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新莽、北魏。
踏在汉魏洛阳城遗址之上,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低声静气,似怕惊扰了这块厚重的土壤。
从牡丹园出来后,金珊珊一行四人,又去了不远处的汉魏遗址。与陈天骄、高俪不同,金珊珊、夏至清都不是第一次来,但每一次来访,心情都各不相同。
近年来,汉魏遗址一般不对外开放。因为夏至清曾亲自来此调研,算是熟门熟路,这才畅通无阻。
“我来过两三次了,只是,那时不知道你就是洛阳人。不然……”夏至清不无遗憾,牵着金珊珊的手,低声说。
“不然?”
“不然,我们可以一起看呐。”
金珊珊抿唇笑:“现在,不就在一起吗?”
“对!现在!”夏至清捏紧了她的手。
高俪走在他俩身后,轻声笑道:“前面秀恩爱的两个人,能不能走快点?”
陈天骄也附和道:“就是,就是!”
“不能。”金珊珊扭过头,给她做个鬼脸。
“哼!秀恩爱谁不会?”陈天骄皱起鼻子,也牵住了高俪的手。高俪便不再取笑金珊珊两人,只随着金导游的步伐慢悠悠地走。
在黄茫茫的土地漫步,依稀可见平方形状的外郭城。
早年,遗址的南城墙曾被洛河水冲毁,其他三面保存尚好。城墙之外,部分路段还能看见护城河的遗迹。而在城墙之内,阊阖门、太极殿、金墉城、永宁寺塔、太学遗址,是主要的看点。
想起夏至清讲过的课,金珊珊说:“早些年,我还去过永宁寺塔,但对此研究不深。你上课,却把历史和建筑说得很透。”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怎么说的来着?”
“专业人说专业事。”
夏至清难得自恋一回,不料却被陈天骄听了去。
他便好奇地问:“说什么了啊?”
“说北魏建筑,有一种‘土木合构’的建筑方式。《洛阳伽蓝记》说……”
“qie蓝?”
“对,”金珊珊翻了个白眼,“不然,难道是jia蓝?”
陈天骄汗颜:“语文不好,语文不好……见谅。”
“《洛阳伽蓝记》中说,‘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在永宁寺塔的考古发掘中,工作者们还真的发现了证据,塔心里果然有木柱的碳化成分,那下面,还残存着没烧完的木柱……”
夏至清夸赞道:“记性不错。”
陈天骄听得入神,顿时把丢脸的事抛诸脑后,对此生出兴趣:“一会儿看见永宁寺塔的遗址,夏老师可得多跟我扫扫盲。”
“岂敢,岂敢,交流而已。话说,永宁寺塔北距阊阖门仅一里之隔——我们先前经过的就是阊阖门。永宁寺塔的东面,就对着洛阳城中轴线铜驼大街。在当时乃至是后世,永宁寺塔都是最高的寺塔,毕竟是皇家寺院。所谓‘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37米左右!塔寺里的装饰很华丽,以锦绣绕柱,红漆涂门窗,门上还有五行金钉,金环铺首。这简直是人间杰作!只可惜,那把天火……”
感慨之间,但听金珊珊一声“到了”,陈天骄、高俪纷纷望去。
在洛阳博物馆中,他们曾看到过复原模型,对比之下,眼前的遗址不禁令人心惊。
“每面各层,皆有三门六窗。塔刹之上,有金铃、金宝瓶。其下有铁索四道,伸至塔寺四角,铁索上也悬着金铃。”高俪想象着当年的光景,“要是吹起风来,一定很动听吧。”
“嗯。”金珊珊道。
“《洛阳伽蓝记》中说,有僧人因见无法挽救火势,竟然投火而去……”夏至清沉浸在伤情中,“可惜,可惜……”
说及此,四人都沉默了,望着焚烧过的遗址,各自沉吟。
这次自发的“考古活动”,以金珊珊的一句“文明遗存,存之不易,我们文博行业的人,有义务承担起传承之责”为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