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召开后,柴荣扫视了众将一眼,开门见山说道:“各位兄弟,你们都是与我刀枪箭雨、患难与共中走出来的好兄弟。如今我们已与往昔大不一样,是该甩开膀子,真正放心大胆地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了。
“我们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要荡平不服从于我们的分割势力。重新使国家统一起来,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各位有何良言良策都说出来。还像先前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错对不究,言者无罪。”
石守信首先站起来发表观点:“柴大哥,我部一直与刘崇部打仗对峙,目前对其作战特点方法均已相当了解。我想我部应继续向刘崇攻击为好,这样我们就能一步步把他彻底消灭掉。”
柴荣点点头:“既然石兄弟提出继续向刘崇攻击的提议,我没意见。好!这个艰巨的任务就由你来完成,我还让怀德协助于你。”
石、高二人忙点头领命。
赵匡胤站起来言道:“大哥,既然石兄弟与高兄弟往同州方向攻进,小弟我请命携一部向王虎盘踞的西安进军,把他连根拔除,把我们的西北扫荡干净。”
柴荣也点点头,言道:“王虎目前已是惊弓之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惶恐境地,是该把他彻底铲除的时候了。但王虎是一平庸之人,且目前手下军心涣散,无什么大的战斗力。
“二弟去那里可以,但不必像守信与怀德那样领十万大军前去讨伐。我只与你五万兵马,并让潘美协助于你。你们取得西安后,要挥师南下汉中,与我部汇合。”
赵匡胤与潘美赶紧领命。
柴荣笑了笑,又道:“我今天招大家开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宏观大局——如何平定四方为我大周开疆扩土的事情,而你们都率先主动请缨去攻打自己认定的目标,看来都是迫不及待要建功立业啊!”
石守信笑道:“把控宏观大局是柴大哥的事情,我们也掺乎不上,也不考虑,只想着去打仗。”
赵匡胤亦道:“大哥既然领我们出来,心中自是做到了成熟于胸,你的每一步棋,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所以我们现在还是领兵打击敌人为好。
“至于你的宏观大图,我们都不想。我们只是全力拥护你,听你调度。正如石兄弟所说,我们目前只做我们的本职工作,先把眼前两个现成的碍手碍眼的家伙修理掉再说。其他大事还是由你考虑吧。”
柴荣接道:“既然大家只想着领兵打仗,我也不勉为其难。我就把我初步构想先给大家大致说说,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目前刘崇与王虎已是强弩之末,到了穷途末路之途。守信、怀德、匡胤、潘美四人消灭他们指日可待。那我们下一步要向哪里进军呢?
“首先,北方的辽国不是我们最佳的攻击目标。我们往华夏的西南、正南发展应为上上之策。待守信、匡胤两部开拔后,我亦率剩下的军马向汉中、永州挺进,把后蜀的地盘给夺取过来。
“待守信、匡胤两部安定西北后,亦应南下与我汇合,是考虑继续兵合一处彻底平定川蜀,还是平定南平,还是平定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到时再根据具体形势再做打算。
“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平定西北西南,夺取那些肥沃的土地,以缓解我们的粮草供应难题。也许到那时,我们的军队就能不依靠政府的给养就能做到以战养战,达到开疆扩土、平定四方的目的。
“这样我们大周政府就能放开手脚搞经济发展,而我们大家又能为国家的建功立业中扬名立万。”
众将听后都赞同点头,表示认同。
赵匡胤说道:“大哥的取食于敌的构想,我看很容易实现。只要我们取得三秦之地和关中平原,凭那些地方殷实的经济,养活区区几十万大军还不是容易之事!”
柴荣笑着对他言道:“你不是不发表宏论吗?怎么现在又发表起高见来了?”
赵匡胤不还意思地挠挠头:“在大哥身边时间久了,有时不想插话就不行,习惯了。”
众人皆哄堂大笑起来,气氛一下子热烈活跃起来。
石守信对柴荣言道:“大哥,匡胤和潘美只带五万兵马,你让我和怀德带十万兵马,是不是太高看他刘崇了?”
