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普鲁士领导人是腓特烈。威廉四世,这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国王,在欧洲近代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当印度洋舰队到达普鲁士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时,普鲁士人与其他欧洲人一样,也吓得四下逃窜。好在普鲁士海军士兵注意到了印度洋舰队打出的“友好访问”的旗语,混乱才在短时间内停止。
一艘炮艇缓缓靠岸,带来了一封“国书”,以及来自于远东的问候。
腓特烈。威廉四世并不在汉堡,而是在首都柏林。
代西华和阿尔巴特先与汉堡地方官员举行礼节性会唔,说明海华此次友谊之行的目的。
遏制俄罗斯,只是海华的目的。事实上不用德国人,海华也可以把俄罗斯彻底干翻。到德国,还另有两个目的:
一是搅乱欧洲的历史进程。在原时空,德国作为后起之国,可谓悲剧,两次世界大战都以战败而告终。如果按原来的历史进程行走,英、法等国还会更加强大,这个世界极可能会没德国什么事。
但是,如果德国提前崛起呢?以德国几无海外殖民地的事实,极可能会挑起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好啊,这可是削弱欧洲白人势力的极好机会。当然海华想要挑起欧洲白人的内拼,其实也是“阳谋”,更是德国崛起的需求。所以,德国人没有理由会拒绝来自海华的友谊。
如果说,去找芬兰的普奥兰卡,是为彻底击垮俄罗斯埋下一粒火种,那么与德国展开合作,甚至结缔“盟约”,则是在历史里扔进一颗炸弹。这颗炸弹的威力,看看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绩就能明白。
这是敢以一国,挑战几乎全球所有国家的勇士。
第二个目的,则是人才。
德国此时,还未彻底完成工业化,但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汉堡与柏林之间,早已有铁路相连。汉堡本身的工业水平,在此时的欧洲也极为有名。
而反观海华是个什么样子呢?即便从1837年起算,马辰崛起也才六年。从东极城华人学校,主要教授小学生、中学生开始,至今不过四年。而海华开始兴办大学,也才三年左右的时间。
或许,首批入校的大学生,也差不多可以使用了。可是,这些大学生的人数十分有限,供应一两个工厂或许勉强够了,但要凭此托起整个海华的工业运行,却还差得太远。
此外,海华真正差的并不是这种理论人才,而是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而从后世过来的马辰更明白,华人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得过且过,尤其是在技术加工领域,存在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历史上华人中出名的手工业技师,多是以天赋和“手熟”加持,即便优秀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而德国工程技术的优秀,则不是这种偶然的成果,而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严密的组织纪律+追求技术极致的必然。
这也是后世华夏,几乎什么产品都能模仿制造出来,但却是“有而不优”,总是“价廉物美”的结果。
问题是,那些产品真的是“价廉物美”么?如果真是那样,怎么天天都在想要进口别人的技术与产品?
而现在,则正是彻底改造或提升华人国民性的最好时候。前世的马辰,读到过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大意是说,华夏,欠缺一个工业时代的洗礼。因为华夏崛起时,世界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譬如华夏早期引进的技术,已经是别人即将淘汰的技术,包括生产线、机器、零部件、工业思路、产品思路、设计思路等,都是别人早就有过的,华夏只不过“拿来”罢了。于是,华夏人虽然搞起了工业,可却缺少一种工业精神。
工业精神,说白了就是科学精神和技术精神,是对每一件工业产品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严谨、精准成分的敬畏心理。
这也是后世我们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我们的基础材料、常规工业制造能力,却很难挤身世界先进行列的原因。
而与世界各国相比,德国人在工业精神方面,如果自廉为世界第二,绝对没有哪个民族敢说第一。
如果能把德国人的工业精神与谦逊包容精神相结合,华人绝对会成为世界上真正最优秀的民族而不是之一。
此时,正是进行这种精神嫁接融合的极好时期。一来海华紧缺技术人才,二来海华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也才开始,甚至还没有开始。
人才,当然不只是引进,还要培养。而最便捷的培养路径,便是向德国派遣留学生。
当然向德国派遣留学生,私人留学国家会放宽限制,但如果是公派留学,则必须签订严密的培养合同。如果学成,必须回海华服务。不然,就按所花费用连带利息赔偿海华的损失吧。
海华绝对不是后世,那种躲在国外不回国,国家也拿你没办法的事,绝对不可能发生。
当然,海华想要获得德国的帮助,也是准备下“血本”的。海华此次为德国准备的礼物,也是此时还没有出现过的技术。
譬如黄色炸药,这个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先生发明的东东,就在此次“技术贸易”的内容之一。
譬如1870年之前,英国、法国等国的铁甲舰技术,此时同样没有出现。
譬如炮弹的引信技术、落地触发技术等,包括1900年前的火炮技术,马辰都准备有条件地转让给德国。
譬如关于电灯、电力方面的技术,只要德国人出得起价格,海华也可以加入对德贸易名录。
与汉堡地区领导人进行礼节性会唔之后,代西华和阿尔巴特就开始耐心地等待起来。尽管从汉堡到柏林,坐火车来去只要两天时间,但总得给腓特烈。威廉四世和普鲁士王国政府一点准备时间吧。
而在等待的时间里,代西华带着跟随他来的海华外交官们,开始在汉堡人的安排下,参观德国人的钢铁厂、造船厂、机械厂以及汉堡大学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