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经声渡灵、劫兆初显
摸摸书虫2025-11-21 09:555,139

  金铺就的殿顶在天光映射下流转着璀璨华光,数十根两人合抱的白玉石柱巍峨矗立,柱身雕刻着云纹缠枝,历经千年风霜依旧莹润通透,指尖抚过能感受到温润的灵气在肌理间流转。

  殿内穹顶悬挂着九盏琉璃宫灯,灯芯燃着万年不灭的月华膏,暖黄光晕洒落在错落摆放的青铜古器与玉质摆件上,映照出斑驳的时光痕迹。

  那些陈列的鼎彝、玉琮、卷轴虽蒙着薄薄一层尘霜,却无半分腐朽之气,反而透着一股沉淀千年的厚重与威严,让几名年轻修士看得目不暇接,忍不住低声惊叹。​

  “这就是圣地的资质测验殿?单是这规制,比我们宗门的主殿还要恢弘数倍!”一名身着青衫的修士抬手摩挲着身旁一尊玉制瑞兽,指尖传来的温润触感让他啧啧称奇。

  这瑞兽造型古朴,眉眼间透着灵动,仿佛下一刻便要破壁而出。​

  “谁说不是呢?听说圣地传承自上古仙宗,殿内每一件物件都蕴含着大道韵律,寻常修士哪怕只是在殿中静坐片刻,都能受益匪浅。”

  旁边穿紫衣的修士目光扫过墙角悬挂的古画,画中山水栩栩如生,云雾似在缓缓流动,“不过我师父说,这圣地的测验门槛高得吓人,资质稍逊者连殿门都踏不进,就算进来了,通不过测验也会被直接驱逐,还会折损三年气运。”​

  “哼,我们能通过上殿的入门考题,本身就说明天资卓绝。”一名面容倨傲的白衣修士负手而立,目光掠过殿内陈设,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得,“外面那些连门口‘悟力题’都解不出的凡俗之辈,根本不配与我们相提并论。

  依我看,这测验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话虽如此,但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穿蓝袍的修士捏了捏腰间的玉佩,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听说上殿测验的资质上限是十等,若是能测出八等以上,就能进入圣地核心区域,获得上古功法传承。

  可万一……万一我的资质连五等都达不到,岂不是要沦为笑柄?”​

  几人正低声议论间,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气流涌动,厚重的朱红殿门在无声中缓缓开启,金红色的霞光从门外倾泻而入,在地面铺展开一道璀璨的光带。

  众人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素色布衣的少年缓步走入殿中,步履从容,神色间不见半分紧张,反而透着一种与这恢弘大殿格格不入的轻松写意。​

  少年眉目清秀,肤色是健康的浅麦色,周身气息平和得宛若山间清泉,既无修士常见的灵力波动,也无刻意收敛气息的晦涩感,乍一看竟与寻常凡人别无二致。

  可能通过上殿那道古怪的“悟力题”踏入此地,又绝非等闲之辈。​

  几名修士瞬间噤声,面面相觑间眼底都闪过一丝警惕。

  青衫修士悄悄拉了拉紫衣同伴的衣袖,用传音入密的方式低语:“这少年看着平平无奇,却能走进上殿,莫不是某个隐世宗门的传人?”​

  “不好说,圣地测验从不看出身,只论资质与道心。”紫衣修士谨慎地回应,“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先看看他的底细再说,别轻易招惹是非。”​

  白衣修士则挑眉打量着孟浩,眼中带着几分轻蔑与好奇,暗自运转灵力探查,却发现对方身上毫无破绽,仿佛那平和的气息就是他的本来面目,让他不由得暗自诧异。​

  这少年正是千里迢迢从乱局中的文城赶来的孟浩。

  他此刻心中也颇有感触,本以为圣地之行不过是取一本功法,却没想到竟如此周折。

  想要进入真正的圣地核心区域,必须先通过资质测验,而这测验之地还分了上中下三个大殿,等级森严。​

  下殿考核最为基础,门口的考题是默写三篇基础心法,答对即可进入,但其资质检测上限仅为四等,即便你是十等资质,在这里也只能测出四等,无法获得高阶传承。

  中殿的考题是破解一道阵法残图,难度倍增,检测上限提升至七等;而上殿的考题则最为古怪,既非默写也非破解,而是让修士感悟门口悬浮的一团混沌之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真实感受。​

  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玄妙无穷。

  那团混沌之力蕴含着天地初开的本源气息,每个人的道心、资质、修为不同,感悟到的东西也截然不同。

  有人感受到的是雷霆万钧的毁灭之力,有人体会到的是润物无声的生机,甚至有人只能感知到一片虚无。

  更奇特的是,这感悟无法模仿,哪怕你一字不差地复述他人的答案,也会被力量直接排斥,无法踏入殿门。

  也正因如此,能进入上殿的修士少之又少,却依旧有无数人趋之若鹜——毕竟只有在这里,才能测出最真实、最顶尖的资质。​

  孟浩抵达上殿门口时,也曾对着那团混沌之力驻足片刻。

  他本想尝试解析其中的运转规律,却在灵力触及的瞬间,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那力量温润中带着一丝霸道,混沌里藏着秩序,竟与他之前在老掌柜体内感受到的某种力量隐隐呼应,又像是在某个久远的记忆中触摸过类似的气息。

