行版本...”

席照和席燧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讶。这不就是当年的他们吗?

“来,给你看个好东西。”席燧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微型投影器。当蓝色的量子全息影像在教室中亮起,陈星的眼睛瞪得溜圆——那是敦煌飞天与银河星云共舞的景象。

三人聊到东方泛白。当晨读铃声响起时,陈星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一个“徒弟”。临别前,席照将一枚特制的量子芯片送给男孩:“这里面有我们所有的学习笔记,包括一些...还没发表的研究。”

讲座当天,学校大礼堂座无虚席。当席照展示如何用量子算法“复活”李白诗歌的创作过程,当席燧演示用全息影像重现敦煌壁画的原始色彩时,全场响起阵阵惊叹。

“其实,最尖端的科技往往源于最朴素的求知欲。”席照望着台下亮晶晶的眼睛,“就像我们当年在这里提出的那些'幼稚问题'。”

提问环节,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站起来:“学长,你们遇到过失败吗?”

席燧大笑:“当然!我们的第一次量子实验,把校长办公室的电路都烧短路了!”

“那你们怎么坚持下来的?”女生追问。

席照推了推眼镜:“因为我们遇到了允许我们'胡思乱想'的老师,和愿意陪我们一起'犯傻'的朋友。”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最后一排的李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身上。

讲座结束后,校长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决定:明德中学将开设“量子人文”特色课程,由席照和席燧远程指导,陈星同学作为首期学员代表。

离校前夜,李老师带着当年“追光者”科学小组的成员们来送行。如今这些成员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已经工作,但听说“师父”回来了,都特意赶回来团聚。

“还记得我们的暗号吗?”当年的班长李晓楠眨眨眼。

众人相视一笑,齐声喊道:“追光者,永不止步!”

回敦煌的前一天,兄弟俩特意去了当年的小饭馆。老板娘居然还认得他们:“哟,两个'小科学家'回来啦?还是老规矩,一碗牛肉面多放香菜,一碗不要葱?”

面端上来时,席燧发现碗底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他们初中时写的“十年后的自己”。纸条上稚嫩的笔迹写着:“希望未来的我们还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还在为一次实验失败傻笑,还是最好的兄弟。”

“看来我们超额完成任务了。”席照将纸条小心收好,举起了茶杯。

两只杯子在空中轻碰,映着窗外灿烂的晚霞。在敦煌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但此刻,坐在这间简陋的小面馆里,他们仿佛又变回了那两个为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少年。

“敬母校。”席照轻声说。

“敬追光的我们。”席燧笑着补充。

面馆的老电视里,正播放着新闻:“我国'量子-敦煌'项目再获突破,将为人类文明对话提供全新范式...”画面切换到了敦煌研究院,小樊正在向世界展示最新的“星际语言量子词典”。

但此刻,两位“追光者”只是专注地吃着那碗熟悉的面,仿佛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记住这个味道——这个叫做“初心”的味道。

继续阅读:第285章 奖学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恶毒前妻重生后,被大佬全家团宠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