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外汇劵
燕赵散人2021-05-07 16:203,040

  赵建军到了深圳并没有如他所期望的,立刻就找到生意做,一个新的环境总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首先交流就是一个主要问题,虽然大家都是中国人,可各自都会带有一些口音。毕竟新中国才建立三十一年,普通话从确定到推广也才二十五年,很多青年人还好一些。稍稍上了一点岁数的人,除了方言根本不会说别的。

  几千里的距离方言跨度足够让人崩溃,南北语音和各地俚语的用法,最初给赵建军带来了不少麻烦。人只要有了念想,心里有了追求的目标,许多困难都不会成为阻碍。这也就是老祖宗所说的“人定胜天”的道理。

  赵建军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在街头巷尾凑到三五成群的阿伯们身边,宛如鸭子听雷一般听人家闲聊。从最初的只能傻听、傻笑,到最后不管是倾偈也好、吹水也罢,赵建军都能游刃有余,而这整个过程,赵建军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天。甚至那些阿伯如果不看赵建军那魁梧的身材,都以为这个后生仔最初只是到了新环境害羞,而不是老家远隔几千里,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方言。

  解决了语言问题,剩下的南北饮食不适应还有温热潮湿的气候,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快速融入深圳这个新环境以后,赵建军才发现自己最初看到的破旧街道,并不是真正的经济特区。刚刚从宝安县升格成为深圳市的这块热土,只有靠近香港那边的一角才是特区,老区和特区之间是有铁丝隔离网分割的,俗称“二道关”。

  在老区这边,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其实和天海相差无几,农民种地、工人进厂,买东西要去供销社,没有各种票据有钱也花不出去。唯一比天海这个内陆地区让赵建军满意的地方,就是老区的街头巷尾能够看到摆摊的小贩。卖自家瓜果蔬菜的农民,休班在小溪河流抓了鲜鱼的工人,这些小摊贩卖的东西就可以尝试着盘盘价,当然价格高低是一方面,主要是购买方式更加灵活一些。可以没有票据只用人民币交易,价格上面就要高一些,或者用布票买鲜鱼,用油票买水果之类的。

  如果是在天海能够正大光明的摆摊,赵建军肯定会欣喜如狂。可这里是深圳,是赵建军抛家舍业南下几千里才来到的地方,仅仅是在街边练摊,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但是赵建军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的目光不断望向“二道关”的另一头,却没有贸贸然的深入,而是先打牢基础。

  衣食住行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赵建军能够和人交流只是最基础的一点,剩下的就要想办法先养活自己。宋雅给他带的体己钱,总共是一百九十三块五毛钱,各种全国通用的票据,节省一些够他使用三个月左右。

  古人说京城居大不易,因为古时候京城是全国高官富贾聚集之地,物价要比别的地方高很多。深圳的物价就让赵建军很是感叹,各种票据倒是没有“贬值”,一斤全国通用的细粮票还是能买一斤细粮,可为此付出的人民币,就要比天海高出三四倍。

  全国通用的各种票据赵建军也是坐吃山空,在深圳他可没有粮本,根本没有办法去粮店每月领票。这一切都是放在赵建军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赚钱是首要的,却又不能仅仅是赚钱,否则以后想要吃饭,都会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没有票据只有钱,在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不能生存的。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关键的还有一个“住”,赵建军没有公家单位,这次南下也是个人行为。所以他是没有单位开出的介绍信的,所以即使他想住那些价格昂贵的招待所,人家也不会给他开房间。而不同于那些深圳周边来打工的农民工,赵建军又不是来这里打工的,想找个工棚住都不行。

  所幸深圳的气候还不错,刚刚度过雨季这几天都没有下雨,白天温度很高,晚上的温差也不算大,除了蚊子多点,街角房檐下还算能睡得踏实。最后还是赵建军经常吹水的一伙阿伯,其中一位收留了他,这才让赵建军有了片瓦遮头。初到深圳露宿街头的这件事情,也让赵建军对于房子的执念更加深刻了三分。

  借住在二道关不远的一处二层小楼,房东阿伯是位老农民,自己独居住在楼上,赵建军则住在底层用木板隔开的一个小房间。已经到了深圳一个多月,赵建军还是没有任何实质进展,他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急,不要慌。可生存的压力却不断的向他涌来,赵建军不想灰溜溜的回去,也不想在这里像别的外来务工人员那样,找一个工地进去卖力气。

  虽然在深圳卖力气很值钱,工资比天海一个工人技术骨干每月的工资要高出许多,但这不是赵建军想要的生活。他不是爱惜力气不肯干活,如果好吃懒做当初也不会在金属厂第二苦的电镀车间,干得人人称赞。赵建军是觉得,卖力气并不能自我增值,甚至每卖一天力气就会减值一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总有一天是会年老力衰的。到了那个时候,又靠什么来赚钱呢?

