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恶毒前妻重生后,被大佬全家团宠啦>目录
第336章 用心去听最后,她设置好夜间声波程序:上半夜播放促进生长的频率,下半夜转为修复再生的旋律,黎明前则留出一段自然的静默。
在如同天地呼吸般的声波中,她渐渐入睡。监测仪显示,她的睡眠声波与窗外作物的生长频率渐渐同步,仿佛人与自然在进行着深层次的对话。
第二天清晨,林雨晴比往常早了二十分钟醒来。昨夜的一场微风让空气格外清爽,她决定先去温室看看。穿上工作服,戴上声波记录仪,她轻轻推开温室的玻璃门。
晨光中的温室里,每株植物都沐浴在柔和的声波中。她注意到一株番茄正在发出轻微而规律的振动。“这是在准备开花?”她打开声波分析仪,果然检测到开花前的特征频率。
在“回音麦”试验区,她发现有些麦穗正在发出独特的低频声波。“这是在召唤传粉昆虫!”她惊喜地记录下这个现象,“频率在400-500赫兹之间,正好是蜜蜂最敏感的区间。”
她立即将这个发现分享给团队:“作物会主动与昆虫对话——这为生态农业提供了新思路!”
晨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新发现展开讨论。席小然提出:“我们可以优化这种‘昆虫邀请声波’,减少农药使用。”小雨补充道:“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设计特定的传粉声波。”
李老师欣慰地点头:“晚亭曾经推测植物与昆虫存在声波交流,现在你们证实了她的猜想。”
上午的实验因此调整方向。团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作物与昆虫的声波对话,另一组开发声波诱虫技术。
林雨晴选择留在实验室,分析不同作物的“昆虫语言”。她发现每科植物都有独特的声波“方言”,甚至同种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也会使用不同的“词汇”。
“这就像个复杂的声波社交网络。”她激动地对团队说,“植物在用声音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午餐时间,她特意带着饭盒来到温室旁的休息区。坐在母亲最喜欢的石凳上,她一边用餐一边聆听自然声波。这是母亲生前教导的“声波冥想”,说能“听懂万物的心跳”。
下午,她受邀参加亚洲声波农业论坛。来自各国的学者都在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当她展示“植物-昆虫声波对话”的研究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些声波能人工模拟吗?”“不同地区的昆虫能听懂其他地区的植物‘方言’吗?”“这项技术能否用于控制害虫?”
她耐心解答每个问题,同时认真记录下同行们的建议。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我们可以建立全球声波生态数据库,共享不同生态系统的声波信息。”
会后,她立即让小雨联系相关机构,启动数据库建设项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方式,可能就是学会聆听每个生命的声音。”她对团队说。
傍晚,她照例检查各监测站的数据。突然,她注意到一段异常的声波信号——频率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正在多个试验区同时出现。
“这是……”她调出历史数据对比,“类似鸟类迁徙的导航声波!”
她立即启动监测网络,果然发现候鸟群正在经过试验田上空。“播放保护性声波,帮助鸟类安全通过。”她对值班人员指示道。
一小时后,监测显示候鸟群安全过境,没有对作物造成损害。“这就是声波农业的另一个价值。”李老师感慨地说,“不仅促进生长,更能维护生态平衡。”
晚餐时,她用今天采收的声波蔬菜做了清淡的料理。品尝着鲜嫩的菜叶,她突然想到:“作物的风味是否也与它们的声波环境有关?”
