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是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不也安然无恙吗?我怎么就不能从军了?”柴荣不服气地辩驳道。
“我在军队里混,那是当年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你则不一样,如今家中已有正当生意可做,不愁吃穿。为何还要冒此风险,去做那脑袋别在腰带上的危险事情?
“你姑姑和叔叔定是不知道你做此举动,趁早收起这份心!不要胡思乱想,老老实实地回家做生意去。军队里的事情与你无干!”郭威语重心长地劝柴荣道。
“可我不愿做生意。我愿像您一样驰骋疆场,纵横四方。将来靠战功弄个万户侯什么的,那才是孩儿的志愿!”柴荣不依不饶道。
郭威叹了口气,言道:“荣儿,军中可不比外面,这里并非你想象的的那样浪漫。而是时刻暗流奔涌,风险莫测。军队里未知的风险太多,一着不慎,就会失去了性命。
“你以为从一个士兵到将军,是那样容易得来?一将功成万骨枯。那都是众多的鲜血和鲜活的生命换来的!不会那么轻易地取得!
“你知道,我与你姑姑无儿无女,此生我们还指望你养老送终呢。你何必要如此执迷不悟?放着安稳舒适的日子不过,而偏偏要到疆场上去送死呢!”
柴荣接道:“姑父您放心,孩儿投身军旅,那是有备而来。您想我自小练拳习武,那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别人想取我性命,也非那么容易!
“我们无极门的弟子,也不是纸扎的,一戳就破。想动我,他们也得掂量一下自己,无极门并非是浪得虚名的门派!”
郭威见不能说服他,也就无话可说。只得无奈而道:“荣儿,你既有此心,那就先住下来再说。你先看看能否适应这里的环境,如果确实不适应的话,还是趁早离开的好!”
柴荣见郭威答应他留下来,目的达到,心中高兴不已。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柴荣正在大帐中闲坐。
忽然有卫兵进来对他说,有一名叫赵匡胤的人,领着一帮人在大营外求见。
柴荣闻听大喜。他心中正念叨着赵匡胤为何迟迟不来呢。如今说到就到了,岂不兴奋!赶紧跑出大帐出去迎接。
到了外面一看,果然有十几个人与赵匡胤正站在大营外。柴荣忙上前问好。
“大哥,”赵匡胤指着身边的人向柴荣介绍:“这些兄弟都是小弟的一些江湖朋友,如今都是慕名前来投奔郭将军的。”
柴荣高兴地与来人一一握手认识,并听赵匡胤介绍他们的名姓。
与赵匡胤一起来的一共是十一人,分别是:曹彬、潘美、呼延信、郑恩、杨思才、高怀德、高怀亮、杨士奇、刘天一,谢义天,郑鹏宇。
柴荣见这些人个个血气方刚,一表人才,甚喜。忙领他们去见郭威。
郭威听说他们都是柴荣的朋友,且个个看着气质不俗,神威凛然,自是高兴万分。鼓励了他们一番,把他们统统都暂时编排在亲兵护卫营中。
一日在中军帐,柴荣见郭威愁眉不展,面容凝重,呆坐在大椅上思考问题。忙问:“姑父,看您表情,难道发生了很大的事情不成?”
郭威长吁短叹,语气中充满无限忧伤:“唉,完了,后晋完了。”
柴荣闻听亦大惊:“姑父,后晋怎么完了?孩儿愿闻其详!”
“你看,”郭威抖着手里的一封信:“这是刘大帅刚送到的情报,说辽军借道北汉,奇兵出同州,陷洛阳,直逼汴梁,不足一月,竟取下了汴梁。皇上生死未卜,国危矣!”
“那快快反击呀!不然等辽军站稳脚跟,到那时才反击,就费大力气了!”柴荣忙道。
“晚了。这次辽军势猛,出动了三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攻克了同州、洛阳,拿下汴梁并没费多大力气。”郭威叹道。
“那总不能坐视不理不反击吧?让辽军盘踞于我京都之中,且国家腹心地带,那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说,时日一久,我民族危矣!”柴荣接道。
“这次辽军突然出兵攻打后晋的动因是什么,还不得而知。后晋与辽向来无大的冲突。而且后晋还是在辽国的帮助下,才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
“后晋一向听命于辽国,关系不错,对它防备也松懈。要不怎么会在一月之内就失去了国都呢!辽军打了后晋一个措手不及,完全无还手之力。
“整个后晋的各路诸侯都懵了,不知该如何是好。都在手足无措地左右观望事态的发展呢!刘大帅也感到棘手,事发突然,乱了方寸,不知该做何处理。
“他急忙来信与我,让我部提高警惕,动员兵士,随时做好出击准备——看来又要打大仗了!”郭威忧心忡忡地说道。
“辽人的胆子还真不小,敢千里挺进中原,他不怕后晋的诸多军阀联起手来把他们包了饺子吗?”柴荣问道。
“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会贸然出兵。荣儿你想,他们这次出兵,主要是依托于北汉,先占据了同州、洛阳,这样他们的供应线就不会断,没了后顾之忧,所以才敢攻取了汴京。”郭威解释道。
柴荣点点头,接道:“姑父所言极是!辽军一旦入了中原,就会取食于当地,就地取粮,以继供应。看这情势,想打跑他们,倒还真得费些周折呢。”
“嗯,分析得有道理。这也是刘大帅极其担忧之处。他现在还搞不明白辽军为何如此大张旗鼓地兵犯中原,而且一举攻克汴京的原因是什么。”郭威叹着气言道。
二人正在议论着这件突发的巨大事件,忽然传令兵进来报:将军,刘大帅特使在外面求见。
郭威一听,忙出帐去迎接。到了外面一看,是在刘知远幕府做长史的熟人郝正起。二人客气寒暄了一些话,就进了大帐。
郝正起言道:“郭兄,事态紧急,刘大帅派我与张超分赴史弘靖将军处与你处来传达军令。”他说着就从怀里掏出军令,递与郭威。
郭威打开军令一看,上面写道:
辽贼犯境,京都沦落。皇上蒙难,业已殉身。知远身为定州节度使,理应为皇上报仇雪恨,驱除辽寇。今特令郭威、史弘靖为前部左右先锋,三日内开赴汴梁。吾大军亦随后开拔,不复京都,誓不回师!
郭威看后,忙问郝正起:“郝兄弟,刘大帅作此举措,不是在以卵击石吗?辽兵有雄师三十万,而我们定州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五万兵马。如何与辽兵相抗衡?”
郝正起也是无奈地摇摇头,言道:“刘大帅此举也是出自迫不得已。明知不可为,也必须为之!你想:在这危急存亡关口,关系着华夏亡种之虞。
“如果没有人敢率先站出来振臂高呼,那我大晋要真的灭亡了!刘大帅此举,也是意在提醒各路诸侯:坐等观望,只有死路一条!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联起手来,一定会把辽贼赶出中原,光复大晋的!现刘大帅已经与其他几路节度使取得了联系,并有了初步协议,都答应共同出兵,同克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