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长笑道:“话虽如此,但我们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不敢妄自猜测揣摩古人心思。欧冶子收藏干将莫邪的铸剑,是真也好,是假也罢,虽是传说,但终归是无风不起浪。
“应该不是无中生有的瞎编乱造。在这个天清观的后面山中,确实留下很多欧冶子的踪迹。而且时过千年,还醒目地存在着,这是不争的事实。”
“留下什么痕迹呢?”柴荣接着问道。
道长接着说道:“欧冶子用巨石密封住洞口后,在门口写了一首偈语诗。诗曰:千年之后门自开,有缘之人天上来。皇神紫金出双龙,人间从此得安泰。
“临近千年之时,许许多多的人记起了这件事。寻到这里,想等到洞门大开,好得到里面的宝剑,但终是无缘等到此洞门开,遗憾而归。”
“道长,难道就不能用一些人为的方法把洞门打开吗?何必拘泥于洞门自开呢,那样也太墨守成规了吧?”赵匡胤忍不住问道。
道长又把故事娓娓道来:
多少年来也有人想到人为地把双龙洞打开,可是谁也不知道那欧冶子是如何用巨石密封住洞门的。任你用尽何种方法和手段,终是不能把石门移动分毫。
前来寻宝之人,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摇头叹息着怅然离去。
唐朝时,诗仙李白旅游至此,闻听得这事,也曾踌躇满志,信心百倍地在这里盘桓了多日,用了诸多方法,仍是没能打开此洞门,最后终是扫兴离开。
他临走之时,抱着无限的遗憾与失望,写了一首诗,来表达无奈与失落的心情。
诗曰:南天门下难天门,难开屏障难为神。
传说宝剑藏双龙,千年等待为谁人?
自李白之后,再无人到这里来寻找宝剑。
可能是大名鼎鼎、自诩酒仙诗仙噬剑如命的李白都无能为力,无缘于宝剑,别人自是更觉没有缘份得到宝物,于是就断了非份之想,再不愿在这上面浪费精力和时间了。
以至于二百多年来,也无人提起此事,完全把这事给遗忘了。纵是有人偶然间想起此事,也都当成古人取笑后人的恶作剧。全都一笑了之,再不当真。
柴荣接道:“也许真是古人给后人的一个笑资吧。”
他话音未落,那低沉高亢悠长的吼声又从后山方向传来,众人心中更是惊异无比。
“道长,您可知这种声音是何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吗?”柴荣忍不住好奇问道。
道长沉吟片刻,说道:“如若贫道估计不错,这种声音应该是龙吟之声,世上再无其他动物有这般吼叫。”
众人惊异之余,好奇心更是大涨。
“大哥,难得有缘到此,又遇到这种怪现象,咱们还是去那里看上一看,也不枉来这里一遭啊!”赵匡胤提议道。
张行等四人听后也是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在一旁鼓动撺掇着要去看稀奇,长长见识。
柴荣对众人道:“兄弟们稍安勿躁,我们要去天清观的后山,还是征询道长的意见为好。我们毕竟是客,哪有未经主人允许而擅自行动的道理呢!”
那道长笑道:“各位客气了。天清观的后山,非天清观的地方,任何人都可去得。诸位如有兴致,但去无妨。哪用向贫道征询意见!
“再说品贫道来这里三十多年,也从来没听说这种怪异声音,也正自好奇呢,也想探个究竟!诸位如有兴致,贫道领你们去那里,咱们共同去一解心中的疑惑。”
一行人就在那道长引领下,出得天清观,向后山慢慢走去。
在行进中,柴荣问了那道长的名号,也向道长介绍了他们六人的名姓。
这道长号曰紫阳道人,原先在蓬莱岛清修。后云游四方时,见云霞山仙雾缭绕,瑞蔼丛生,环境清幽,景色绝佳,是一理想的天然清修之所。于是就有留下来的欲望。
恰好天清观原先的观主圆寂升天,这里正好缺一执事之人,他于是就决定留在这里当了观主,这一呆就是三十年。
“道长真是修仙之人,在此清雅之地享受人生乐趣,亦是一种福气。像吾辈之人,远没道长的雅致与恒念。”柴荣恭维紫阳道人。
紫阳道人摇头说道:“柴施主,此言差矣!贫道沉湎于三界之外,乃时势所逼,不足道哉!各位施主乃主宰世界之中流砥柱,岂可像贫道这样,置事业于不顾!
“各位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前途曲折而辉煌。荣耀远播四海,恩泽造福万代!何必羡慕于我这个方外之人呢。”
柴荣讪讪而道:“道长所赞,令在下羞赧万分!我们实乃言过其实之辈。实不相瞒,我与二弟匡胤乃一流囚,如今是罪犯之身。张行四兄弟也乃平凡差官,远非道长所说的那种荣盛极致。”
紫阳道人言道:“时也,势也。英雄豪杰无势不立,无基不起。此一时屈辱与磨难,并不妨碍日后飞黄腾达和闪耀四方。”
“人生之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也没有永远的坎坷。
“但只要有了既定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定会有成功之日。”
“俗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柴赵二位施主目前所受困苦,乃命中注定之劫数。但谁又知道这次摧折磨难,会不会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柴荣笑道:“多谢道长安慰我们兄弟!托道长吉言,但愿我们兄弟时来运转,脱离倒霉运气!”
他们说着话,不觉就到了后山。
其实所谓的后山,只是与天清观所座的山相连的一座山而已。风景与其他山也没什么两样。
紫阳道人领着诸人先到了欧冶子一千多年前所制的石门之处。
柴荣一看那石门堵在一方框之内,门上凸凹不平,斑斑一片,大坑小洞密布在上面。想是那些先前想进去之人,用斧锤锥凿之类的硬器敲击而遗留下来的痕迹。
在石门左侧山体上,有一平整的方块,上面果然用先秦时期的大篆体写着一些模糊的字。
柴荣上前用手抹去上面的灰垢,这些字就显得清晰明瞭起来。
若非在天清观中听紫阳道人说起过这首偈诗,柴荣也很难搞得懂这些曲曲扭扭的蝌蚪一样的字体到底是什么意思。
“道长,您难道也对先秦时期的文字也有研究?这些字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人认得出了!”柴荣摸索着上面那些陌生的字体问道。
紫阳道人摇摇头,答道:“非也!贫道也辨认不得这些文字。不过天清观内的一些书籍中,曾经提到这首诗,并做了相应的注解。所以我才能轻松地知道了这些字的真正含义。”
他说着也走向前,用手中的拂尘在方块左边的山体上来回拂擦了几遍,上面又多出一块平整的方块来。
“看,这是当年李太白留下那首诗的遗迹。”紫阳道人指着那很清晰的现代字体说道。
众人定睛观看,果真不假,正是留着李白名号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