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楼深处,幽玄静室。
外界因观澜台论道而掀起的波澜,似乎并未能穿透这艘巨舰的壁垒,影响到此地的静谧。
穹顶模拟的周天星斗依旧按照玄奥的轨迹缓缓运行。
投落下清冷而永恒的光辉。
东皇太一依旧是一袭宽大黑袍。
面容隐于毫无表情的黑色面具之后,静坐于星图中央。
仿佛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
他周身气息缥缈难测,如同深渊,又似星空。
令人无法揣度其心思。
月神静立一旁,轻纱遮面,眸光低垂。
如同月下雕塑,沉默不语。
然而,这份寂静很快便被打破!
星魂,这位年纪轻轻便已位列阴阳家左护法的天才少年,迈着略显狂放却又带着独特韵律的步伐,走入了静室。
他那双犀利的眼眸中,此刻燃烧着毫不掩饰的兴致与一丝跃跃欲试的锋芒!
他对着东皇太一的背影,微微躬身,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越与自信,打破了沉寂。
“东皇阁下,外界关于那孔雀王朝佛法,以及其欲力压百家之狂言,想必您已知晓。”
东皇太一并未回头。
甚至连一丝气息的波动都未曾改变。
只有那低沉而带着奇异回响的声音,如同从九天之外传来,在静室中缓缓荡开。
“嗯。”
一个字。
平淡无波。
听不出丝毫喜怒。
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星魂似乎早已习惯东皇太一的这种态度。
他直起身。
嘴角勾起一抹带着邪气与傲然的弧度。
“属下以为,此等外来之学,竟敢妄言凌驾百家之上,实属不知天高地厚。”
“我阴阳家传承上古,洞悉阴阳变化,掌控星辰之力,岂是那等蛮夷之术可比?”
他顿了顿,眼中锐光更盛,主动请命!
“属下愿代表我阴阳家,前往那观澜台,参与此次交流。”
“一来,可亲自掂量掂量那所谓佛法的斤两。”
“看看其究竟有何倚仗,敢如此大言不惭。”
“二来,也好让我阴阳之术,在此番百家汇聚之盛事中,一展锋芒,让世人知晓,何谓天地至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甚至带着一丝挑衅与碾压的意味!
对于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以及对阴阳家学说的极度推崇。
让他对这场论道充满了兴趣。
更将其视为一个宣扬阴阳家威名的绝佳机会!
静室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
月神微微抬眸,看了星魂一眼,目光深邃,依旧未发一言。
而端坐于星图中央的东皇太一,那隐藏在面具后的目光,似乎微微流转了一下。
他依旧没有转身,只是那平淡到极致的声音再次响起。
只有一个字。
“准。”
没有多余的叮嘱。
没有形势的分析。
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许可!
仿佛星魂前往与否,论道结果如何,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不起他心中半分波澜。
得到准许。
星魂脸上那抹邪魅的笑容更加明显。
他再次躬身,“谢东皇阁下!属下必不辱命!”
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带着一身凌厉而自信的气势,大步离开了静室。
静室内。
重归寂静。
唯有星轨运行。
无声无息。
……
渭水之滨,观澜台。
此地,本是咸阳一处登高望远,观赏渭河风光的胜景。
今日却人山人海!
被前来围观这场前所未有之交流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喧闹声、议论声、小贩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
如同鼎沸!!
人们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
目光都聚焦在观澜台中央那片特意清理出来的空地上。
空地一侧。
那些来自孔雀王朝的僧侣们,已然就位!
他们并非站立。
而是各自盘膝坐于一个个雕刻着莲花纹路的低矮石台之上。
姿态固定,双手结着奇异的手印。
他们身披的暗红,赭黄僧袍在风中纹丝不动。
头顶光洁。
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竟个个紧闭双目!
面容平和到近乎漠然!
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对外界那震耳欲聋的嘈杂喧嚣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这份定力!
这份超然!
让不少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百姓,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异样之感。
就在这万众瞩目之下。
一群身着万世书院制式青衿的年轻学子,在几位教习的带领下,神情肃穆,步伐坚定地走上了观澜台。
他们代表着大秦年轻一代的学术力量。
也是最先按捺不住,欲要与这外来佛法一较高下的先锋。
为首的。
是一名在书院“策”科龙虎榜上名列前茅,以辩才和博闻强识著称的学子。
名为陈野。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些许紧张。
对着那群依旧闭目端坐的僧侣朗声开口,执弟子礼。
“晚辈万世书院学子陈野,携同窗,特来请教诸位大师之学!”
他的声音清越。
试图穿透周围的嘈杂,传入僧侣耳中!
然而。
那些僧侣依旧如同泥塑木雕,毫无反应。
只有坐在最前方,一位面容枯槁,皱纹深刻如沟壑的老僧,眼皮似乎极轻地动了一下。
但并未睁开。
陈野见状,也不再等待,直接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引用的正是儒家经典!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敢问大师,依贵教之见,这‘诚意正心’,当作何解?与贵教修行,可有相通之处?”
他试图找到双方学说的连接点,进行辨析。
那枯槁老僧依旧未睁眼,嘴唇却微微开合,一道平和、缓慢,却带着某种奇异穿透力的声音,如同溪流般流淌而出,清晰地盖过了现场的嘈杂,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他并未直接回答“诚意正心”,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切入。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开场两句,便带着一种迥异于中原学问的宇宙观!!
他不谈修身齐家,而是直指万法本源、因缘!
他继续缓缓道来,声音不带丝毫烟火气,却仿佛蕴含着某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世间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生,亦随因、缘离散而灭。”
“此身亦复如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虚幻不实,何来恒常之我?”
“既无实我,众生执着之意与心,不过是无明烦恼所生之妄念罢了。”
“诚意正心?”
老僧的声音依旧平淡。
“不过是于妄念海中,再添一重执着。”
“我佛法门,首重‘观照’。”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洞彻此四大真理,方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何须正之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