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正是出自于这个大换血时代,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更是蠢蠢欲动,更是想着万户侯的风光无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辈的成功范例,怎能不让他渴望一举成名,君临天下呢!
况且柴荣又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姑父郭威是一封疆大吏,真正的王侯将相。
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保护伞及显赫招牌,名片是那么溜光发亮,光芒四射,为柴荣的扑腾提供了无限的延伸空间。
在中国南宋之前的正史中,一直把柴荣记作郭荣。也就是说,柴荣是过继给姑姑生活的,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名正言顺地得到皇帝宝座的。
郭威的刻意栽培,再加上柴荣的熊熊野心与巨大能力,他不龙行天下也不可能。
符汉升也是早就听说柴荣文武全才,能力超群,非一般年轻人可比,如果加意培养,肯定会前途无量。
纵是郭威不求他关照,符汉升也不会对这个潜力股等闲视之,毕竟柴荣如能在自己手下发迹,无论对国家还是他符家都是一种莫大的收获和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走,柴荣哥哥,我陪你到你的办公室去看看。这地方我熟,不懂的问我就行。”符丹凤自告奋勇,把老爸的工作场所当成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说着就双手挽住柴荣臂膀,往外就走。
柴荣被她似操作一木偶人一样,不得已亦步亦趋地随她到了隔壁房间。
进到里面一看,这是一间与符汉升一样大的房间。装修一新,墙上也有点缀的字画,张挂得恰到好处。
正中间靠北一点放着一张很大的办公桌,上面并没放什么东西。整个房间显得清新雅致,干净得一尘不染,确实是一办公好场所。
“贤侄,这个房间我已为你装修好,以后这里就属于你啦。这两天我不安排你活干,先适应适应。正如凤儿所说,她对这里的情况基本都很熟悉,让她给你做个解释,也差不到哪去。”
一同跟进来的符汉升指着房间内的一切说道。
“爹爹,什么差不到哪去?就你们这里的活,哪项我不熟悉!有我不知道的吗?”符丹凤有些不服气地反驳父亲。
她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只是知道这里的皮毛,让柴荣小看了她。
符汉升因为有事,就和柴荣打了声招呼,回自己房间去了。
等房内只剩下柴荣与符丹凤时,符丹凤把门关上,凑近柴荣,低声问道:“柴荣哥哥,你不会为昨天的事而生我的气吧?”
柴荣忙道:“妹子,哪能呢!我怎敢生你的气呢。我只是突然见到你后,感到心中有无比的愧疚与不安。毕竟是我无礼在先,妹子你千万别放在心上,我在这里向你赔礼道歉了。”
“不用,不用!”符丹凤手一摆,高兴地说道:“我刚才还担心你会恨我呢。只要哥哥不生我的气,那我就放心了。”她俏脸放彩,欣喜不已。
柴荣自到兵部上班后,对工作上手极快。
主要是得益于符汉升的点拨指点,最关键的还是符丹凤整天围着他转。
有什么疑难之处,符丹凤确实如她所说,都知道怎么办理,及时指点给柴荣。
柴荣暗叹:真是什么家庭出来的子弟精通什么,一点不假。
符丹凤自小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都是一些公事之类的事务,自己受到的熏陶多,又喜欢向父亲问这问那,自是能透彻地知晓一些事情的办理流程。
别看她对针线活之类的家务几乎一窍不通,但对一些政务政事的领悟确实是出奇地快,都能触类旁通,一点都透。
她对政治上的精明与聪慧,简直和萧金珠有得一拼。
柴荣摇头苦笑:是不是这些强势的女孩天生都是干政治的料!老天不让她们擅于女红或不屑于女红,偏偏给她们一些该男人干的事情来逗她们玩。
人生在世,凡不精通于此,必精通于彼;不精通那行,必精通于这行。
老天把你下到世间,总会给你一些别人没有的潜质,来区别于另外一个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是你能不能挖掘出自己最闪光的那一面。只要一个人蕴含的潜质能被激发出来,人生路上扬帆起航,必定顺风顺水,畅通无阻。
柴荣失落于情感谷底,低迷了几个月。如今恢复正常后,整个人如焕然一新一样,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他本就聪明,办事灵活,又虚心进取,注意取长补短。所以参加工作后,不到半年就成了兵部中的中坚人物。
他虽是四品侍郎,但由于有郭威的权势以及符汉升的刻意重用,已俨然成了兵部的二把手。就连那些兵部的副尚书也反过来向他征询事务的处理意见。
在兵部工作的日子里,由于柴荣管理的事务多,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交往也就多些。
刘知远建起后汉的旗号后,京城里很多衙门都加注了很多的新鲜血液。主要是国家刚立,事务繁杂,百废俱兴,自是需要的各种人才多之又多。
再说哪一个新政权建立之后,没有一些一步登天的人物?
像郭威、史弘靖之辈,仅仅靠着是光复汴京的两路先锋的功劳,就一下登上了人臣顶峰的位置。
符汉升之流,被闲置了十几年,在心灰意冷、顺天应命的年纪又峰回路转,花开二度,成了新政权里面的一品大员。
这些新兴贵族的后人,七大妗子八大姨,都得借机凑凑热闹,混个饭碗,所以很多显赫部门里,净是那些有关系人员的子弟和近人。
还有哪个新政权建立之后,不得组织一个全新的、耳目一新的机构来振奋人心?
那些有功人员要安置,他们的子弟也不能待业在家,那也必须给安排个活干。到这个那个部门任个官职混饭吃,再正常不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就意味着大换血,表示着从头再来。
这些中央一级的政府部门里进来的新人,也并非全是酒囊饭袋,并不全是拼爹的主儿,也有不少血气方刚,才华横溢,能力卓绝的有志青年。
那些得势的新兴阶级,一般都会及时往重要职能部门安插自己的亲信子弟。
一是为仕途着想,伴着天子好升迁的道理谁都懂;二是天子脚下有亲信充当耳目,好及时了解一些新动向,使自己的路线不至于走偏,或两眼一抹黑。
再一个自己的子弟留在京城任职,又可免除皇上对掌兵在外的一方诸侯的猜忌,以防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