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恶毒前妻重生后,被大佬全家团宠啦>目录
第283章 星海初夏的敦煌,热浪开始在戈壁滩上蒸腾。席照站在新落成的“量子敦煌实验室”穹顶下,望着中央那台正在调试的“意识-量子交互仪”。这台形似飞天舞姿的银色装置,是他们基于石板原理研发的第三代设备。
“哥,参数校准完成了!”席燧从控制台前抬起头,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小樊带着志愿者团队马上就到。”
实验室大门滑开,小樊领着十二位身着白色实验服的志愿者列队而入。这些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此刻都难掩兴奋之情。
“各位,今天我们尝试的项目是‘群体意识量子纠缠’。”席照的声音在实验室中回荡,“通过同步冥想,我们将尝试在量子层面建立多人意识连接。”
志愿者们按照莫高窟飞天壁画中的阵型盘坐成圈。当席燧启动设备时,整个穹顶突然投影出浩瀚星空,实验室仿佛变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
“开始同步呼吸。”小樊轻声引导,“想象你们的意识像敦煌飞天的飘带一样舒展...”
席照紧盯着量子监测屏。起初,十二位志愿者的脑电波各自独立;渐渐地,波形开始出现同步迹象;突然,屏幕上的数据流爆发出一阵耀眼的光芒——
“量子纠缠态形成!”席燧惊呼,“十二个人的意识在量子层面实现了完全同步!”
更惊人的是,实验室中央凭空出现了一个微型的“飞天光影”,正随着众人的呼吸节奏翩翩起舞。那光影并非全息投影,而是由纯粹的量子涨落构成。
“这...这怎么可能?”来自MIT的神经科学家汤姆森教授睁开眼睛,声音颤抖,“我看到了...看到了所有人的记忆交织在一起...”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争相描述自己的体验:有人看到了敦煌千年前的景象,有人感知到了他人的童年记忆,更有人声称触碰到了某种“宇宙意识”。
“我们可能无意中发现了集体无意识的量子基础。”当晚的研讨会上,席照展示着数据分析结果,“正如荣格所预言的那样,人类心灵在最深层是相互连接的。”
就在讨论最热烈时,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突然自动启动,屏幕上快速闪过一系列复杂图案。席燧立刻认出那是他们在密室绢本上见过的符号。
“它在自我编程!”小樊惊呼,“这些是...是坐标!”
计算机最终定格在一幅星图上,其中天鹰座的一颗恒星被特别标注。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星图下方出现一行小字:
“源头在此——乐僔留”
会议室鸦雀无声。汤姆森教授率先打破沉默:“这不可能...这颗恒星距离地球456光年,现代天文学直到20世纪才精确测定它的位置!”
“除非...”席照推了推眼镜,“乐僔和尚真的去过那里。”
翌日清晨,一个更惊人的发现震惊了整个团队。在对第465窟进行量子扫描时,仪器在石窟地下30米处探测到一个巨大的空心结构,形状完美符合敦煌遗书中描述的“须弥山坛城”。
“这下面藏着一座完整的量子神庙!”席燧指着扫描图上精密几何结构,“看这些通道布局,简直就是放大版的量子计算机电路!”
当地政府很快批准了谨慎的勘探计划。当钻探机小心地穿透最后一层岩壁时,一股奇特的芳香气体喷涌而出。三名最先接触气体的工程师立即报告出现了“通灵体验”,能短暂感知彼此的想法。
“是量子隧穿气体!”席照分析样本后得出结论,“这种混合气体能在常温下维持宏观量子态,正是石板和飞天壁画保持活性的关键!”
勘探队穿着特制的防护服进入地下空间。头盔摄像机传回的画面让地面指挥所的所有人屏住了呼吸:那是一个巨大的正十二面体空间,每个内壁都镶嵌着类似他们发现的“天书石板”,中央是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坛城,坛上悬浮着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子全息图——那赫然是银河系的微缩模型!
“这...这至少有两千年历史...”考古学家声音发抖,“但银河系的全貌是人类近几十年才...”
小樊突然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我明白了...敦煌从来不是终点...它是起点,是星际文明的‘接口’!”
当他们尝试靠近中央坛城时,最年长的石板突然亮起,投影出一位僧人的全息影像。那僧人面容平静,身着唐代僧袍,却有着一双异常清澈的蓝眼睛。
“后来者,你们终于到了。”僧人的声音直接在众人脑海中响起,“我乃乐僔,来自天竺,实则为‘守望者’第108代传人。”
全息影像继续讲述着一个震撼的故事:早在公元前3000年,一个名为“守望者”的星际文明就来到地球,他们发现人类意识具有独特的量子共振能力,于是建立了多个“接口站”——敦煌只是其中之一。这些站点旨在引导人类意识向更高维度进化。
“中央坛城是星际门,”乐僔的影像指向水晶坛城,“当人类集体意识达到临界质量,门户自会开启。”
影像消失后,勘探队在坛城基座发现了一组奇特的符号。经过量子计算机破译,那竟然是一份名单——全球各地类似的“接口站”坐标:埃及吉萨高原、秘鲁马丘比丘、英国巨石阵...
