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拦截杀
金堤河2025-07-02 19:542,306

柴荣兵锋指向成州时,遇到了难题:细作传来密报,后蜀皇帝孟昶派赵季札做为成州监军使,前来协助成州主将罗济共同抵御大周军队。

  柴荣笑道:“看来孟昶到底是坐不住了,连失两州,也是断骨掉肉啊!他也开始有所行动了——兄弟们商议一下,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当如何应对?”

  赵匡胤说道:“小弟我带五千精骑,星夜前往赵季札的必经之地拦截于他,纵是不能给予他重创,也必让他去不得成州,使他去赴任的算盘落空。”

  柴荣言道:“二弟提议也不失是一良策。据情报显示,赵季札出成都带了三万大军,二弟率五千骑兵前往,与他相遇,恐怕将是一场硬仗。”

  赵匡胤道:“自随大哥出师以来,还没怎么痛快淋漓地大干过,这次就给小弟一个机会,让我去杀赵季札个人仰马翻!”

  柴荣点点头,道:“既然二弟有此豪情壮志,明日你就点拨五千精骑,前去拦截赵季札。大哥我随后起兵开拔往成州,咱们成州城下见。”

  第二天,赵匡胤就领着五千骑兵往东南而去。

  他们这路骑兵孤军深入,飞驰两千多里,正遇到赵季札的三万救援大军。

  当时天已昏暗,赵季札的兵士刚忙着把帐篷扎好,安营未毕。忙碌的官兵并没注意到也想不到,在自己国家的腹心地带会有敌人突然从天而降。

  赵匡胤与手下略一商议,就一个字:干!

  他就倏地从腰间抽出紫金剑,指向后蜀军队大营,大喝道:

  “兄弟们,我们深入死地两千里,远离基地,不战则亡!现在是我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我们这帮人,就是埋葬蜀军进地狱的使者,现在大家一鼓作气,痛快淋漓地把他们斩尽杀绝!”

  后周将士这时也都斗志昂扬,经赵匡胤一鼓动,豪情顿起,斗志高涨。他们就随着一马当先的赵匡胤向蜀军冲去。

  面对这突然而至的兵马,蜀军全无防备,多数兵士在惊慌失措的被动反抗中,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刀下之鬼。

  赵匡胤大军所过之处,摧枯拉朽,风卷残云。蜀军人头滚地如瓜、尸体倒地如草芥。

  蜀军溃如潮水,四散奔逃,三万大军被赵匡胤的五千骑兵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惨淡的夜空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血腥气。

  赵季札在几个得力手下拼死护卫下仓惶奔逃,狂窜一夜,到了剑门关前才止住了脚步。

  看看手下只剩下屈指可数的残兵败将,赵季札仰天大哭:“老天啊!我的灭顶之灾从何而来?是谁背后捅了我一刀?我冤啊!”

  他就是冤!他败得不明就里,又无法言表,说不出个所以然。他至今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一路光顾着逃命了,连敌人是什么模样都是恍恍惚惚,没什么印象。

  他只知道,自己败得狼狈透顶,彻彻底底,可谓全军覆没,他成了光杆司令。

  他就是苦恼外加无限的憋屈:到底要干死他的人是谁呢?

  赵季札惶惶恐恐地回到成都,上朝向孟昶言明事情经过。

  孟昶还以为赵季札得胜还朝了呢,当听到他吱吱唔唔地解说了事情的原委,当即怒不可竭,也不容赵季札分辩什么,就让卫士把他拉出去咔嚓了。

  赵季札永远不可能再知道,是谁把他送上断头台的幕后黑手了。

  赵匡胤大胜回到成州与柴荣大军汇合,向柴荣汇报战役情况。

  柴荣大喜,厚赏赵匡胤与他带去的五千骑兵。

  成州的守将罗济久盼援军不至,他也感于柴荣的仁义,也没反抗,就归顺了大周。

  柴荣兵不血刃连取三州,也没在成州停留,就剑指凤州,大军风起云涌一样压向了剑门关前的最后一州。

  后蜀皇帝孟昶这次是真正地不敢等闲视之了,他忙命令李廷珪、高彦俦二人为将,领兵十万出剑门关前往凤州协助拒敌,与柴荣的大军对峙于凤州郊区。

  柴荣步步为营,稳步向前。如今见到凤州援军到达,就召集手下商议破敌之策。

  他言道:“蜀军虽是在家门口打保卫战,但我们得了秦、阶、成三州后,也是在家门前与他对搏,心理上不输于他,气势上更是高于他。

  “为以后真正进入蜀地减少阻力计,我认为孟昶这些出剑门关的队伍再不能让他回到剑门关内——不为我所用,不投降于我,必须把他们彻底地埋葬于凤州城外!”

  众兄弟均认可柴荣的观点,也都摩拳擦掌,均想着像上次赵匡胤夜袭赵季札一样,再取一个更加辉煌的胜利。

  两军约战于旷野。

  柴荣率领众兄弟立于中军门旗下,他手指李廷珪与高彦俦道:

  “你们二人不知深浅,不在成都好好地呆着,偏偏到这里来送死!你们如若识相,乖乖下马受降,我必当厚待你们,如若不识抬举,就别怪我心狠手辣!这里将是你们二人的埋骨之地!”

  李廷珪与高彦俦两人,在后蜀上层也都是声名显赫的人物,那是自认为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更是后蜀权臣王昭远的得力心腹。

  李廷珪智谋高超,擅于排兵布阵,人称“小诸葛”,在川中小有名声。

  高彦俦,功夫高强,力大无穷,号称蜀地第一勇士。

  王昭远举荐此二人领军挂帅,目的是希望这一文一武能彻底地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把柴荣的部队打回去。

  他甚至还幻想着此二人能一路高歌,打到中原腹地汴京,让孟昶入主中原,当大中华名副其实的皇上呢!

  他还嫌孟昶做三川之地的一把手憋屈呢!这不想趁柴荣进攻后蜀的契机,来一个乾坤倒转,也让后蜀的大军在天下扬眉吐气,风光无限一把。

  领导都是心比天高的幻想奇才,李廷珪与高彦俦更是信心满满,被王昭远三句不切实际的迷魂汤灌得忘乎所以起来。

  他们二人也就当之无愧地自认为是匡扶社稷,乾坤再造的不二人才来。

  天下除了我们李、高二雄才,还有谁人敢称英雄?

  蜀犬吠日,吴牛喘月,井底之蛙就会目空一切,眼高手低。

  这个李廷珪与他的导师王昭远一模一样,都是自比诸葛亮的转世高人。也都是平常手拿鹅毛扇,摇头摆脑装模作样地显示自己很有真才实学的造型。

  他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诸葛亮是他们蜀地的佑护神,聪明绝顶的人都会一代一代地出自他们蜀地。

  其他地方的人才,在他们眼里都是小儿科,智谋与他们相比都是相距甚远,永远不在一个档次上。

  李廷珪手摇鹅毛扇坐在高头大马上。这一点他比诸葛亮能:孔明都是坐在手推车上指点江山,指挥方遒,排兵布阵。

  他如今升格为坐在战马上行军打仗了——估计他感觉坐在那个推车上,发挥不出他高超的指挥艺术来。

继续阅读:第127章 荒唐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代枭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