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做到心地宽阔,傲然一切。才不怕人耍花花肠子。因为他有雄厚的实力足以压服一切。
柴荣不怕那三州的守将给他玩套路,自己强大的军事武装,可以对任何顽抗到底的人给予摧毁性的打击。
剑门关外四州,孤悬于外,后蜀掌控困难,柴荣想要夺取他们,可谓轻松自如。但他为长久计,不想太过于动用武力,招抚应为上策之举。
柴荣内心深处总感觉这四州就是中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历史上某些特殊的原因,暂时归属了别人。
对这些地方,他有着本是同根生的心念。都是兄弟哥们的,认为不应该大打出手,这些识时务的人就能乖乖地归附于大周
没过几日,柴荣挥大军逾过秦州,强大兵锋直指阶州。
如今如火如荼的战事,阶州的守将李昊早就坐不住了。
他早就派细作打探秦州战事的情况,先前得到的信息是秦州悍将韩继勋一杆大斧把柴荣的大军阻挡在了秦州,虽没取胜,但也没让柴荣往前进一步。
他还心说老韩就是好样的,想着柴荣久不取胜,自会罢兵撤去,于是就心安起来。
他不知道柴荣是在等高怀德的到来,故意在消磨时间。
最后事情的发展令他惶恐不安起来:韩继勋被拿下,然后就是一连串他认为稀里糊涂的事情接连发生,反正是他有些看不大懂。
他心里想着老韩可能要当叛徒,要么就是要和柴荣私自订立城下之盟。
反正是柴荣领着一帮人进了秦州城,然后又消停了很长时间,柴荣仍是按兵不动,仍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
他当然更不知道这是柴荣在等自己的细作人员从成都转移他们的家属。
这期间李昊也正面派人前来秦州,问老韩你现在唱的是哪一出戏,我怎么看不出门道啊!
韩继勋心知肚明,他也不好意思说我改旗易帜了,投新主子了,你也跟着如此这样做吧——他怕李昊骂他没骨气,没气慨。
韩继勋不是那种没脸没皮的人,功夫虽不低,但脸皮不厚,他不想被人骂作操守。
他虽然是心服口服地诚心归顺于柴荣,但内心那种从一而终,忠臣不事二主的理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心里总有个自己不地道的感觉。
但他不投诚柴荣又能怎么办?顽抗到底?自己有那个实力吗?
有必要为后蜀杀身成仁吗?整个后蜀肮脏的政治氛围,萎靡的败坏风气,也是令他深恶痛疾。
理论上讲,重新投入柴荣这样的明主,对韩继勋来说是最明智、最正当的举做,应该是识时务、顺潮流的做派。
但他仍是心有芥蒂,不愿对李昊说过多的关于自己投诚柴荣的事情。
他只说老李你以后什么都明白了,我也不便给你透露过多的详情,你过段时间会知道的。
李昊在疑惑中等了诸多天,就等到韩继勋派兵把自己的家人都从成都接了过来,送到了阶州城。
李昊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老韩你这是怎么了?偷偷摸摸做起好事来了?替兄弟做这么大的好事也不提前透露一下信息。
韩继勋又是笑笑,回信道: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的家人在成都,那就是在人家的刀口之下,稍有不测,他们就会身首异处,兄弟我也是防患于未然,一并把你的家人给救出了成都。
当然他在信里可以向李昊叙说衷肠,能敞开心扉和李昊说了自己重投新主的的无奈和理所应当。
他说反正柴荣是个明主,通晓事理,体恤属下,能与人坦诚相见,归顺于这样的人心里舒坦,感觉有奔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兄弟你改投主子与否,我也不便于给你明说,非得让你脱蜀入周,一切随你心意。
我也只能对兄弟提醒一句:柴荣统一天下之雄心,非我们之辈所能领会。挡他步伐者,要么灰飞烟灭,要么远遁荒野,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韩继勋苦口婆心啰啰嗦嗦的长信,令李昊思绪翻滚,寝食难安,一时不知该做何决择。
如今柴荣挥军阶州,李昊何去何从,心中也是纠结万分。
但摆在他面前的路,也就两条:要么顽抗到底,与阶州来个玉石俱焚,英勇地为后蜀埋葬,成为微不足道的一个炮灰。
另一条也是像韩继勋一样,乖乖地归降柴荣,阶州成为大周的一分子。
他现在已是完全没了后顾之忧:老婆孩子父母兄弟都在阶州城,后蜀上层想要拿他撒气也是没辙,早已鞭长莫及,失去了对他的要挟把柄。
前面有榜样在先——韩继勋已向他做了表率。
老韩这样固执、花岗岩一样头脑的人都能识时务地屈身变节,他李昊又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再说柴荣做事可谓设身处地和滴水不漏,让投降他的人说不出反驳的理由和借口。
起码柴荣给归顺者莫大的脸面,万事商量着来:哥们,投奔我不被排挤,不被看扁,给你的尊严是大大的!
关键是不削你兵权,不降你职务,薪金更是没得说。
大理上更是没得说:我大周才是正统,真正的华夏当家人。像后蜀这巴掌大的地盘,偏安一隅的地方,就当是小兄弟闹别扭分家,单开分过了一段日子而已。
我大周重新让这个家再次团圆,再次使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重新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不是很惬意的事情么?
你归向我,就是扑向了母亲的怀抱,算是变节吗?
当然不是!
我华夏儿女同祖同根,都是炎黄子孙,我柴荣把四分五裂、遍地狼烟的家园重新归拢在一起,兄弟你如果有点良知和正气,应该举双手赞同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你还想和我舞刀弄棒的大打出手,那岂不是兄弟情谊一点也不顾了?
大周的大门敞开着,迎接你欢迎你流浪在外的兄弟回来,你就别矜持装逼摆架子了。
柴荣的大军到了阶州,李昊就毫不迟疑地献城归顺了。
柴荣当然不会食言,李昊同样受到重用,与韩继勋一样,被柴荣加封为阶州刺史,统管阶州原有土地。
柴荣就这样凭着巨大的军事实力,无可争议的人格魅力,得体完善的行事方法,就把秦、阶两州给轻松摆平。
这就是高手的高明之处:以军事为后盾,以外交前锋。口舌之剑不能令你屈服,那就棍棒交加,揍你一顿,打怕你也得让你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