柴荣摇摇头,答道:“非也!那刘崇毕竟不同于别人,一是他擅于用兵不说,最关键的是他驻同州已有十年以上,从刘知远没有当皇帝时,他就是那里的军政一把手。
“你想想,被他精心构造的老巢,必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虽然他半年前受到重创,但真正势力没受到多大损失。我们用十万大军去攻击他,兵力只少不多。
“说实话,只有你和怀德这样的悍将才可打开他的铜墙铁壁,其他人是不行的!而匡胤和潘美攻打的西安,拿下要容易得多。
“王虎那家伙在那里的名声不怎么好。平常只知道吃喝玩乐,欺男霸女,他手下的将士岂能有战斗力?再说半年前与我们的大战中,他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退回老巢后,他又不积极整治武备,补充实力,所以让匡胤与潘美带五万兵前去剿灭足矣!,也许他们二人的军队到西安后,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乐观。
“如果不出我所料,他们二人完成的速度时间应早于你们二人的时间。”
石守信见柴荣如此说,亦不再说什么。心里只暗提一把劲,心说一定要赶在赵匡胤的前面把同州彻底摆平。
以后几天,石守信与高怀德的部队从洛阳渡过黄河开拔之后,赵匡胤与潘美亦率所部沿黄河而上,往西北开拔。
他们走后,柴荣带领所余兵马及诸将向洛阳正西挺进,直奔永州、汉中方向而去。
后周开国半年后,真正的开疆拓地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石守信与高怀德率军奔赴同州的路上,高怀德对石守信言道:
“石兄,大哥如此高看刘崇的实力和才干,我想他未必有想象中的那种实力吧?上次在京都附近,也没见他有什么超人的能力,还不是被我们揍得逃之夭夭!”
石守信摇摇头,接道:“大哥一直掌握着兵部的信息收集这一块,他一定对同州的情况相当熟知,不然不会让我们带这么多的兵马前来。”
高怀德道:“如若真如大哥所言,同州城稳固坚硬,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我们岂不是要在攻城上浪费很多时间?”
石守信接道:“是啊!不过我们领兵在外,不一定非得按着大哥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境况做适当的战术调整——
“虽然刘崇的同州城是钢筋铁骨,但同州周围的城市不一定坚固耐守。我想莫如先从同州周边打起,得到那些城池后,最后再集中精力拿下同州。”
高怀德赞同道:“此计甚妙!我们攻取同州周边的城池时,如果刘崇派兵救援,我们又可以围点打援,以逸待劳,最后把刘崇的的军队都瓦解掉——欲伐其强干,先削其枝梢,这样其身躯可任我修理矣!”
战术方针定下,二人到同州后,只在同州城下打一照面,虚晃一枪,兵分两路,迅速向同州所辖州县展开了迅速而猛烈的攻击。
刘崇刚开始接到柴荣派石守信与高怀德这两员有名的战将前来攻打同州时,心里就无形中增加了惶恐与忧惧之意。
在京城中的战役中,他已领教了二人的骁勇,心中对这两个后起之秀畏惧惊怵不已。
他刘崇再会用兵,心中也有了日暮途穷、夕阳西下、形只影单的悲凉感觉,深有廉颇老矣的悲怆之念。
正在冉冉升起的后周帝国对他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时刻提心吊胆于同州的未来。总担心郭威会派兵前来剿杀于他。
果不其然,从京城狼狈地撤回后,在这里呆了还不到半年,找麻烦的人就到了家门口。
而且石守信与高怀德,是华夏新崛起的青年将领中,最卓著最骁勇的两员战将。文韬武略都是那么令人闻之胆寒,他刘崇不可能做到等闲视之。
这个人,一旦上了年纪,胆子与雄心会成正比地急速下降。
当年勇猛的,表现得不再那么骁勇善战。往往那些生龙活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后生,会给那些成名多年的老将以致命的威胁与可怕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