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章 大洋洲之战(12)
谁火2021-03-23 14:024,058

  1847年元月21日,华夏已进入腊月,数亿民众已在准备春节物事了,但在南半球的澳洲,却正是战争最火热的时候。

  这天,海华陆军001师、003师及其附属人员,包括上万名建筑工人,在国防部长、海华军副总司令武有力率领下,来到巴斯海峡。

  海华军决定,于23日早晨7点对墨尔本的欧洲联军发起攻击。

  巴斯海峡的金岛,堆满了海华军的军火、物资。

  马辰此次没有随军作战,但在东极城海华军后勤部x号仓库,马辰根据武有力和阿尔巴特等计划,早就兑换了足够将整个欧洲打下来的军火。

  这些军火,当然是此时海华还不能生产的部队。而普通的步机枪子弹,海华已经能够开足马力生产了。而且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发。别看这100万发子弹数量好像不多,但一年计算下来也是3.65亿发。要知道后世抗战之初,国府的子弹储备好像也没这个数。

  武有力之所以把进攻日期推后一天,是因为部分陆军士兵,有晕船现象。休息一天,有利于这些士兵恢复。

  在海华军休息之时,墨尔本的欧洲联军正在疯狂备战。

  说他们疯狂,真还不是乱说。

  为了阻挡海华军登陆,他们在墨尔本适合登陆的地区布置了数十万枚水雷,同时动员超过20万人力,在登陆沿线挖掘了一条宽约5米,深达3米,长达50千米的人工沟渠,他们在沟渠底部,还安装了各种铁签、木刺,只要有一人掉下去,绝对会被刺得全身窟窿。

  此外,他们还充分利用地形,建设了无数个可容纳一个班左右人员的工事,工事里什么人也不安排,只安排击针枪手。

  在罗密克等人的分析中,欧洲联军现有装备,唯有击针枪能够威胁到海华士兵。

  可以说,欧洲联军在战前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如果双方军事装备对等,欧洲联军的这种布置,真还有可能对海华军带来麻烦。

  譬如欧洲联军的岸炮如果比较厉害,那海华军想要排除那么多水雷就不太容易。因为排除水雷时,不管你用大船小船,其船行速度都是快不起来的,更不可能蛇行规避。而慢行的船在海上,对于岸炮而言相当于静止的目标,一打一个准。

  其实欧洲联军使用水雷一招,在直布罗陀岸防战中,英国人已经使用过了,确实对海华军有一定影响,但那影响也就那样了,想要对海华军造成威胁,基本上还不太可能。

  这就有个问题了,为毛水雷对海华军基本没用,欧洲联军还是要采取这种手段呢?这就是弱者的无奈了。有如当年义和团对着八国联军的洋枪队义无反顾地前冲一样,明敌自己不可能刀枪不入,可还是抱着某种希望,自己人多啊,吐口唾沫也把敌人给淹死了。

  另外,联军的指挥官们手段其出,也不过是给几个后台老板做做洋子罢了。你们看啊,我们所有的装备和手段都用上了,我们的人也死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是挡不住海华的进攻啊。不是我军无能,是敌军太强啊。

  23日,南华海军舰艇上百艘战舰在墨尔本外海,瞄准欧洲联军的岸炮阵地千炮齐发。那飞翔的炮弹,几乎不会走空,因为欧洲联军的火炮阵地实在太大了,同样近千门老式大炮,想要布置出来,至少需要几平方公里的地盘。

  往如此大的地盘上炮击,还需要瞄准么?