  这种熟悉感来得突兀又模糊,让他一时难以捉摸。​

  不过他并未深究,只是顺着内心的直觉,将自己的感受如实道出:“如天地初开,如万法归宗,似有形而无形,似有质而无质。”

  话音刚落,那团混沌之力便化作一道光门,任由他踏入其中。

  整个过程顺畅得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此刻回想起来,那股熟悉感依旧萦绕心头,让他不由得暗自思忖:“这圣地的力量,难道与文城的诡异事件有关?”​

  但眼下显然不是细想的时候,孟浩收回思绪,目光落在殿中央那座玉质案台上。

  案台由一整块暖玉雕琢而成,色泽温润,泛着淡淡的荧光,上面摆放着几卷古籍与一方砚台。

  而在案台中央,一幅卷轴静静平铺,正是原文中提及的山水画卷。​

  就在孟浩踏入大殿不过半柱香的时间,异变陡生。

  那幅山水画卷突然微微颤动,画轴两端的鎏金纹饰亮起细碎的光点,紧接着,一道七彩霞光从画卷中升腾而起,初时如丝线般纤细,转瞬便化作丈许宽的光柱,直冲殿顶。​

  霞光越来越盛,七彩斑斓中夹杂着鎏金般的璀璨,渐渐扩散开来,如同潮水般席卷整座大殿。

  暖融融的光芒落在身上,没有丝毫灼痛感,反而让人感到心神舒畅,体内的灵力不由自主地开始运转,原本滞涩的瓶颈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这……这是何等异象!”蓝袍修士惊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盘膝而坐,运转功法吸收霞光中的精纯能量。​

  青衫修士与紫衣修士也反应过来,纷纷找了个角落坐下,脸上满是狂喜与敬畏:“传闻圣地测验有天兆显现,难道是因为有人即将测出顶级资质?”​

  白衣修士原本倨傲的神色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

  他能感觉到霞光中蕴含的大道韵律,每一缕光芒都仿佛在诉说着天地法则,让他受益匪浅。

  他忍不住看向孟浩,只见那少年依旧站在原地,神色平静地望着那幅升空的山水画卷,霞光映照在他脸上,竟让他周身那平和的气息泛起了淡淡的涟漪。​

  孟浩此刻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随着霞光扩散,他体内的灵力与霞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股熟悉感再次涌现,且比之前更为清晰。

  他能感觉到,画卷中散发出的力量,与他体内某种潜藏的能量遥相呼应,甚至与文城老掌柜体内的粘合之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画卷中蕴含的,难道就是那力量的本源?”孟浩暗自思索,目光越发深邃。

  他能感觉到,这场资质测验绝非表面那么简单,而他想要得到的功法,或许也与这神秘的力量息息相关。​

  霞光愈发耀眼,将整座大殿映照得如同白昼,山水画卷在光柱中缓缓展开,画中的山水仿佛活了过来,云雾缭绕,流水潺潺,隐约间竟有仙鹤啼鸣之声传来。

  ——————

  霞光散尽的瞬间,孟浩只觉眼前一花,耳畔的仙鹤啼鸣与灵力共鸣之声骤然消失。

  再次睁开眼时,周身已换了天地——脚下是温润的青石空地,数十个蒲团整齐排列,自己正盘膝坐于其中一个之上,身上不知何时换上了一套黑白相间的素色道袍,布料粗糙却透着淡淡的灵气。​

  周遭坐着十三四位与他着装相同的年轻弟子,皆面带懵懂地打量四周。

  这片空地三面环山,峰峦叠翠,云雾如轻纱般缭绕山间,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檀香混合的清新气息。

  前方不远处,一名白发老者端坐于高台之上,鹤发童颜,面容沟壑纵横却眼神清亮,周身气息若有若无,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身前摆放着一张古朴木案,案上香炉袅袅,青烟直上。​

  “天道秩序为公,横列有质,承万物生灵之念,生灵气、孕精华。”老者开口,声音缓慢而沉闷,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魔力,如同古钟长鸣,直入神魂。

  孟浩不过听了寥寥数语,便觉心神一震,先前在测验殿中感受到的混沌之力与融灵本源仿佛被瞬间唤醒,在体内缓缓流转,竟与老者的话语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他下意识地收敛心神,沉浸其中,外界的一切声响都渐渐远去。​

  其他弟子的反应各不相同。左侧一名面如冠玉的弟子很快便双目紧闭,眉头微蹙,显然也陷入了感悟。

  不远处几个弟子则坐得笔直,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四周,嘴角还挂着一丝不耐,明显是在装模作样。