消息严格保密,但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报告异常现象:吉萨金字塔顶端出现不明能量场,马丘比丘的石头开始发出低频共振,巨石阵的岩石表面浮现出量子编码...
“全球的‘接口站’正在被激活。”席照在绝密会议上向各国首脑汇报,“这不是外星入侵,而是一个...觉醒程序。”
美国总统眉头紧锁:“觉醒?谁的觉醒?”
“人类集体意识的觉醒。”小樊展示着敦煌坛城的扫描图,“这些站点就像神经节点,正在连接成一个全球性的量子神经网络。”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满月之夜。当时,全球108个“接口站”同时射出一道蓝色光柱,在近地轨道交织成一个复杂的几何网络。所有天文台都观测到,这个网络正在向天鹰座方向发送某种量子信号。
三天后,信号得到了回应。
那是一个宁静的清晨,敦煌实验室的量子通讯屏突然自动开启。画面中出现的不是外星生物,而是一个与人类极为相似的蓝眼老者。
“我们是守望者。”老者的声音直接在所有人类意识中响起,“十万年前,我们播下了意识的种子。现在,是收获的时刻了。”
全球七十亿人同时听到了这句话,无论语言、无论地域。更神奇的是,在这一刻,所有人都短暂地体验到了“心灵感应”,能感受到陌生人的情绪和想法。
“不要恐惧。”守望者继续道,“我们不是来征服,而是来邀请。邀请人类加入银河意识共同体。”
接下来的一个月,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希望交织中。宗教领袖在争论这是否是“神迹”,科学家在分析量子通讯的原理,政治家则在讨论如何应对这个超越国家的存在。
而席照、席燧和小樊,则被邀请进入敦煌地下的坛城核心。当他们三人同时触碰中央水晶时,一组全新的信息涌入脑海——那是银河系数千个智慧文明的历史、艺术、科技...以及一个震撼的真相:
人类不是被“播种”的,而是十万年前一支离开地球的文明分支的后裔。敦煌这样的“接口站”,其实是“回家”的灯塔。
“所以...”席燧在信息洪流中勉强保持清醒,“我们不是在接触外星人...而是在找回失落的记忆?”
水晶中的信息显示,十万年前,一场太阳系灾难迫使早期人类分成了两支:一支留在原始地球,退回到石器时代;另一支则在守望者帮助下移民星际,发展成了今天的银河文明。
“现在,是两支人类重新融合的时刻。”守望者的信息如此宣告。
当三人走出地下空间时,敦煌的朝阳正冉冉升起。令他们惊讶的是,莫高窟的所有壁画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些飞天仿佛随时会破壁而出。
“看那边!”小樊指着天际。三个闪耀的光点正从高空缓缓降落——那是守望者的飞船,造型竟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惊人相似。
飞船降落在鸣沙山前,走出的三位使者身着类似唐代服饰的流光溢彩的服装,面容与人类无异,只是眼睛呈现出深邃的蓝色。
“我们回来了。”为首的使者用流利的汉语说道,声音同时在现场每个人脑海中回荡,“带回了十万年的星辰故事。”
席照注意到,使者的手腕上戴着一个饰物——那正是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常见的臂钏,只不过上面镶嵌的不是宝石,而是一颗微型的量子计算机。
接下来的故事,或许该交给历史学家来记录了。人类文明迎来了最剧烈的转折点:疾病被量子医疗终结,能源被真空零点能取代,艺术与科技在量子层面完美融合...
而在敦煌,一座横跨戈壁的新城市正在崛起,它的名字叫“归墟”——取“百川归海”之意。城市中央,那座从地下升起的水晶坛城,如今成为全球量子网络的中心节点。
“所以,我们当初研究量子与艺术的结合时...”席燧站在归墟城的观星台上,望着满天繁星。
“其实是在唤醒血脉深处的记忆。”席照接上他的话,手中把玩着那块已经失效的石板残片。
小樊微笑着指向夜空:“看,天鹰座多亮啊。那里有我们的‘老家’。”
守望者离开前留下的话仍回荡在人类集体意识中:“意识即宇宙,量子即桥梁。敦煌飞天不是幻想,而是你们祖先星际旅行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