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宫内,沈明瑜端端正正坐着,目不转睛盯着面前的薛景寒,神情难掩期待。
片刻,薛景寒放下手中书卷,轻微颔首:“尚可。”
沈明瑜眼睛里亮起了光。
“以前朝史实为鉴,剖析三郡十八县民情官制,给出的救灾办法,的确可圈可点。”薛景寒指着纸上墨字,话锋一转,“但,过于理想,恐难以实施。”
沈明瑜问:“是因为我不够了解三郡十八县的实际灾情?”
薛景寒摇头:“是你不明白人心。”
沈明瑜不解,俯首道:“请先生赐教。”
“赈灾,虽说是为国为民,但终究脱不开一个利字。”薛景寒翻开名册,各地官吏与乡绅姓氏赫然在目。“办事趋利避害,且需有利可图。你的办法和姚承海的赈灾措施,本质并无不同,看似无可挑剔,却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做事前,要拿捏人心,让他们心甘情愿配合赈灾,更要让受灾百姓不生出怨愤之心。”
他娓娓道来,从官商勾结讲到开仓放粮,从水陆运输谈到流民安置,随意一处乡县情况都看得透彻,看得分明。提及各地隐瞒的糟污事时,语气依旧平淡悦耳,如清泉洗濯玉石。
沈明瑜听得出了神,脸上时而惊叹,时而愕然,最终只剩浓烈的敬慕。
“如怀夏所说,姚大人这次……该如何收场?”
他已经明白,御史大夫姚承海无法控制灾情。
薛景寒不答话。沈明瑜揣测不出意思,轻声问道:“怀夏不打算帮他么?”
“陛下已将重任交托给姚大人,我不便插手。”薛景寒浅啜茶水,眉目间一片清冷。
“你等位列三公,行事顾忌颇多,我能理解。但天下受苦的百姓,已有千千万万……”
沈明瑜没能继续说下去。
面前的人,神情淡漠而疏离,却又透着某种迫人的危险。
看着这样的薛景寒,他甚至无法唤一声怀夏。
沈明瑜捏紧书卷,指甲泛白。他想要逃离沉默的氛围,抬手去抓茶壶,不料撞翻了案几边角的杯子。
茶杯碎裂,有水沫溅在薛景寒衣摆。
沈明瑜道声失礼,顺手拾捡砸碎的瓷片。锋利的边缘割破指腹,鲜血顺着纹路蜿蜒至掌心。
薛景寒注意到他受伤,提声呼唤宫侍进来。
“不妨事。”沈明瑜拿帕子擦了擦手上的血,“我向来如此,很容易磕磕碰碰。许是不晓得疼痛的滋味,便大意了些。”
薛景寒道:“殿下身体金贵,原该谨慎对待。”
“不提我了。”沈明瑜不甚在意地摇头,顺其自然转移话题,“怀夏也得多多保重。近来见你神色不大好,勿要太过操劳,以免积郁伤肝,落下病根。”
薛景寒笑意不及眼底:“谢殿下关心。”
关于郡县赈灾事宜,他们没有再谈。
离宫之后,薛景寒登上马车,吩咐道:“去丞相府。”
在辚辚车行声中,他缓缓阖眼。杀戈掀帘进来,跪坐禀告:“公子已经抵达北地郡。”
公子这称谓,自然指苏戚。
月前,苏戚不告而别,待薛景寒察觉时,早已远行百里之外。
他千算万算,没想到苏戚会跟着苏宏州离开。也怪他,忙于政事,对苏戚给予了过多的信任。
他竟然真相信,苏戚愿意呆在京城,愿意陪伴着他。相信苏戚会听他的话,为了他,宁愿打消外出的心思。
多么……自作多情。
苏戚始终是苏戚,不会为任何人改变活法。当初在白水县,她已经明确说过,如果他不能接受她的性子,随时可以分开。
薛景寒不愿放弃苏戚。相处的时日里,他尽力妥协,扮演着宽容而行止有度的情人,给她自由,给她机会,甚至打算改革官制,让她知道成亲也不会禁锢住什么。
他用嫉妒,换来苏戚的亲近;用体贴与温柔,暖化她的心肠。
于是他得来了更多的陪伴。甚至于乌山地动,疫病肆虐,苏戚都受他哄劝,没有离开京城。
然而,也仅止于此了。
薛景寒神色冰冷。他看着跪坐的杀戈,视线落在虚空处,茫茫然深沉而孤寂。墨画的眼眸里,下着永无歇止的大雪。
有声音在身体里窃窃私语,用着冰寒而偏执的语调。
——你就不该纵容她。
——什么温柔,什么克制,你所有的忍耐退让,都无法让她留在身边。你只有一个她,可她心里有太多值得关照的东西。
——公平吗?不。你本该做得更利落些,斩断她的牵挂,折损她的信念,让她只能看着你,心里只有你。依附你,爱慕你,全心全意。
——这才叫公平。这才是……你真正的夙愿。
“住口。”
薛景寒从喉咙里挤出艰涩的呵斥声。
杀戈愕然,不明白他何出此言:“大人?”