这个新想法让她饭后立即回到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在丰富声波环境中的作物,确实积累了更丰富的风味物质。“原来美好的声音能培育出美好的味道。”她在实验日志上写道。
夜间整理母亲笔记时,她发现了一页有趣的内容。母亲在1995年8月12日写道:“今日发现蜜蜂偏爱某些声波频率的作物,疑为声波授粉之前兆,待深究。”
“妈妈,28年后,我可能找到了答案。”她对着笔记轻声说,眼中闪着泪光。
睡前,她没有立即设置声波程序,而是先来到窗边。夜色中的试验田静谧而神秘,只有偶尔传来的自然声响。
她突然领悟,最完美的声波不在实验室里,而就在这片自然的和谐中。于是今夜,她只设置了最基础的守护频率,让作物自由地聆听天地之声。
清晨六点整,林雨晴被窗外试验田传来的声波唤醒。她躺在床上静静听了三分钟,判断今天作物们的“情绪”很平稳。起身后第一件事是走到窗边的“听风草”前,用手指轻轻触碰叶片。“早安,小家伙们。”她记录下今日baseline频率:“比昨天活跃0.2赫兹。”
洗漱时她注意到浴室换气扇的噪音频率异常。“嗡嗡声比标准值高了5赫兹,”她在日常记录本上记下,“得让后勤部来调整一下。”
六点半,她照例先伺候母亲的桐木盒子。今天播放的是《晨露协奏曲》片段,盒盖上的声波纹路泛起淡淡的银光。“妈妈,今天要调试新到的声波发生器。”她边说边用软布仔细擦拭盒盖。
早餐是声波培育的小米粥和鸡蛋。她一边吃一边看昨晚的监测报告,注意到温室里的草莓在凌晨三点左右发出了异常高频。“可能是温度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她给小雨发消息,“今天重点监测温室的温控系统。”
八点整团队晨会。席小然汇报新声波发生器的调试进度:“频率稳定性比旧型号提升20%,但耗电量增加了15%。”小雨展示地脉声波数据:“最近一周的振动模式与往年同期有细微差异。”
李老师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来:“晚亭当年就说过,地脉声波是大地的心跳,要用心去听。”
林雨晴分配任务:“小然继续调试新设备,小雨带人去检查3号试验区的灌溉系统。我去看看那些发出异常频率的草莓。”
实验室里,她戴着耳机仔细聆听草莓植株的声波。“确实有点紧张,”她对助理说,“把光照强度降低10%,增加一些微风频率。”
十点左右,她接到农场主的电话:“林老师,新播的种子出苗不整齐,您能来看看吗?”她立即带上检测设备出门。
在农场,她蹲在田埂上用手感受土壤湿度:“声波灌溉系统可能出水不均匀。”她用探测器检查地下管道,“果然,东边的喷头频率设置错了。”
午休时她坐在老槐树下吃便当。今天特意带了声波培育的番茄,吃起来特别多汁。“这个品种的糖度又提高了,”她满意地记录,“看来新的声波配方有效。”
下午她调试新到的声波发生器。这些精密仪器需要仔细校准,她花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完成全部调试。“频率偏差不能超过0.1赫兹,”她对助理强调,“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四点左右突然下起雨。她急忙跑到试验田检查防雨设施:“这些娇贵的品种最怕急雨。”她给几个重点试验区加装了防雨罩。
回工作室的路上遇到几个附近的孩子:“林老师,我们的科学作业想研究植物声音,能教我们吗?”她笑着答应:“周六上午来工作室,我教你们用简单设备录音。”
傍晚她检查各监测站数据时,发现一段异常的地脉振动。“这个频率……”她皱眉调出历史记录,“类似去年地震前的征兆。”她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加强监测。
晚餐是简单的面条,用声波培育的青菜做配菜。她边吃边回复邮件,有个国外研究所询问声波育种的技术细节。
七点半她照例整理母亲的笔记。今天发现一页声波谱图,旁边有母亲娟秀的批注:“此频率可使兰花提前三日开花。”她决定明天试试这个配方。
八点她给研究生上网课,讲解声波农业基础。有个学生问:“声波会不会对植物造成压力?”她耐心解答:“就像音乐对人,要选择合适的曲目和音量。”
课后来到母亲的纪念园。今晚月色很好,她录了一段蟋蟀的鸣叫:“妈妈,这是今年秋天的第一声蟋蟀叫。”
睡前她设置夜间声波程序。今天尝试母亲笔记里那个让兰花早开的频率,但把强度降低了一半:“还是保守点好。”
躺在床上看会儿声波理论的书,眼皮开始打架。关灯前最后检查一次监测仪,所有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
她打了个哈欠,翻身入睡。明天还要早起去农场看那些出苗不齐的种子呢。
。她躺在床上静静听了三分钟,判断今天作物们的“情绪”很平稳。起身后第一件事是走到窗边的“听风草”前,用手指轻轻触碰叶片。“早安,小家伙们。”她记录下今日baseline频率:“比昨天活跃0.2赫兹。”
洗漱时她注意到浴室换气扇的噪音频率异常。“嗡嗡声比标准值高了5赫兹,”她在日常记录本上记下,“得让后勤部来调整一下。”
六点半,她照例先伺候母亲的桐木盒子。今天播放的是《晨露协奏曲》片段,盒盖上的声波纹路泛起淡淡的银光。“妈妈,今天要调试新到的声波发生器。”她边说边用软布仔细擦拭盒盖。
早餐是声波培育的小米粥和鸡蛋。她一边吃一边看昨晚的监测报告,注意到温室里的草莓在凌晨三点左右发出了异常高频。“可能是温度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她给小雨发消息,“今天重点监测温室的温控系统。”
八点整团队晨会。席小然汇报新声波发生器的调试进度:“频率稳定性比旧型号提升20%,但耗电量增加了15%。”小雨展示地脉声波数据:“最近一周的振动模式与往年同期有细微差异。”
李老师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来:“晚亭当年就说过,地脉声波是大地的心跳,要用心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