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高远策
金堤河2025-07-03 17:162,507

柴荣笑了笑,道:各位爱卿之言,确实很鼓舞人心,催人向上。

  朕的心思与各位一样,恨不得立即来个天下大一统,使我华夏从分崩离析、各自为政的局面下重新走向统一完整。

  朕何止不想创建胜汉盛唐时那样辉煌的局面?但朕通过很多天的沉思默想,认为统一天下的时机还不是太成熟。

  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其他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

  一是就经济而言,虽然经过太祖建国后的几年励精图治,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百姓生活稳步提高。

  但我大周并没有达到富可流油,富甲天下,仓廪充裕的地步。

  目前中原很多的肥沃土地,仍在大片地荒芜闲置。

  而且现有农业仍不时受到蝗灾、旱灾、水灾等其他难以预想的各种天灾,在时刻威胁着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

  丰收与否,仍在靠着年景好坏的左右。我大周仍没有一套可靠的保障体系应付各种自然灾害。

  也就是说,我大周还应需一套完善的农业设施来做可靠的保证,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在经济上长足前进,远远把各个邻国甩在后面。

  二是目前我们周边各国也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经济,他们的百姓生活还算稳定,对他们的政府还比较忠诚。

  单从百姓生活条件上,我大周百姓生活状态虽稍稍优于他们一些,但不是太明显。

  而且我国这几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战争,多多少少都影响了经济的进步。

  像吴越这个从没受过战乱之扰的小国,其富裕程度要远大于我们。

  南唐虽然战争不断,但它失去江北十四州后,目前他们也倾力治理现有地盘。其百姓富庶程度也非我大周可比。

  像南闽、南平等小国目前也均是在努力振兴着自己的经济。

  如果这时悍然发兵攻取他们,最起码不会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我们所遇到的抵抗和困难,绝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北方,我就不说了。

  可能会有大臣说朕有私心杂念,抱怨朕为何不派兵收复被辽国在后晋时代就割去的幽云十六州。

  朕只能说目前还不是时候,时机不成熟。

  一旦时机成熟,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就会提到议事议程。

  总之,朕说以上良苦用心之言,是在向大家阐述一个理念:我大周纵是要平定各国,也是为了那些国家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去的。

  让当地的老百姓盼着我们去解放他们,去救济他们,而不是被人认为我们是在侵略他们。

  这就需要我们君臣一体,臣民一心,努力发展我们的经济,克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使那些荒芜的土地重新长出丰硕的果实,使那些废弃倒闭的作坊重新开张起来,让各地的商团重新流动起来……

  则我大周的国力将会取得开天辟地的进步,使我们真正到富拥四海、流光溢彩时,则才是华夏大一统到来的时刻。

  柴荣的侃侃畅谈,既安抚了那些激进派的冒进思想,又点燃了守成派的奋起之心。

  从此后周臣民在柴荣统一布局下,开始了一场成就卓著的革新运动。

  当然,为了能真正落实心中想法,使各项改革顺利推行下去,柴荣把赵匡胤,高怀德,范质,王浦、周泰等一些在京的心腹文武官员叫道偏殿,召开小型会议,探讨并安排一些机密紧要的事务。

  “我们大周改革的框架已经构建好,但具体能真正落实并能否取得显著成就,还要看你们这些年轻有为,身居高位的权臣的贯彻和监督。

  “如果你们有什么三心二意或推诿应付的现象,我们的改革将无从谈起。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项革新运动还是还是莫搞为好,省得落个半途而废,狼狈收场!”

  柴荣盯着诸人,既说出了自己对他们的期望与信任,又道出了心中的不安与纠结。

  众人闻言,都站起来向柴荣表示:必定一心一意推行改革,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鞠躬尽瘁,尽职尽责且毫无怨言。为大周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所有的精力。

  柴荣笑了笑,道:“各位兄弟既然有信心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下去,我心甚安甚喜。那下面我们就讨论并安排你们所做的具体事宜,等我们商议好之后,再向百官宣读此事。”

  他盯着范质言道:“范质,你目前虽为副相,但因为李相目前年事已高,相府所有工作几乎都是由你主持完成。你要当好首枢,做好全面协调工作,使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展开。”

  范质忙站起身点头应诺。

  柴荣又盯着王浦言道:“王浦,你目前是户部尚书,各项农业的改革应由你具体推广负责。你肩上的担子很重!

  “因为目前大周各地荒废闲置的各种水利设施,诸如水库,灌溉设备,沟渠等都需要重新恢复使用。优良农种的播种,先进农业经验的推广,都要有你督促贯彻落实完成。

  “现在的工部尚书张怀清已调任他职,从明天起,你兼任工部尚书一职。这样你可以有效地安排协调两部做好各项工作。”

  王浦忙站起身领命。

  柴荣又盯着周泰言道:“周泰,你性烈如火,行事正直果断,监察御史一职仍由你担任。下一步你要部署全国性的反腐倡廉,加大执法力度。

  “凡是那些不努力干事,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贪腐堕落,欺压良善,欺上瞒下,为官不正者,均要严肃纠察,从重处罚!务必使我大周吏治清明,风清气正。”

  周泰也忙站起身领命。

  范质又盯向范质,说道:“范质,你还要协调安排好大理寺与刑部的工作,凡是监察部门弹劾、查办的案件,你要务必监督他们在第一时间办理。”

  范质忙道:“臣定当不负皇上所托!”

  柴荣看着他又道:“今天吏部尚书不在场,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在太祖时期就已抓得很紧,如今已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很多的才能卓著之士都被网罗到政府中担任着要职。

  “同样,我们现在仍要继承太祖遗训,对各种人才的选拔任命一刻也不要放松。无才则国不兴!这应做为我们大周的一项基本国策努力贯彻下去,不能掉以轻心。”

  范质点点头,并向柴荣讲述了目前选拔贤良的做法及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柴荣认真地听后,点头做着补充指示。

  然后他又转向赵匡胤,道:“二弟,大周军队的各项改革重任都落在你手里了。你有什么具体想法及如何落实,谈谈你的观点看法吧。”

  赵匡胤接道:“大哥,军队革新也势在必行。如今很多地方节度使招募的军队太过于庞大。他们有如此规模的队伍委实没有必要,还白白消耗国库的积蓄,增加地方开支。

  “中央政府也不利于控制他们。臣弟以为:地方节度使除留下必要的卫戍部队负责日常治安工作外,其他多余的兵力,应依据优劣之分,把老弱病残都复原回地方。

  “把精壮兵士都重新整编组合,都纳入到禁军的管辖之内。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禁军的实力,又可便于中央的指挥管理。”

  柴荣颔首点头,道:“此建议很好,那你就全权负责办理此事。”同时他又提议道:

  “曹彬、潘美驻扎在长江一线的兵马,兵强马壮,不宜再整编调整,就直接把他们的军队改成禁军序列就可以了。”

继续阅读:第133章 放纵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代枭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