  是的,不需要瞄准。因为武有力的命令就是将那片阵地上的所有存在物,包括一颗小草全部摧毁。

  至于是不是假炮兵阵地,这个不用担心。连武有力都来了,无人侦察机难道会不带来么?面对无人机的空中侦察,此时的欧洲联军根本无解。

  轰轰轰轰……

  舰炮声此起彼伏,远处的爆炸声连绵不断。欧洲联军的炮兵阵地上,上万名炮兵顿时被卷进了一片火海与弹雨之中。甚至有运气不好的炮兵,直接被炮弹给砸中,然后炮弹就在他的身体上爆炸,而炮弹爆炸之后,这名士兵连一块完整的骨头都不会剩下。战后统计,也只能算成是失踪人员。

  五分钟饱和炮击后,所有的战舰都停止了炮击。然后海军派出小型战舰,开始排除水雷。

  水雷的排除,此时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远距离引爆。这个远距离,大约在50米以外就行。

  但是,在战舰上引爆水雷,因为战舰有一些摇晃,所以瞄准是一个问题。如果从节省弹药的角度,这个引爆的速度可能就会比较慢。

  此外,还有一些水雷,并不是浮在水面上,而是潜伏在水里。譬如潜伏在10米深的海水里,一旦有船只经过,给了水雷一个磁力,系在水下的绳子就会崩断,而水雷就会飞速上浮,从而在船底爆炸。

  当然这个年代的水雷,还没有这样先进。但即便在水面上的水雷,在波涛起伏下也不容易瞄准。

  好在海华军财大气粗。消灭水雷,一律使用机枪。一连半个梭子打去,子弹呈圆面散开,总有一发子弹会击中水雷将其引爆。

  此次引爆墨尔本外海水雷,与直布罗陀时不太一样。在直布罗陀时,由于海华海军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击溃英军,并占领直布罗陀,以便海华军好布置陆上阵地。

  但这次是海华军要彻底占领澳洲,所以海华军就没采取那种清理航道的做法,而是采取全面清理引爆的战略。

  此时,这片海域,这片大陆,都是海华的。此时留下一些水雷,此后还是要清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海华海军多积累一些清理水雷的经验。

  至于澳洲大陆上的欧洲联军,让他们多活一天又怎么样呢?想来海华海军全面封锁了澳大利亚沿海的消息他们早就得到了。现在,欧洲的补给运不进来,澳大利亚的人员也出不去。这种情况,多活一天,等于是多受一天煎熬。

  在墨尔本陆地之上,罗密克等人隐藏在数公里外的一个小山头,全面观看了海华军的炮战和排雷工程。

  炮战,让他们恐惧、害怕、惊心,那是强者对弱者的蹂躏,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认了,技不如人,有什么办法呢。

  但是,海华军拥有如此强大的海上实力,可还是在那儿有如绣花一样慢条斯里地清理着海面的水雷,并不急着上岸。这一幕,看在不懂军事的人的眼里,会觉得海华军在贻误战机,但是只有懂军事又懂政治的人才明白,这是海华骨子里对欧洲联军的蔑视。

  我就在这里慢吞吞的,你能奈我何?有本事,你来咬我啊!所以这种慢吞吞的另一面,就是海华强大的实力带来强大的自信,我就是慢吞吞的,你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罗密克已经明白,欧洲的决策者们决定的这场战争,看起来是一次出奇致胜的战略,可实际上却如跳梁小丑。

  因为这场战争,到此时已经可以看到结果,欧洲没有任何胜算。欧洲人不但损失了数十万人马以及不菲的战争经费,还会损失与海华的经济贸易关系,此后海华对欧洲的进出口,绝对会从严把控。欧洲想要价廉物美的产品与先进技术,绝对不太可能。而且,甚至有可能,海华还会挑动各殖民地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毕竟,此时虽然是殖民时代,但各地独立浪潮已经开始呈现。譬如1816年,阿根廷宣布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1822年,巴西已从葡萄牙统治下独立。

