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恶毒前妻重生后,被大佬全家团宠啦>目录
第291章 一言为定第二天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席燧已经将实验室整理得一丝不苟。
他罕见地换了一件崭新的白大褂,甚至特意梳理了头发。
这个举动让他自己都感到诧异,毕竟他向来不在意这些细节。
“教授,您要的显微图像都打印好了。”助理小张将一叠装订精美的资料放在桌上,“这些是您特别标注的神经元细胞和植物细胞切片图。”
“谢谢。”席燧接过资料,指尖无意识地轻敲桌面。墙上的时钟指向两点五十分,他的目光频频投向实验室的玻璃门。
两点五十八分,一个白色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阮雨晴今天换了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头发依然用木簪松松挽着,手里抱着一个牛皮纸袋。她走路时裙摆轻轻摆动,像一朵随风摇曳的小花。
席燧立刻站起身,却又强迫自己坐回去,装作正在查看资料。直到敲门声响起,他才抬起头,做出一副刚刚发现她的样子。
“请进。”
玻璃门被轻轻推开,阮雨晴站在门口,有些拘谨地微笑:“席教授,我没有打扰您吧?”
“没有,我刚准备好资料。”席燧示意她坐下,“叫我席燧就好。”
阮雨晴的眼睛弯成月牙:“好的,席燧。”她从纸袋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这是我带的一些小作品的照片,还有...一个小礼物。”
席燧接过盒子,打开后发现是一个小巧的陶瓷摆件,造型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釉色清透,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
“我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设计的。”阮雨晴有些紧张地观察他的反应,“花瓣的纹路参考了显微镜下的细胞壁图案。”
席燧小心地拿起摆件,指尖触碰到冰凉的釉面。这个小小的艺术品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那些他在显微镜下习以为常的结构,在她的手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很美。”他轻声说,这两个字在他平日的词汇表中几乎不会出现。
阮雨晴的脸上绽放出明亮的笑容,她从纸袋里又拿出一个相册:“这些是我的其他作品,您想看看吗?”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席燧完全忘记了时间。他们翻阅着那些陶瓷作品的照片,阮雨晴热情地讲解每一个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制作过程。她的声音轻柔却充满感染力,说到兴奋处,眼睛会闪闪发亮,手势也变得生动起来。
“这个系列是我去年做的,灵感来自珊瑚的微观结构...”
席燧发现自己正专注地听她讲述,而不是像往常听学术报告那样分析批判。她的思维方式与他截然不同——跳跃、感性、充满想象力,却意外地引人入胜。
“你的作品...很有生命力。”席燧斟酌着用词,“和实验室里的标本完全不同。”
阮雨晴歪着头看他:“标本是静止的,但生命是流动的呀。我做陶艺时,总想着怎么把那种生长的感觉做出来。”
这句话让席燧一怔。在他多年的科研生涯中,生命被分解成基因序列、细胞结构、化学反应...却很少被当作一个整体来感受。
“我想看看你说的那些显微图像。”阮雨晴期待地望着他。
席燧回过神来,将准备好的资料推到她面前:“这是神经元细胞的电镜图像,这是植物细胞壁的荧光染色...”
阮雨晴凑近那些图片,长发从肩头滑落,发梢几乎触到纸面。她身上有淡淡的茉莉花香,不是香水的浓烈,更像是洗发水的自然气息。
“太神奇了...”她轻声感叹,手指悬在图片上方,沿着细胞的轮廓虚画,“这些纹路,这些结构...如果放大做成陶艺,会多么震撼。”
席燧注视着她专注的侧脸,突然产生一个冲动:“如果你需要,可以随时来实验室参观。我们有更先进的成像设备...”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这完全不符合实验室的规定。但阮雨晴惊喜的表情让他无法收回这个邀请。
“真的可以吗?那太棒了!”她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腕,又很快松开,脸颊微红,“抱歉,我太兴奋了。”
席燧手腕上残留的温度让他心跳加速。他清了清嗓子:“当然,需要提前预约,而且要有我陪同。”
“我明白!我一定会遵守所有规定。”阮雨晴认真点头的样子像个乖巧的学生。
他们又聊了很久,从陶瓷的烧制工艺聊到细胞的分裂过程。席燧惊讶地发现,尽管专业领域迥异,他们却能找到许多共同话题。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享受这种漫无目的的交谈,而不是像往常那样直奔主题的学术讨论。
窗外的天色渐暗,实验室的自动灯光亮起。席燧这才意识到他们已经聊了近三个小时。
“我该回去了。”阮雨晴看了看时间,有些不舍地说,“工作室还有订单要完成。”
席燧站起身:“我送你到校门口。”
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初秋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阮雨晴抱着牛皮纸袋,脚步轻快。
“席燧,你为什么会选择研究生物学?”她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席燧陷入短暂的回忆。他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蹲在田埂上观察蚂蚁搬家的日子。
“大概...是因为对生命本质的好奇。”他难得地说了心里话,“你呢?为什么选择陶艺?”
阮雨晴踢了一颗小石子,笑道:“我喜欢泥土在手中的感觉,柔软又坚韧,可以变成任何形状...就像生命本身,充满可能性。”
校门口的路灯下,她的轮廓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席燧突然希望这条路能再长一些。
“下周这个时候,你方便再来吗?”他听见自己说,“我可以带你看看活体细胞成像。”
阮雨晴的眼睛亮了起来:“一言为定!”
看着她坐上出租车离去,席燧站在原地许久。手机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是母亲发来的消息:“燧燧,周末的相亲别忘了,人家姑娘特意请了假...”
席燧皱眉,回复道:“妈,我这周末有重要实验。”发完消息,他罕见地没有立刻回实验室,而是绕道去了校园里的咖啡馆。
他需要时间整理思绪。三十二年来,他的生活像精密的实验一样按部就班,从未有过这样的脱轨。那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女孩,像一阵清风闯入他封闭的世界,让他看到了生活另一种可能性。
咖啡馆里,席燧打开手机相册,翻拍了几张阮雨晴带来的作品照片。其中一张特别吸引他——一个造型奇特的陶艺品,形状像神经元细胞的立体放大,釉色从深蓝渐变到浅紫,充满科幻感却又带着手工的温暖。
他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陶艺神经元”,跳出许多相关信息。其中一条引起他的注意:“科学与艺术跨界展——生物美学”。
一个想法在席燧脑海中逐渐成形。他打开邮箱,开始起草一封邮件:
“尊敬的张院长:我有一个跨学科合作项目的构想,将分子生物学与陶瓷艺术结合,探讨微观世界的审美表达...”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眼前浮现阮雨晴专注创作时的样子。他继续写道:
“我认识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陶艺师,她的作品...”
席燧删掉最后一句,改为:“我已联系到合适的艺术合作者。”
发完邮件,席燧靠在椅背上,感到一种久违的期待。窗外,一轮新月悄然升起,洒下清冷的光。他突然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句诗:“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此刻,他理解了那种无法抑制的冲动。
当美好的事物闯入生活,谁又能无动于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