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十二章】金缮建窑黑釉茶盏5
灵犀无翼2023-06-29 18:021,615

5

“周馆长,你看这两只碗,怎么样?”

进了周赟的办公室,金珊珊献宝一般,拿出两只修缮过的碗来。

一只碗,与高盛送江天晓的藤缮碗为同款;另一只,则是一只类似于金缮的青花瓷碗。

介绍完了藤缮,金珊珊又说起了这只瓷碗:“从技法上说,像是金缮,但严格说来,应该叫‘呼缮’。”

仔细看去,被金线弥合在一处的碎片,颜色、弧度、厚度、形状大致相当,但花纹却“出卖”了它的真实信息。

周赟顿时来了兴趣,问:“这些碎片是来自不同的瓷碗吧?”

“对,以一个缺损不太严重的瓷碗为主体,再用其他瓷碗上的碎片来进行拼合,要的就是一种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美。”

“哪有难么巧,刚好有适合的碎片?”周赟蹙起眉。

“巧合的可能性,有,但肯定不大。更大的可能性,是故意摔碎两个碗,再去寻合适的瓷片,进行拼合。当然,如果还是不合适的话,只能再手动敲一敲,使之相吻合了。”

“这劲可费得大了,”周赟又看向呼缮青花瓷碗上面嵌的红宝石,“这嵌宝工艺,和我们的传统工艺区别不大啊!对于他们来说,这叫‘为我所用’吧?”

碗沿之上,以黄金为料,制成一个花托,红宝石就嵌在花托之中,与那淡雅的青花、如地图般延伸的金线,构成既突兀又和谐的奇妙组合,冲击着观者的视线。

“所以,尽管这只碗花费不菲,我还是把它买回来,进行研究。”

周赟爽快地说:“这个好说,我给你报账。”

金珊珊捂嘴笑道:“那成!”

“来,说说看。既然一衣带水之国,能把我们的工艺拿过去用。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洋为中用’呢?”

“传统的金缮作品,求的是一个‘修旧如旧’,不推崇过度修复。这和我们修复文物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原本也以为,我们很难再有所创新,直到我和老师发现了藤缮、呼缮作品。原来,我们既可以像藤缮作品一样,追求修复的立体感;也可以像呼缮一样,追求一种独特的异趣。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尝试,想要将中国元素,用富有立体感的方式表现出来。”

她把手机上的一张图,递给周赟看:“我们向京本惠子小姐,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已经修复了她的一件碎裂的藏品——北宋建窑黑釉茶盏。您看看。物件是她的,我就没带回来了。”

看过图片,周赟忍不住惊噫一声:“竟然还能这样修复!这风格,很中式!”

得到领导的肯定,金珊珊更是兴奋,忙说:“上飞机之前,我刷到了博物馆公号上的征集公告。我想,能不能再稍微改一改?”

“你说说看。”

“‘为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江宁饰博现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破碎但能进行拼合的瓷器、竹器、玉器、玻璃制品。有关征集事项公告如下……’。我觉得,还可以再添改一下。嗯,加上‘石头’‘木器’这四个字;还可以在‘玻璃制品’后,加上‘等日用器皿’。”

金珊珊指着他办公桌上,征集公告的原件。

“石头?”

“对,太湖石,都可以的。”金珊珊接着说,“因为,这次的特展很特别,用于金缮修复的物件,不一定是文物。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哪怕只是一只制作粗糙的陶碗,一只现代工艺的笔洗,也是可以的。”

“那行。如果这样写,愿意捐赠物件的人,可能会更多。”

“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捐赠是一种征集方式,收购、借展、复制,也都可以。但由于我们用于参展的作品,可能大多是对主人意义深重的东西,所以,不妨在其中补上一条:展览结束之后,主人可以拿回这个物件。当然了,因为我方投入了修复成本,对方应该承担一部分费用。”

周赟想了想,说:“这个主意不错。即便是在外面的金缮修复店去做,那也是要花钱的。”

“嗯,因为参展的原因,也能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收益。所以,物件的主人只需要支付一部分费用。我相信,他们是愿意参加的。”

“你说得不错。我同意。但有一个问题。征集日期截止到七月底,至少也有一百件。距离国庆节,只有两个月,你们两个修复组只有六个人,能不能完成?”

金珊珊指了指墙上“志愿者之家”的照片墙:“我们的初衷,是将金缮工艺本土化,以此来丰富中国传统金银修复工艺的手法和意涵。既如此,为何不让更多的人参与呢?”

周赟沉思片刻,拍板道:“我看行!”

照片上,正在为观展人讲解的郝闻,笑容格外灿烂,像是骄阳一般。

继续阅读:第111章 【第十二章】金缮建窑黑釉茶盏6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金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