  其实罗密克的这个想法,马辰本人并没多少兴趣。或者说,马辰并没有义务去帮助各国独立。在有些地区,譬如南美,其实就算是独立了,也是白人当政的国家。

  但有些国家,譬如印度,或许可以考虑支持一下其独立运动。印度这个国家,其实有些奇葩。譬如后世竟然出现了“不抵抗运动”。对于这样奇葩的地区,是不是可以去掺和一下呢。

  只是,印度无论从战略位置或地缘政治看,一个弱小的印度都是符合华人的利益的。呃,这是一个好思路。

  当然这话扯远了。我们把目光回到墨尔本外海的排雷上。

  尽管欧洲联军投放了数十万个水雷,可海华出动的船只实在是多。从最早南太平洋舰队开到墨尔本外海开始,海华还有很多商船跟在后面运送农民、工人与物资。

  这些船只,因为战争没有结束,都被南太平洋舰队临时征用,就停泊在金岛附近的海面上。

  现在这些船只上,都被陆军征用,并安排了数十挺机枪。

  数百艘船,每船数十挺机枪,等于总数至少是上万挺机枪(包括战舰上的小型火炮),如此多的机枪与小型火炮,即便去平摊海面上的水雷,每一挺机枪也不过几十枚水雷而已。这也是让罗密克等欧洲联军将领恐怖的原因,看起来欧洲联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做出了震惊天下的布置。可这些布置,在强大的海华军面前,有如纸糊的防线,一捅就破。

  战斗爆发于早晨7点,一刻钟以内,欧洲联军的炮兵阵地被夷为平地;感觉肯定可以给海华军登陆造成麻烦或损失的数十万枚水雷阵地,到是真的阻挡了海华军的脚步,这个阻挡的时间,大约是8个小时,也即在下午4点,海华军的一艘海马级炮艇,就掩护一艘登陆艇来到了岸边。

  又只过了10分钟,这艘登陆挺上的士兵抬着机枪、迫击炮,就正式踏上了墨尔本近郊的土地。

  “走吧,大势已去。最后在墨尔本打一仗,就得考虑投降的事务了。”罗密克向着身边的各国军官悲伤地说道。

  作为一个将军,考虑的不是如何战胜敌手,而是投降。这在英国两百余年的近代史中,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虽然武有力等人的现代望远镜,早就发现了欧洲联军的指挥官,而且海狮级巡洋舰的舰炮也能够打到那处小山头,但武有力最终还是没有发出炮击的命令。

  东方与西方的斗争,并不是私人恩怨,而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毕竟,这颗星球只有这点陆地面积,即便海洋更宽广一些,也非常有限。每个民放,都在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奋斗。

  由此,有的民族如昙花一现,而有的民族万年长存。

  所以哪怕武有力是马辰的代表,他也不会抱着消灭某个人的想法而随意动用战争机器。

  下午6点,海华军海军陆战队及陆军001师、003师,分三个方向成功实现了登陆,并将滩头阵地推进到了三公里的宽度,并在最前沿的方向,建立了各部队的炮兵阵地。

  少量的侦察兵,已经深入到了陆地十公里的距离,并清理了所有可能隐藏欧洲联军部队的地方。

  罗密克中将,知道与海华的对决,只此一战。所以几天前他在获知海华军主力已经登船向澳大利亚驶来时,就及时下达了将悉尼的驻防部队,全部集中到墨尔本来,准备与海华军决一死战。

  说实话,如果海华军没有逆天的无人机侦察机,极有可能会“轻视”这批欧洲联军,而结果就可能让海华军遭受损失。

  就在登陆战开始之际,海华军的数十架无人侦察机,就从几艘海狮级巡洋舰上起飞,他们不到十公斤的体重,飞翔在三千米的高空,人类凭肉眼,是不可能发现他们的存在的。而哪怕就是被某个军官的望远镜捕捉到了,但那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蛰伏在墨尔本城内的欧洲联军士兵,三五万人或许可以化整为零,让海华军的侦察机难以发现。但总数高达32万人的欧洲联军,其中还有基本谈不上纪律或隐蔽战术的印度仆从军和毛利土著,哪怕无人机最终发回的照片,数不出32万个人头,但海华军的参谋们一分析,隐藏在墨尔本的欧洲联军也超过了20万人。

  主力,绝对的主力。只要消灭这股主力,整个大洋洲就是海华的了。

继续阅读:325章 大洋洲之战(1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