薛景寒挥手,示意杀戈出去:“没什么,你退下罢。再有苏戚的消息,随时来报。”
只剩一人的车厢里,他用力按住额头,逼迫自己冷静下来。
平心而论,苏戚没有什么错。她本来就和自己不一样,活在日光里,所以总有许多美好的念头。
他喜欢这样的她。
可他又想吞没这样的她。
特别是,当她没有把他放在第一位的时候。
马车在丞相府前停下。薛景寒下车来,一眼望见大门口的程易水与章安星。两人正在议论着什么,见丞相现身,立即躬身行礼。
薛景寒没有说话,简单回礼,抬脚往里走去。他和这两位侍曹来往不多,平常见面机会也少。
哪知程易水在身后突然开口,朗声道:“恕下官冒昧,薛相可有治灾救人之良策?”
这话问得突兀且失礼,薛景寒没有回答的必要。
他没有放缓脚步,自顾自前行。
程易水追上来,颇有种不屈不挠的气势:“下官相信,薛相若要赈灾,定能比姚大人做得更好。如今天下苍生苦不堪言,薛相缘何作壁上观?”
旁边的章安星脸色唰地变白,似乎没想到这位同僚说话如此尖锐不客气。
薛景寒停步,微微侧过脸来,不带情绪地看向程易水。
“程侍曹,我提拔你进丞相府,是看中你机敏聪慧,兼有才学傲骨。但你这份傲气,一旦用错地方,就显得愚不可及。我不希望,年纪轻轻的程侍曹,尚未施展一身抱负,便因言获罪,成为他人的笑柄。”
程易水面皮一僵,挤出个勉强的笑容:“谢薛相提点,下官自当学会慎言。”
没等薛景寒做出反应,他紧接着说:“但薛相与别人不同,比起委婉温吞的暗示,更想听毫无掩饰的真话罢?下官也只敢对薛相说真话,因为只有在您这里,下官不会‘因言获罪’……”
他目光坦诚,毫无畏惧之色,言语中却饱含着尊敬与信任。
薛景寒不置可否地扯了扯嘴角。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苏戚交往的人,总有一两分类似的脾性。
“方才言语冒犯了。”程易水俯首,“下官恳请大人接手赈灾事宜,救万民于水火。”
薛景寒淡淡道:“接手?”
程易水心知这个词用得不妥当,可他说的是实话。姚承海忙碌数月,灾情并未得到明显缓解,民怨沸腾难以抑制。长此以往,天下势必大乱。
如今最紧要的,就是让薛相接过重任,大刀阔斧重新施行新政。
“朝堂并非只有我一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每位臣子都该尽到自己的职责。姚承海位列三公,自有出众才干,否则也不会承担赈灾重任。”薛景寒难得对程易水多说了几句,“若姚大人有困顿之处,需要用到薛某,随意开口便是,我如何会推辞?”
他在等。
等姚承海主动求助。
这个奸猾精明的老人,总想着中立看戏,待薛景寒与卞文修斗得两败俱伤,再来收取渔翁之利。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薛景寒把赈灾的任务拨给姚承海,就是想把他拉下水。逼着他站队,逼着他欠自己恩情。
从一开始,薛景寒就不看好姚承海的办事能力。
他想要的,是姚承海手里庞大的人脉。姚家根基深厚,与诸多世家有长期往来,交情非比寻常。
赈灾,是薛景寒设的一个局。
姚承海身在局中,无力挣脱。而其他人,亦是如此。
薛景寒等待着,等姚承海撑不住的时刻,等民怨抵达极限。到那时,他再出手,去挽救倾颓的大衍。
对于身处绝境的人来说,这是何等重要的救赎。
所谓名望,人心,唾手可得。
薛景寒望着程易水。他想,如果这些个赤诚简单的年轻人,知晓他真正的面目,会怎样呢?
他们把他当做至高之明月,却不知他是肮脏泥泞里生出来的食人花。他枉顾苍生社稷,算计着一切,并且对人间悲欢离别无动于衷。
“再等等罢。”他说,“薛某并无通天能耐。赈灾之事,若我能尽一份力,自然不敢推辞。”
程易水表情一松,只注意到薛景寒后半句话,却忽略了所谓的“等”。
从乌山地动到现在,丞相的做法都很稳妥,难以让人挑剔毛病。他的等待如此不着痕迹,几乎没谁察觉他真实的用心。
不……
或许,有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