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复室里,王菁菁、宋雅丽都在忙着手头的工作。
变形的簪脚,在王菁菁的整治下,渐渐复原如初。宋雅丽则用戴手套的手,托着变形的金片,先试着掰开一些,而后却不敢再动。
想了想,她把金片放进盒中,从修复室的书架上,抽出一册图册,翻看起来。找不到灵感的时候,翻查修复作品,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这本厚厚的图册里,全是印的近年来最经典的金银器、金银首饰的修复案例。
宋雅丽首先翻到“江口沉银文物复原”部分。
文物的来源,与历史上的一个掌故有关。传说,在公元1646年初,肃亲王豪格领着清军攻打成都。张献忠自知不敌,便携着金银财宝,带着数十万人军民沿江撤退。到了彭山江口,张献忠遭到了明将杨展的火攻,已知必败的张献忠,一怒之下,将其金银财宝沉入江中。
江口沉银的故事,由来已久,但向来被认为,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但没想到,终有一日,传说被证实为历史。
近年来,四川彭山决定投入十亿资金,用以修建江口沉银博物馆。大手笔的前提是,打捞出的文物,要得到最妥善的修复。
听金珊珊说,她的老师高盛,当年便曾参加过这个修复项目。
据说,“江口沉银文物复原”工作,将会参评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获奖概率很大。【注1】
“本着最少干预的原则,我们还原了历史。目前已累计修复了80余套文物,涉及各种品类,基本可以较完整和全面地反映明代社会各种信息。”修复项目的代表说,高盛对此也深以为然。
跃入眼帘的,先是造型优美的桃形金杯、雕工精细的银碗。
宋雅丽见那金杯上还有小小的缝隙,不禁想起“修旧如旧”的古训,还有那位前辈所说的“还原历史”。
原来,为了方便携带,或是只为了充作军饷,张献忠把他从明代藩王、富户那里劫来的金银财宝,都砸得扁平变形……
“暴殄天物!”认真看图册的宋雅丽,不免有些上火。
2
微信突然响了。
宋雅丽本来不想理会,但听微信又响了两声,担心有人有急事找她,便净了手,打开微信去看。
三条微信,都是金珊珊发来的,一张图,两条文字。作为艺术方面的从业者,宋雅丽自然是先看图的。打开金灿灿的饰品图,赫然眼前的,是一个已经修复好的护甲。
护甲很薄,是用金片卷成的,做成指甲的形状。极具匠心的是,在护甲的尾部特意留了一个细细的弯成螺旋状的长条。如此一来,戴在指头上,便能任意调节大小。这和很多指环的设计相近。
可是……
宋雅丽脸色却沉了下来。
做修复这一行,也有五六年了,她从未见过这样的护甲……尽管她一看就知,这是一个护甲。那么,金珊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旋后,宋雅丽又把目光投向置在盒子里的金片。那一小片皱巴巴浸着铜绿的金片,她一直嫌它颜色黯淡,但此时却觉得它格外刺眼。
王菁菁见宋雅丽不吭声,一直盯着手机上的图片,也瞥了她一眼。
她二人坐得不远,照片又是处于放大的状态。凭着王菁菁的良好视力,便看了个大概。
对此,宋雅丽毫不知情,怔怔地想了一会儿,才点了回去,看起微信文字来。
“好看吗?”
“我知道这是什么了?这是一个鲜卑贵妇的金护甲,也可以叫做金爪。”
正在看时,金珊珊又发了一条过来,说:“你怎么不回我微信呀!既然搞清楚了,你那只便照着这个样子修复吧。”
霎时间,宋雅丽脸色惨白,毫无血色。
接到这对金片的修复任务,金珊珊、宋雅丽都是一头雾水。适好金珊珊又要隔离,无法一起研究,二人便决定每人拿一只去研究,谁有了头绪便及时跟对方交流。万未想到,自己又落后于人了。
王菁菁见她这副情状,忍不住慰问一句:“怎么了,丽丽?不舒服吗?”
“哦,”宋雅丽从迷思中猛醒过来,勉力笑道,“没有,我亲戚来看我了。”
“怪不得没有血色。”王菁菁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快吃午饭了。你就在这里别动,我去给你打一份猪肝汤来补补,好不好?”
“谢谢王姐。”
说罢,王菁菁便拿了两个饭盒,径自出了修复室。
前脚刚走,宋雅丽便像满血复活一般,净了手便开工修复金片。
运气着实不好。
这是宋雅丽展开金片后的第一反应。从修复效果来看,金珊珊的那一片虽然蜷曲变形了,但却是完整的,而自己的这一片,里面却有破损之处,还须特别处理才能复原如初。
不过,转念一想,宋雅丽却恢复了信心,暗道:我堂堂金器修复师,还怕修不了这个小件?
于是,等到王菁菁打饭回来时,宋雅丽已给金护甲定了型。
王菁菁假装不知宋雅丽抄了作业,夸赞道:“闹了半天,原来是一个护甲。”顿了顿,又问:“我记得,这是出土于鲜卑人墓葬的,那时也有护甲吗?我是闻所未闻。”
宋雅丽脸红了一下,转瞬间却哈哈一笑,说:“我也是刚刚才查到的。”
王菁菁微微一笑,只说:“赶紧喝汤吧。该凉了。”
——————————————
【注1】2021年10月20日,“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最后,终评委员会遴选出“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江口沉银文物复原”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