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尾声】
灵犀无翼2023-06-30 09:381,567

“大家好,我是金陵电视台的记者姜雯。在我身边的,是我们电视台的导演慕容白先生。”【注1】

姜雯一身利落职业妆,笑容极有亲和力,拿着话筒,站在江宁饰博外。

慕容白也笑容满面地立在她身旁,对着镜头招呼道:“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演,姓慕,名容白。”

“今天,是国庆节的第一天,也是江宁饰博新展《光阴逆旅:日本金缮在中国》开展的首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展览的人气很高,才早上九点多钟,就已是人头攒动,观者如云了。下面,就让我和慕导,带着大家一起云看展吧!”

剪辑过的镜头,省去了入馆的那段路,直接来到临展厅的门口。

以展厅为中心,左右贴出巨幅的宣传海报,风格不相一致。

左边的海报,印着日式金缮器物的照片,背景配以樱花、鸢尾花等图案,显得日式风情十足。

右边的海报,则印着饰博修复师及志愿者所修复的器物案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上砌敦煌飞天的建窑黑釉茶盏,和一块镌镂着祥云的太湖石。

前者精巧而辉煌,后者则将传统纹样融于本来断裂的太湖石之中,平添了一份袅袅仙气。

姜雯从未见过这样的金缮作品,立马兴奋起来,连声音都在发颤:“图片再好,不如实物。观众朋友们,请与我一道进入展厅,来看看我们的修复师,是如何将日本金缮工艺,融入到本土中的。”

虽然急于看到这两件有趣的展品,但姜雯却能耐着性子,从展厅的第一单元逐次讲起。事实上,从刚踏入展厅开始,姜雯便被另外一个场景吸引住了。

她示意摄影师把镜头打向天花板,介绍道:“展厅的打光非常特别。本是封闭的展厅,却有着通透的质感,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来看一下展厅的玻璃天花板。据我分析啊,玻璃天花板上,有专门的打光灯。这应该是为了模拟日光。人造的日光,透过玻璃天花板,把光影投到地面,再加上玻璃上仿制的金缮纹路,投到地面的光影,便也有了曲折有致的意蕴。这个构想,真的太妙了。待会儿,我还想去采访一下策展人,听听他们的说法。”

继续往前走,边走边介绍。到了第四单元,姜雯总算看见被安置在独立展柜中的两件展品,忙往前走了一步:“现在,我已经找到了这一只金缮建窑黑釉茶盏。摄影师,麻烦给一个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之下,金缮建窑黑釉茶盏的形貌,立体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姜雯结合着展牌,解说道:“修复师金珊珊老师,在日本金缮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圆雕技法融入进去,在黑釉茶盏残缺处的最上方,塑出了一个立体的飞天雕塑。这种做法,我个人认为,十分生动有趣,大大提升了黑釉茶盏的审美价值。从中,不难看出,金老师的基本功和创新力,都非比寻常。我听说,金老师曾研习过佛教造像的翻制。可以想见的是,这段经历,对她能塑出立体飞天的造型,大有裨益。”

“小姜,有观众提问。”慕容白把手机递给她看。

姜雯看了一眼,对慕容白点点头。

她的文物知识本就丰富,这类提问,对她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刚刚,有观众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姜雯笑如和风,“说,茶盏本来端庄朴素,现在弄得这般花哨,是否有修饰过度的嫌疑。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

“首先,宋人的建盏多为黑色,原因无他,只是为了斗茶方便。那么,什么是‘斗茶’呢……”

解说完毕后,姜雯又说:“但须注意的是,我们眼前的这只建盏,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用性,它只是作为一个供我们设计者,发挥创造力的胚体……”

“不,不只如此,”隔着屏幕,袁媛对直播回放的记者说,“这件作品,还代表着我和嫂子对爸爸的祝福。”

火锅店里,夏至清、金珊珊和袁媛一起看着直播回放。

夏至清说:“小媛,这一点,姜记者肯定不知道。”

“是的,她不知道,别人也都不必知道。”袁媛缓缓地说,话音里却并无哀戚之意,“我爸爸,一定在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地方,含着笑……”

她看了看火锅里翻滚的毛肚、肥牛肉,续道:“含着笑,看我们吃火锅。”

光阴逆旅,人生如寄,万物皆有缝隙。

但,总会有光,如金子一般,穿墙破壁,照进生命逼仄的角落。

——————————————

【注1】姜雯,为笔者“文博三部曲”另一作品中的配角。

继续阅读:第116章 【番外一】 匠人,匠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金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