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醒醒好不好,以容好怕。”苏年年感觉到有水滴落在自己颈部,冰凉而柔软。
苏年年蓦然睁开双眸,眼神沉着而冷静“丁大哥,你去打盆冷水过来。”
“姐姐!”看到醒过来的苏年年,以容开心地扑在苏年年枕背之间。
“我没事。”苏年年安抚地摸了摸以容的脑袋。
丁一出门,不一会就端来了一盆冷水,苏年年撑着屁股倚在床边,一头扎进水盆里。
冰凉的水让苏年年觉得脑袋没有那么难受,苏年年抬起头吸了一口气,正准备再次把头扎进水里,却被丁一拉住了手臂。
“年年!”丁一急切地拉住苏年年的手臂,眼眶微微泛红。
“松手。”苏年年低喝,本应严厉的声音却因病痛而显得有些虚软。
丁一依旧不愿松手,苏年年安抚地拍了拍丁一的肩膀“丁大哥,我不会倒下的,我还有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达成的心愿,想要守护的人,所以我不会让自己有事的。”
少女目光坚毅地看着丁一,丁一不自觉地松开了紧握着少女的手掌。
苏年年又如此重复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丁一进屋换了5、6次水,苏年年感觉体内的灼热没那么烧人了,才让丁一把水盆撤下。
“丁大哥你带以容下去休息吧。”苏年年看着丁一和以容消失在门口,这才趴在床上睡了过去。
言御进屋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苏年年下身染血地趴在破旧的被褥上,言御心底一惊,快步上前拔开苏年年湿透的额发探向她的鼻端。少女温软的呼吸灼热地喷洒在他的指尖上,言御却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言御有些自嘲地伸手拍上自己的脑袋。刚刚有那一瞬间,他真的感觉到了害怕。
言御指尖轻抚过苏年年紧皱的眉心,苏年年感觉脸颊有些瘙痒,本就处于半梦半醒之间的她突然睁开了眼睛。白皙修长的男子手掌映入苏年年眼底,她条件反射性地转过身来,想要一把推开身后的人,却因触及屁股处的伤口,而吃痛跌回床上。
“你怎么样?”言御开口关切地问。
熟悉的风雅声音让苏年年不能回头也知道来者何人。
“还死不了。”苏年年对着空气翻了个白眼。这个登徒子又想干嘛。
“你身上的伤得赶紧治疗。”言御说着要去掀开苏年年的衣服。
“你住手!”苏年年气急败坏地拉住自己的衣裳,却突然被言御打横抱起。
“放我下来,你……”苏年年挣扎着想要从言御怀里挣脱,却突然被言御点了穴道。
苏年年只觉得眼前一黑,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言御解下自己身上的披风把怀里的昏睡的少女裹紧,从窗口跳出,几个起落便消失于漆黑的夜空之中。
“莫名,去宫里请太医院首领过来,就说是本王病了。”言御回到御王府,还未放下苏年年便对身旁的暗卫吩咐。
“王爷这是?”莫名好奇地打量着言御怀里的少女。平时主子自己生病了,都不会动用到太医院的太医,现在非但为一个少女打破惯例,还要院首亲自出马。
言御横了一眼莫名,莫名不敢耽搁,赶紧拿着腰牌飞出府院。虽然他平时不惧怕言御,但认真起来的言御却是连他都要退避三舍的。
苏年年清醒过来时看到的是言御熟睡的侧脸,言御伏趴在床边,头枕着自己的一臂,脸上露出猫一样的笑容,男子的睫毛细长而浓黑,随着男子绵长的呼吸而微微颤动起伏,就如羽绯一般轻擦心底。
苏年年低头看了眼自己身上干净的衣物,有些尴尬地伸手拉了拉被子,入手的柔软触感让苏年年微怔,她抬眼环视着眼前陌生的一切。
锦纱挂起的重重帷幔,精雕细琢的琉璃床柱,金玉宝石挂起的件件精致床饰。这显然不是将军府。
突来的被子扯动扰醒了言御,他看到睁开眼的苏年年赶紧凑过身去,苏年年看着靠近的言御有些尴尬地向床里退去,一脸戒备地看着他。