  话说回来,当初来到深圳是为了什么?就为了来这里当一个力工么?赚得多又能如何呢,深圳的花销也比天海要高不是么。赚得多、花得多,扔下大着肚子的老婆,就为了在深圳多赚点、多花点,这也不是生意经。

  一筹莫展的赵建军睡在焖笼一般的小隔间,在成群结队的蚊子轰鸣中睡了过去,第二天一早挠着手臂和脖颈上的红包,再次出去在深圳街头转悠。转了一早上没有什么新的收获,看着街边有卖鲜鱼的小摊贩,赵建军摇了摇头,准备下午也去找个小河沟,弄点鱼先摆个小摊。赵建军从小的经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抱着一腔热血一头冲到了深圳。此时能够想到的生意,也就是父亲赵胜利之前教他的一手挖鱼窝子本事。

  虽然心里对摆小摊有些意犹未尽,可人生就是这样,好高骛远并不是什么褒义词。很多时候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或许这一步走了出去,马上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心里打定了主意,赵建军也不耽搁,去供销社挑拣了一把铁锹,想弄天海那种陶瓷管道,却怎么也找不到卖的地方。最后赵建军只能悻悻然的放弃,扛着铁锹去借住的小二楼后面不远的河沟,准备挖一个简单的鱼窝子。

  深圳周边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各种溪流河床有名有姓的就一百多条,赵建军来到河边下了几锹就觉得不太对劲。这地方的挖鱼窝子有点费劲,水多是不假,但河边却不像天海的护城河那样,都是黏土和淤泥,而是那种鹅卵石还有细沙为主。赵建军连着走了好几个河沟,发现河边的情况都大同小异。

  “嘿!我就不信了!一个大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赵建军骨子里的倔强也涌了上来,不知道为什么就要和这些河沟扛上了劲,就是想着要挖一个鱼窝子,抓点鱼明天好去街边摆摊。一锹锹下去全是沙子和鹅卵石,赵建军将沙子倒在河岸边,然后将鹅卵石挑出来,在坑边围拢起来,勉勉强强的弄出了一个鱼窝子。

  “突突突……”结果不等赵建军往鱼窝子里下料,就听到身后田垄上柴油发动机的声音。一个怪模怪样的拖拉机头,后面加挂着很大一个挂斗,叮铃咣当的冲到了河边。赵建军眼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弄好的鱼窝子,直接被震的散了架子,气得他脑门上青筋直跳。一个多月坐吃山空,委委屈屈的准备向现实低头,去街边先摆个小鱼摊。谁知道这边的水岸和老家又不一样,勉强弄出点模样的鱼窝子,又被这个冒冒失失的拖拉机震塌了,这股子憋闷就别说了。

  不等赵建军暴跳如雷,拖拉机的挂斗里面跳出来了四五个汉子,一个个虽然身量不高,却肌肉块隆起,一看就是经常干活的人,而且手中都拿着铁锹之类的工具。等到开拖拉机的小个子也下来,赵建军的怒火就消了下去,并不是他怕了对方人多,就这些小个子们别看手里有家伙,身上有肌肉,可真要冲突起来赵建军觉得自己一个人能打十个。

  之所以会消气,是因为那个开拖拉机的小个子,手里攥着一把花花绿绿的票子:“大只佬,今天干活的人少啦,我看你挖沙子很犀利,一起装车好啦,用这个跟你结算的啦!”

  赵建军认识对方手中那五颜六色的票子,那是一种叫做外汇卷的好东西,是能在供销社、粮店、国营饭店……等等地方随便花销的好东西。买粮食不用粮票、买布不用布票,甚至还能买到各种紧俏的电器和进口的烟酒、糖果、点心。

继续阅读:第96章 入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说说心里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