  更有两人悄悄交换了个眼神,手掐法诀似在尝试催动灵力,似乎想偷偷离开这片区域。​

  老者的讲经足足持续了三日三夜。

  这三日里,他未曾停歇,话语时而晦涩难懂,如天书般玄奥;时而浅显直白,似家常般亲切。

  奇怪的是,无论听懂与否,在场的弟子竟无一人真正起身离去。

  那些本想偷偷溜走的人,刚运转灵力便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制,仿佛有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他们,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不少悟性稍差的弟子虽无法感悟其中真意,却也拼命记忆老者所言,只想着哪怕带回去日后慢慢参悟,也算是不虚此行。​

  这三日中,孟浩始终沉浸在极致的感悟之中。

  老者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把钥匙,不断开启他体内潜藏的力量。

  其他弟子最多坚持两日便灵感枯竭,退出了感悟状态,唯有孟浩依旧心神激荡,仿佛有源源不断的领悟涌上心头。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天地法则的理解正在飞速加深,体内的灵力也变得越发精纯凝练。​

  三日后,老者讲经完毕,抬手一挥,案上香炉的青烟突然凝聚成一只白鹤,鹤唳一声,载着老者缓缓升空,消失在云端之上。

  高台之上只留下一缕余烟,仿佛从未有人在此静坐过。​

  弟子们依旧静坐原地,消化着讲经的内容。离去的人都默契地放轻了脚步,连呼吸都刻意放缓——此地灵气浓郁,正是参悟大道的绝佳之地,若是因自己弄出动静扰乱他人,恐怕会招致众怒。

  两日内,又有七八名弟子陆续离去,他们大多面带遗憾,显然未能从经文中领悟到太多真谛。​

  最终,空地上只剩下五人,孟浩赫然在列。

  他此刻双目紧闭,双瞳深处泛着淡淡的蓝辉,周身气息平稳得如同古井无波,但精神世界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天道酬勤】的神通被催动到了极致,他的神魂仿佛挣脱了肉身的束缚,化作一道无形的流光,以一种俯瞰天地的视角,开始在世间遨游。​

  得益于这门神通,孟浩此刻拥有了窥视万物本源的能力。

  他飞过连绵起伏的山峦,看到岩石的纹理中流淌着大地的厚重之力;穿梭于无边无际的林海,感知到草木生长的生机与枯荣的循环;掠过终年积雪的雪山之巅,体会到极寒中潜藏的凛冽道韵;闯入雷电交织的雷池,观摩着毁灭与新生的交替。

  十日之间,他的神魂遍历世间极致之景,将天地间的风、火、水、土、雷等诸般法则一一纳入感知,一点点解析、消化着世界的本源。​

  就在神魂遨游至一片苍茫林海之时,一座简陋的茅屋突然出现在前方。

  那茅屋由粗木搭建,屋顶覆盖着干枯的茅草,门前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没有任何字迹。

  不知为何,这座看似普通的茅屋竟让孟浩生出一种怪异的熟悉感,仿佛在某个久远的梦境中见过,又像是与他体内的某种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孟浩的神魂缓缓上前,伸手推开了虚掩的木门。

  屋内陈设极为简陋,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两把竹椅和一张硬板床,墙角堆着几捆干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朴实得如同凡间农户的居所。

  他转身想退出茅屋,却在回头的瞬间愣住了——门外的林海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纯白世界,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没有任何参照物,唯有纯粹的白色延伸至视野的尽头,静谧得令人心悸。​

  他茫然地走出茅屋,脚下的白色如同坚实的地面,却又带着一丝柔软的触感。

  正当他思索这诡异空间的来历之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脚步声,踏在白色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回响。​

  孟浩猛地回头,瞳孔骤然收缩——身后站着一名与他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子,同样身着黑白道袍,眉目、神态甚至周身的气息都分毫不差,仿佛是从镜子里走出来的一般。

  唯一不同的是,对方的眼神中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沧桑与玩味,嘴角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

  “你是谁?”孟浩皱眉问道,体内灵力下意识地运转,神魂高度警惕。

  眼前的男子给了他一种极为危险的感觉,却又没有任何敌意,这种矛盾的感觉让他越发谨慎。​

  男子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绕着他缓缓走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眼神如同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良久,他才停下脚步,脸上的笑容越发深邃:“你的时间不多了,劫气快要爆发了。”​

  话音未落,轰然一声巨响,整片纯白世界突然开始崩塌,无数白色的碎片如雪花般坠落,天地间的一切都在急速收缩,最终凝聚成一个璀璨的光点。

  孟浩只觉神魂一阵剧痛,意识如同被卷入无底深渊,瞬间陷入黑暗。​

  再次恢复知觉时,孟浩发现自己依旧站在那间简陋的茅屋前,只是此刻茅屋的房门大开,屋内的木桌旁,白发老者正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神色平静地看着他。

  老者手中的茶杯是普通的粗瓷所制,茶水清澈,却散发着淡淡的道韵,与他先前讲经时的气息如出一辙。​

  阳光透过茅屋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的烟火气与檀香交织,营造出一种奇异的宁静。

  老者轻轻抿了一口清茶,声音依旧缓慢而沉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看到了什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游戏:人物词条多亿点怎么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