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章 陈氏家族的过去与现在
谁火2021-03-23 14:042,060

  海华这几年的变化,海华新贵陈源一家最有发言权。

  老先生陈源,此时已是东极城第一小学的校长。陈源原本是满清的旧知识分子,读了很多年私塾,可连秀才都没考上,一气之下全家搬迁到南洋。

  有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正是陈家的写照。

  他家到南洋,正好遇到马辰崛起。陈老汉二话不说,就加入了马辰体系。或许当初,就是为了找一口饭吃。

  而马辰的事业,却远不止给人饭吃。马辰实际上给所有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提供了一个改变的舞台。

  所以陈家一进入马辰体系,就受到了重用。长子陈平贵,当时就是马氏商行的掌柜,次子陈平有、三子陈平安,成为田庄的生产组长,可管理百人,四子陈平辉加入了海狼,五子陈平则进入学校读书。

  后来,陈平贵提精品粮油的副总,陈平有担任马氏印务的副总,陈平辉以20岁之龄,担任南华海军本土舰队旗舰海狮级巡洋舰舰长兼本土舰队副司令。

  而现在,这家人更是了不得。

  老先生陈源,本来还可以更上一层,譬如担任东极城文化与教育局长,但老先生说他陈家子孙已福报太多,他就当一个小学校长行了。

  长子陈平有,在南华自治领成立后担任南华自治领商业与贸易部副部长,当时的部长是代西华。海华成立后,又转任农业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部长是田友金。而田有金,可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在这个年代,农业是远比工业更有实力的一个部门。

  次子陈平有,现在是海华“环球印务集团”的董事长。这个集团,是以当年的马氏印务为基础,吸收民间资本,包括琦善投资的20万两银子,共同组成了一个本金1000万风元的超级集团。

  在这个文化传播还方兴未艾的时代,印刷企业基本上是暴利行业。两年以前“环球印务集团”就实现了200万凤元的年利润,仅琦善的20万两银的投资,每年就能分红5万凤元。当然,马辰给琦善的,除了分红外,还有股东该享有的各种报表、数据。

  三子陈平安,现在是“海华农业产业集团”的董事长。农业产业集团,包括农业产业化、田庄化、科学种田、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一体化的国有大型农业产业公司。它存在的目的,既要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又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有人或许会问,陈家老大是农业部副部长,老三又是农业产业集团董事长,这不是一家人可以串起来搞么?

  说这样话的人,是不太了解海华的体制。海华对以权谋私的人,将给予百分百的重处,再说这个任命任何时候都是可以改变的。

  四子陈平辉,此前就很风光,是本土舰队的副司令。这次在布局全球后,陈平辉被赋以重任,担任了海华海军直布罗陀舰队司令。

  不到24岁的舰队司令,在全世界绝无仅有。除非你是太子、王子之类的人物。

  最小的儿子陈平阳,此时正在南华大学读大二,而且课程门门优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南华大学,为了纪念此前的南华自治领,这所大学并没改名为海华大学。而且,以后也不会出现以国家命名的大学机构。

  陈家能有如此风光,一是马辰确实缺人,二是陈源诗书传家的品性,三是南华领域内做所有事情都是15%+的游戏加成。

  譬如陈平贵,年龄已四十界阶,此前读过一些书,考过秀才,但却没考上。在担任马氏商行掌柜期间,由于马辰采用的是现代统计与会计方法,陈平贵不懂就学,而且还买来商业方面的图书自学,其自身不但在几年时间内,通过了南华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考试,还通过了大学商科的学业考试,获得了“商学士”学位。

  陈平有与陈平安,见到大哥都如此努力,再加上父亲的教导,以及内心对南华的感恩心情,不进步才怪。

  至于陈唯英等7个第三代,同样表现出一种向上的态势,陈唯英已在读大学,而且和张大妮同在南华大学读书。其他人,则还在高中、初中、小学读书。

  如果说海华普通人的现身说法,让那些满清吃不起饭的人看到了希望,那么陈家发迹的历史,就让满清上千万读书人看到了希望。

  在满清不得志的读书人,本能地觉得,既然陈家都能获得如此高位,为何我又不行呢?而同样有成千上万的秀才、举人、军官等,只要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习惯,主动学习和融入海华新社会,事实上都受到了重用。

  即便少数志大才疏、只会说不会干的读书人,也能谋到一个企业管事、秘书或学校教习的职位,其生活比满清状态下不知好了多少倍。

  南华的记者们,早就全面采访了陈氏家族,并征得其同意后,出版了一本《陈氏家族的过去与现在》。

  过去,是从陈源的爷爷那一代人讲起,几代人在满清治下,虽然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可到头来还是被迫下南洋。

  但在南华,在汉人自己的政权下,现在的陈源一家,不但家庭、个人发展得很好,而且还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

  总结陈源一家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主要的经验有两条:第一条,要求变,不能抱着“祖宗规矩不可变”、“故土不轻离”的旧观念,世界很大,要敢于去闯。第二,人生要勤奋,读书要好学上进,工作也要好学上进,这样才能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当然肯定还有其他经验,但那些不说,有些套话。

  写陈氏家族的这本书,后来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效果,那就是陈源老家的亲戚、村邻等见到陈家发了,两个儿子都当了南华的“三品侍郎”,立即挨家挨户地串联,集体来投奔陈源老先生。

  当然,来投奔肯定没问题。但亲戚乡亲说“陈老爷,随便给我安排个事儿做吧,或者,我给您老当佣人行不行?”

  这就让陈源很恼火了。

继续阅读:304章 尹大光成了“尹老师”(春节快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