言御突然俯下身,把额头贴在苏年年的额头上,苏年年恼怒地一把推开言御。
“这是御王府,太医说你风寒和伤口感染导致之前一直高烧,你这几日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言御有些无奈地看着苏年年,伸手揉乱她柔软的长发。“你身上的衣物是府里的奴婢帮忙换的。”言御顿了一下继续说“你不必避我如蛇蝎,我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多,那晚我既然离开,代表我不会强迫你。”
面对言御的坦然,苏年年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尴尬,却又很快释怀地笑了。
“多谢。”苏年年开口道谢,虽然言御把她从将军府掳走,但言御确实救了她。
“你安心在这养伤,将军府那边,我已经让暗卫去给你的弟弟报过平安。”言御挂上了一贯风流的邪魅笑容。
“多谢王爷,我一会就离开。”苏年年自是不愿意再欠下言御人情。
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唯有人情是最难偿还的。
“那我让暗夜等会送你回去,再让暗卫定时拿些药物和生活用品给你。”言御温润的声音里带着不容人抗拒的威严之意。
“多谢王爷,年年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王爷乃天王贵胄,年年实在难承王爷的恩情。”苏年年还是拒绝了言御。
然而一个星期后,苏年年还是收到暗夜送来的一些药物和生活用品。
来送东西的暗夜还同时给苏年年带来了一个消息“小姐,前几日陛下下旨,要王爷前往西北谷阳边境镇守边关,往后的几年王爷非奉召不得回京,三日后王爷将在南城门出发,王爷说会在南城门等小姐至正午。”暗夜是个极为通透的人,说话点到即止。
苏年年接过暗夜送来的东西微微垂下眼眸“知道了。”苏年年说完继续翻阅着手里的书。
“那卑职告退了。”暗夜说完抱了个拳,飞身而起。
苏年年看着消失在空中的暗夜却是微微出神。
窗外明月高悬,莫名正对带往谷阳的物品进行最后的检视。言御临窗而坐,手中拿着一支沾满墨水的毛笔,手速极快地挥洒在上好的宣纸上。重山磅礴气势,木槿花繁复重叠,深山古寺冷初雪,一个少女张开双臂骑在马上,身影被花木微微遮掩。言御放下毛笔微微皱眉,本是雅致的风景画作,他竟不自觉地画成了那日初见苏年年时的场景。
她能懂他的意思么?言御有些恼怒地把宣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而后又把宣纸从地上捡起,小心地摊展在桌面上。
他再一次问她是否要跟他离开,只是这一次,他没有了第一次时的潇洒自信,多了些许不安和犹疑。
如果她愿意随他离开,言御嘴角扬起一抹邪美的笑意,他会带她看遍边境的各色风光,尝遍边境的各色美食。如果她不愿意随他离开,言御的目光瞬间阴郁下来,那他就说暗夜那句话只是蒙骗她来给他送行罢了。
苏年年正准备入睡的时候,丁一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由于院中房屋木门破烂残旧,管事又克扣院中的供给,苏年年前几日索性让丁一把房门都拆了,拿去当柴火用,直接在房门梁柱处挂上一块麻布当门板使用。
丁一拿着一张纸条递给苏年年“年年,这是刚刚学堂那边送过来的飞鸽传书。”
虽然苏年年接管了善学堂,但出面打理学堂内部事务的是丁一。
苏年年接过丁一递过来的纸条摊展开:丁管事,自先生死后,新管事从未在学堂露过面,大家都在推测,新管事是否因为身染重疾,或是能力平庸,所以没办法出面理事,学堂现在人心惶惶,明日国子监举行一年一度的曲水流觞诗会,邀请我院参加,望新管事能代表善学堂出席诗会,亲自出面打破谣言。
