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他们几个人,虽也是大吃大喝,海侃胡聊。但几人均时时看着邻桌上的柴荣,等他眼色行事。
柴荣看看时已正午,知道范质已经兵临城下,随时准备冲进城来;节度府外的一百多人亦是摩拳擦掌准备行事。
他微微给赵匡胤递了一个眼色。赵匡胤会意,就假装喝得兴致已高,略有醉意,站身举杯摇摇晃晃到了柴荣这桌边上。
结结巴巴说道:“大——大——哥,承蒙杨——杨——大人——盛情——款待——弟弟我——感激不尽,我——我——要——敬——杨大人——一杯酒——如何?”
柴荣装作不悦的样子,满面含怒道:“没成色的家伙!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竟醉成这样来丢人现眼,给我滚回你的座位!”
“我偏不——我必须——给杨大人——敬——敬一杯酒不可——杨大人——可是个——大好人——一个好客的人——不敬他——兄弟过意不去!”
赵匡胤说着,并不听柴荣的怒斥,硬是摇晃着奔向大桌对面的杨烈。
杨烈虽不乐意别人向自己敬酒,但看赵匡胤并不像个一般的随从军官,况且又喝得酩酊大醉,亦不好开口拒绝。只得站起身言道:
“好!好!既然这位小将军想表达一下对老夫的敬意,也没什么不妥。你不必前来,本官饮过这杯就是。”言罢,就端起面前酒杯递向嘴唇。
岂知赵匡胤在他举杯瞬间,疾伸右手抽出腰间的紫金剑,随即一个鱼跃,宝剑已电光石火般飞向杨烈。
待杨烈及手下发觉这突发状况时,还不待他们拔出兵器相抗,赵匡胤的利剑已穿透杨烈前胸。
杨烈张口结舌,递向嘴唇的酒杯“嘡”的一声掉在地上。
他嘴角嗫嚅着,带着一百个不相信的神色:“你——你——你——”
话未言毕,赵匡胤的利剑已从他身上抽回,鲜血像喷泉一样射向四周。
杨烈庞大身躯盘旋摇摆着,伴着鲜血的迸射而轰然倒地。
他所赖以自负的贴身藤甲,终是在赵匡胤的千古神器下犹如一层薄纸,只被轻轻一下就刺了个透心凉。
他的护甲虽好也够坚固,那是对于一般兵器而言的。但在紫金剑面前,终是摆设,起不得丝毫作用。
杨烈的亲兵侍卫一拥而上,围住赵匡胤砍杀。
曹彬、潘美和高怀亮三人也及时抽出兵器,和围向赵匡胤的士兵搏斗起来。
此时柴荣腾地跃上桌子,大声喝道:“杨烈谋反,我代表大汉天子把他就地正法!谁如想和他一样顽固不化,负隅顽抗,蔑视王法,就是死路一条!”
他这一声大喝,倒还真管用,大厅内顿时静了下来。
柴荣又大声说道:“诸位都是扯家带口之人,何必为了一个朝廷反贼而拼命?不想想你自己,你也应想想自己的亲人,他们在家可是眼巴巴地盼着你们生命安康啊!”
随着柴荣的喊话,胆小之人都吓得哆哆嗦嗦地呆立原地。
个别胆子大不服气的武将大喊着想反抗,但均被赵匡胤等人奋勇杀掉。
此时节度府外埋伏的一百多名兵士,也早已涌入节度府内,对着拦截的淮南兵一通砍杀,冲入宴宾大厅来,围拢在柴荣四周,虎视眈眈着厅内诸人。
柴荣对淮南州州官,淮南副使张继旺说道:“张大人,你可是朝廷钦命的文官代表,理应听从朝廷号令,而不应不辨是非地与杨烈走那不回路。
“你如不想为杨烈殉葬,还有一点大汉官员的良知,就赶紧命令手下放下武器,接受朝廷安排。如果杨大人不识时务,与杨烈一样走反对朝廷的不归路,你的下场与杨烈无异!
“如若你能及时醒悟,迷途知返,我将保证你仕途一帆风顺,成为淮南新主。荣华富贵、光辉前途与死亡地狱就在你一念之间,请张大人慎思!”
那张继旺听柴荣此言,哪还敢顾及与杨烈昔日交情。
再说他名义上坐着淮南第二把交椅,但杨烈的专横跋扈和专权,他也就是个摆设,平常根本就没什么发言权。
杨烈反复无常,早已令他颜面扫地,自尊丧尽,那种内心屈辱的日子也是早就受够了。
如今在此生死抉择之际,早已把杨烈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当即扬手命令淮南的文武官员道:“我们是大汉的臣子,理应忠诚于大汉。杨烈谋反,证据确凿,人所共知。
“他如今已被朝廷伏诛,现在理应接受朝廷的管辖和支配,我们应向朝廷钦差宣誓效忠才是正理!”
张继旺的这一表态,起了大作用。
多数官员都是随波逐流之人,就干脆顺水推舟随大流。反正谁当主子都一样,无非是混口饭吃,何必管谁是主子呢。
于是他们都纷纷随着张继旺跪了下来,接受柴荣的安排处理。
这些人中纵是有个把个与杨烈关系铁的人,但在这种时候,因为几个武将被格杀,再做反抗已是徒劳无益,也是迫不得已地随着大家跪倒地上。
柴荣从桌子上跳了下来,来到张继旺面前,扶他起来。并大声吩咐地上跪着的人都统统起来。
随后他问张继旺道:“杨烈的节度帅印由何人保管?”
“由节度府内史管理。”张继旺答道。
赵匡胤大声问道:“谁是节度府内史?站出来!”
随着他的大喝,一个惊怵万状,文官模样的人站了出来。
“你是节度府内史?”赵匡胤问。
那人惶恐地点点头。
柴荣看着他道:“你速去把帅印给我拿来,不得有误。”
说完就示意赵匡胤带两个士兵随那人进入内府取印。
待大印取回,柴荣接印在手,对高怀德与郑恩安排道:“你们二人拿着帅印,带兵士五十名随张大人去城内亲兵大营安抚将士。”
二人领命,高怀德接过帅印,与郑恩带上张继旺,点起五十名士兵就出外而去。
此时淮南节度府内的杨烈原有兵士,早已闻得杨烈已死,又被刚才涌进来的一百多人冲杀得晕头转向。
如今都呆在节度府内不知该作何动作,他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正自交头接耳议论当今事态。忽见淮南副使与两个朝廷将军走出大厅。
高怀德看着他们,大声喊道:“各位兄弟,杨烈谋反,已被朝廷诛杀,如今张大人受钦差之命主持淮南大局!今有节度帅印在此,大家听张大人训话!”
“城内大小官兵,一律停止反抗朝廷行动,听从朝廷号令。如今大家要原地待命,听从钦差柴大人安排调度。凡有违抗者,一律按谋反罪论处,格杀勿论!”
张继旺大声喊道。高怀德把手中的帅印举了举,众官兵均齐声答应。
一行人疾步出了节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