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八月浮槎来,得知天上事。”
回味诗中的妙境,金珊珊沉入迷思之中。
这四款朱碧山造银槎杯,虽形态有异,人物动作神情也不尽相同,但整体造型却较为一致,都把槎的周身做出桧柏纹理,状如老树杈枒,极尽屈曲之美,衬得槎上的张骞仙气飘飘,不似凡间俗子。
也正因如此,金珊珊认为,埋首看书的造型,稍显俗套。
对于她将要仿制的馆藏于吴中的那一款银槎杯,金珊珊却是十分欣赏。
来到库房,将其托在手中细细赏看。
很快地,她确认,这只银槎杯是在铸后再加雕刻的,其头、云履部分,与故宫款的如出一辙,乃是铸成之后再焊接。槎杯的后背部,镌有铭文八字,为“至正乙酉朱碧山造”。
与第一二款银槎杯相比,这件作品倒像是做了一个融合,既像克利夫兰博物馆款一般,突出了张骞的圆腹,但“他”的衣衫却穿得较为齐整,和台北故宫款的相近。至于神情动作,则与克利夫兰博物馆款相近,但嘴唇却没有张开,右膝也微微曲起,便于他“安放”右手。
再次比对图片,可以看见,吴中区的这款银槎杯,与那三款截然不同的是,它的杯口较小。
金珊珊与博物馆的负责人讨论起这个话题,渐渐有了共识:这可能是因为,杯口小,酒液不容易倾洒;再者,杯口小了,便能为雕塑部分做一些“让渡”,令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想明白此节后,金珊珊先用专业相机多角度拍照,再拿起画板细心临摹,完全投入到了银汉迢迢、浮槎来去的神仙世界里。
3
出了博物馆,小雨霏霏。
打开手机一看,还不到五点钟,金珊珊开始琢磨起,去平江路坐船、听评弹的兴致。
哪知她刚坐上地铁,准备给夏至清打电话时,对方已给她打了过来。
“不至于吧?”金珊珊顿觉震惊,“你别吓我!”
“真的,”电话那头,夏至清抱歉地说,“我不想瞒着你,但你放心,我会解决好这件事的。”语声随电波传来,本就疲惫的声音,又添了一丝颤音,听得金珊珊心疼不已。
“好,那你去忙。保重身体。拜拜。”
“工作怎么样了?”
“挺顺利的,晚上十一点的火车。这会儿,想去平江路走走呢。”
“去吧,哦,对了……”
“嗯?”
“你要是去坐船,得注意一下。”
“还能把我摇到水里去?”金珊珊撅撅嘴。
“这个自然不会。不过,要是船婆婆给你唱歌,可别让她唱。”
“哈?”
“这是额外服务,你懂吧。”
“懂……”
挂了电话,金珊珊的心思却从平江路,蹿到了夏至清那儿。
那种狗血连续剧里才会发生的事,竟然落到他俩跟前,真不知夏至清有没有办法应对。
胡思乱想一阵,金珊珊努力甩开心事,下了地铁,直奔平江路。
眼见暮色渐起,雨势更盛,船家也没见踪影,金珊珊随便吃了一点生煎,便走进一家评弹馆,点上一杯清茶,打算放松放松。
琵琶声调、吴侬软语,缠绵入耳,却仍不失褒扬、讽喻之意。
一出《珍珠塔》,把相国之孙方卿和表姐陈翠娥的故事娓娓唱来,煞是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