丁一有些为难地看着苏年年,这真是个进退维谷的问题。如果苏年年去参加诗会,必定会被国子监的人所刁难,如果苏年年不去参加诗会,善学堂那帮迂腐书生必定会借题发挥。
苏年年把纸条凑近床边的烛火,烛火之下纸条迅速被火焰所吞噬,只留下一些浅浅的灰烬,苏年年看着散在空中的灰烬,微微垂下了眼睑,此时想的却是和丁一完全相反的事情。明天如果去参加诗会,应该就赶不及在正午前去给那个家伙送行了吧。
第二日,苏年年一大早便换上以容的儒衣,用煤灰抹黑了脸再给自己画了个男性化一些妆容,扣上白亦深给她的木牌,带着丁一来到举办诗会的郊外。
苏年年两人来到郊外的溪边院落时,院里并没有什么人,只有三两个书生在激烈地讨论着一些历史见解。
穿着白色儒服的书生开口“沈某认为东陵之所以能吞并幻渊、止柔两国是因为东陵注重养兵之道,所以才能在一统时以兵力压制住幻渊、止柔两国。”
旁边一个穿着碧青色衣衫的青年辩驳“沈兄此言差矣,张某认为东陵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取胜,是因为东陵注重农耕,农耕为东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了东陵军在战争中的粮草供给。”
苏年年走近时,两个书生仍在为养兵重要还是农耕重要而争论不休。看到苏年年走近,两人几乎同时拉住了身着男装的苏年年“这位兄台,你来评评理,你比较支持我们哪方的观点?”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开口问苏年年。
这!路过的苏年年表示贼尴尬,苏年年想了一下,斟酌着开口“据在下看书所知,东陵国当初采取的是以农养兵政策,士兵闲暇时让士兵下地农耕劳作,遇到战争时让士兵以他们农耕所得食物为粮草,奔赴战场。”苏年年看两人都一脸深思的模样继续开口“所以两位兄台说的都对。”
三个人的对话引起了一旁其他书生的注意,书生们纷纷靠向这边围观。
“在下张复之,敢问兄台尊姓大名?”张复之沉默了一小会,豁然开朗般对苏年年作了一揖。
张复之?苏年年想起曾经听丁一提过,国子双才,一个叫张复之,是东陵的贵族之后,另一个叫沈议,是右相之子。听闻张复之个性豁达儒雅,沈议性格吹毛求疵,两人在国子监就经常争论不休。
“在下是善学堂的小管事姓苏,兄台唤我苏兄便可。”苏年年低头对张复之回了一礼。
“在下沈议,小学堂的小管事果然见解独特。”沈议也对苏年年作了一揖。
越来越多的人走了进来,并向这边靠拢。
“苏兄觉得现在时局如何?”沈议突然把话风对准了苏年年。
这!这么敏感的话题谁敢说,这人摆明在坑她!苏年年想了一下开口“在下家为了除鼠患曾圈养过一只猫,在下和家人平时也不怎么管那只猫,直到有一天,那只猫突然把在下的家人抓伤了,在下想,是否是太久的散漫和自由让那只猫误以为自己是只老虎。”
苏年年虽没有点破,但在场的书生都知道苏年年在以猫暗喻边境藩王。
张复之听完苏年年的故事后拍着她的肩膀大笑“苏兄果然有趣。”
“先生。”有几个穿着泛黄儒衣的寒门子弟,看着苏年年腰间的木牌,兴奋地围了上来“我们是善学堂的弟子。”
苏年年不温不火地点头微笑,接受着来自自家人的热情仰望。
曲水流觞诗会很快便开始了,奏乐的是国子监的张复之,同是国子监的沈议恰好坐在苏年年旁边。
悠扬的笛声响起,应和着清脆的水流之声,旁边的人把绢帕传给苏年年,苏年年接过绢帕传给沈议,却发现沈议突然像死人一般毫无反应。就在这时,笛声戛然而止,绢帕还留在苏年年手上。苏年年有些尴尬地拿起一旁的酒杯。
让她作诗,她还真的不会。
“善学堂的管事先生竟是连作诗都不会么?”沈议嘴角扬起一抹讥讽的笑容,说出的话语带着些许鄙夷的味道。
苏年年下游几个善学堂的人一听到有人在说苏年年,即刻愤慨地站起身来“我们先生只是不喜欢这些附庸风雅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