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婶子的女儿叫王杏儿,六年前嫁到了隔壁县的梨花村。
从石岗村到隔壁县的梨花村驾车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他们天不亮就从石岗村出发。
由于骡车后面还拖着一个板车,板车上还载着王婆子这季粮食的收获。
因此,他们走的并不快。
天色渐晚,他们才看到永丰县的影子。
“王婶子,你快看看我们到永丰县没有?”
“到了,我们已经到了永丰县的境内我了。
再走一个时辰,就能到杏儿嫁的梨花村了。”
今天辛苦晴空了,看着晴空疲惫的样子,周潇潇心中十分不忍。
她停下骡车,走下去喂给晴空一些营养剂,才重新返回骡车。
“天色快暗了,你们坐好,我加快速度,争取早一点儿到。”
“踏踏踏,踏踏踏……”
周潇潇到达梨花村的时候,月亮已经当空照。
梨花村是一个大村子,周围种满了梨树,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梨。
但是,前两年的干旱和雪灾,让梨树基本都死完了。
现在的梨花村主要靠贫瘠的土地过活。
他们没有水田,只有丘陵山地。
因此,能够种的也只有玉米之类的作物。
这段时间,他们刚刚把玉米收获。
但是产量并不高。
因此,整个梨花村都没有丰收的喜悦。
反而为接下来的一年发愁。
“王婶子,这就是梨花村吗?”
“对的,这就是梨花村。”
“那你还记得杏子姐姐在住在哪里吗?”
“记得记得,你按照我指的方向走就不会错。”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院外。
这户人家的院墙修得又高又大,一看就知道比较富裕。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接纳王婆子祖孙三人。
周潇潇想到这些,还是有一些担忧。
“我去敲门”。
王婆子一到,就立马兴奋地跳下了骡车。
“扣扣扣……”
“是谁呀?”
“是杏子的声音,是杏子的声音。”
王婆子自言自语完,立马朝着院中高声回道:“杏子,是我,你快开门。”
在院中洗衣服的王杏子闻声不由得心中一紧,这声音好像她阿娘的声音。
她将湿润的双手随意地在身上擦了擦。
然后,快步走来将院门打开。
当她看到王婆子的一瞬间,她惊讶不已。
这是自她出嫁六年来,第一次见到王婆子。
她哽咽道:“阿娘,真的是你,你怎么来了?”
王婆子看到王杏儿的一瞬间,也十分的感伤。
“我的杏子诶,我可算见到你了。”
“阿娘,你这是怎么了?
你怎么哭了,你可别吓我。”
“我没事,我没事,我就是看到你激动,看到你激动呀。
杏子,你最近过得可还好?”
“阿娘,我过得挺好的,大山他对我不错。”
“那就好,那就好。”
王杏儿的婆婆吴婆子,为了节约油灯,天一黑就睡下了。
刚刚王婆子的敲门声她也听见了。
她一直留意着门口的声响。
但是时间过去片刻,也不见王杏子返回,她不由得着急起来。
她起身下床,朝着院中走去。
“杏子,是谁来了?”
王杏子闻声,赶紧擦了擦自己脸上的泪水,对着身后的吴婆子说道:“婆母,是我阿娘来了。”
吴婆子闻声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同时,嘴上也不留情面的埋怨起来。
“你阿娘她来干什么?”
吴婆子的这番话,直接将兴奋的王杏儿弄郁闷了。
眼看王杏儿的泪水又要夺眶而出,王婆子赶紧拍了拍王杏儿的手。
她越过王杏儿,走到吴婆子的身旁。
“亲家,好久不久。”
“是呀,确实好久不见,我记得我们上次见面可是六年前的事了。”
“亲家,你说的没错,确实是六年前的事了,这时间过得可真快。”
吴婆子不想再和王家有所牵扯,直接说道:“你今日来我家干什么,我丑话说的前头,我可没有粮食接济你们。
你们家将杏儿嫁给我们家的时候,可是说好了老死不相往来的。
我想你们家也是信守承诺之人,不会违背自己之前说下的话。”
“是的亲家,我们不会违背。
我只是路过这里,来看看杏儿。”
“既然人看了,你就快点离开吧,我就不留你了。”
吴婆子说完,便想转身返回厢房。
王杏儿急忙拦住了吴婆子,“婆母,这天都黑了,就收留我阿娘一晚吧,要不然她也没别的地方去呀。”
吴婆子闻言,狠狠的瞪了王杏儿一眼。
“我是你婆母,你竟然敢出言顶撞我?”
王杏儿闻言瞬间畏惧起来,“我不敢,我不敢……”
不一会儿,厢房里响起了一道小娃的啼哭声。
“大壮醒了,你快进去看看。”
“婆母,可是我阿娘……”
“你阿娘这么大个人了,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不用担心。”
“婆母……”
王婆子不想王杏儿为难,也不想王杏儿和吴婆子闹僵。
便笑着对王杏儿说道:“杏儿,你去忙你的,就像你婆母说的,我这么大个人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王杏儿闻言,心中着急不已。
她阿娘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
而且这天都黑了。
他阿娘还能去哪里?
她可不能置之不管。
她想到了她的夫君,吴大山。
于是她对王婆子说道:“阿娘,你在这里等等我,千万别走,我进屋去哄哄大壮就出来找你。”
王杏儿说完,就快步朝着厢房走去。
吴婆子一看到王婆子就想起曾经迎娶王杏儿的场景,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
她家大山天生腿残,年过二十,在附近的十里八村都说不上媳妇,这可把她着急的不行。
她恰巧听过路人说,隔壁县石岗村的王家在卖女儿王杏儿,她瞬间就起了心思。
想把王杏儿买回来做儿媳妇,把吴大山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于是,她就带着人去想看起来。
这一看,她就喜欢上了勤快懂事的王杏儿。
但是,王杏儿的娘家人却让她很讨厌。
尤其是那个王老太。
为了她的大山,她同意了六两银子的高价彩礼。
但是没想到,在临出门的时候,王家又变本加厉,多要了她二两银子。
这可把她气的不轻。
这么多年来,她之所以磋磨王杏儿也是因为这二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