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站在他身侧,敏锐地捕捉到了李琚神色的变化。
他凑上来,禁捻须问道:“殿下,莽布支信中所言何事?”
李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信纸递了过去,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古怪:“叔公自己看吧。”
李林甫接过信,封常清、哥舒翰等人也下意识地围拢过来,目光聚焦在那几行字上。
信的内容并不长,只是众人这一看,表情也不禁变得古怪起来。
“外臣莽布支,奉赞普之命,叨扰西域半载,深感殿下治下之清明强盛,百业维新,气象万千。此等盛况,实乃高原所罕见,亦为我吐蕃心驰神往。赞普闻臣所述,深为叹服,更觉前番和亲之议,实为浅薄,未能尽显我吐蕃倾慕学习之诚........”
封常清凑在李琚身侧,缓缓念出了信上的内容。
周边众人听见封常清的声音,也不由得面面相觑。
“为表诚意,亦为吐蕃未来计,外臣欲遴选吐蕃贵胄子弟十人,遣为学子,入西域学习。
不学权谋,不习武备,但求习得殿下治世之良方,格物之妙术,农桑水利之根本。
彼等在西域,唯殿下马首是瞻,甘为仆从,绝不敢以学子自居,妄生事端。
另有赞普珍爱之明珠,赤尊公主,亦将随质子同来。非为和亲,亦不敢奢望王妃之位。
唯愿公主能侍奉王妃身侧,学习汉家礼仪,体悟文明精髓,做一寻常学生,为沟通唐蕃情谊略尽绵薄之力。
此二事,乃赞普与外臣深思熟虑,诚心所请,亦是吐蕃臣民仰望西域之切切心声。
万望殿下念及高原苦寒,吐蕃求变之心,勿要推拒。莽布支先行告退,静候殿下佳音于逻些.......”
信纸在众人手中传阅一圈,最后回到李琚手头。
送别亭外,一时落针可闻.
封常清眉头拧成了疙瘩,率先出声道:“遣送学子,还要送公主来学习?这莽布支是属狗皮膏药的吗?前番和亲被拒,竟又想出这等法子。”
“说什么学习,怕是来安插耳目吧,吐蕃人何时变得如此.......如此.......不知廉耻了?”
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种死缠烂打,只能骂上一句不知廉耻。
哥舒翰也瓮声瓮气地附和道:“封将军说得在理。什么学子仆从,什么侍奉学习,说得好听。那赤尊公主身份尊贵,到了西域,还不是要西域百姓供养。”
李林甫捻着胡须,浑浊的老眼中精光闪烁不定,缓缓开口:“此计.......倒是比和亲更刁钻。莽布支这老狐狸,是看准了殿下前番拒绝的理由。”
顿了顿,他沉吟道:“如今他避开了名分与擅专这两点,不提婚配,不提正妃,只说是遣人来学习,将姿态放得极低。若再断然拒绝,倒显得我西域心胸狭隘,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说罢,他看向李琚,语气带着一丝凝重道:“不过,其用心叵测,确凿无疑。
质子入营,公主入府,纵使约束再严,也难保其不刺探虚实,窥伺机密。
更甚者,一旦将来局势有变,这些人便是现成的棋子。殿下还需仔细思量,以免养虎为患,引狼入室。”
李琚听完众人的议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在信纸上。
莽布支这封信,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这理由冠冕堂皇,甚至让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强硬回绝。
他脑海中飞快地权衡着利弊。
正如众人所说,吐蕃这是摆明了要在西域安插眼线和探子。
若是应对不好,也的确有引狼入室,养虎为患的可能。
但话又说回来了,吐蕃高原天险难越,西域乃至于大唐,想要彻底平掉吐蕃这个祸患,光靠用兵,肯定是没可能的。
且眼下西域新政初显成效,根基未稳,也正需要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期。
此事,或许不妥。
但也或许是个机会。
思及此,他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于是,他果断沉声道:“叔公,封将军,哥舒将军,你们所言皆有道理。吐蕃之心,路人皆知。”
“然则,目前与吐蕃彻底交恶,于我西域百害而无一利。”
李林甫蹙眉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他们既然要把姿态做足,把脸面送上来给我们踩,那我们......就接着!”
李琚有了主意,目光变得锐利:“本王倒要看看,他们在本王眼皮子底下,能学去什么,又能翻起什么浪花!”
听见这话,李林甫顿时眼珠子一转,低声问道:“殿下可是有了主意?”
李琚点点头,目光扫过诸将,随即缓缓道:“先回去再说。”
众将闻言,不禁面面相觑,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李琚不再多言,率先转身回城。
一行人回到都护府内,李琚才刚刚落座,李林甫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殿下可否详细说说?”
“很简单,他们能用间,咱们也能!”
李琚没有废话,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咱们也用间?”
众人一时愕然,有些诧异。
李琚轻轻颔首,笑道:“吐蕃不是派人来学习吗,那就让他们来呗,等到了西域,他们要学什么,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李琚说着,指了指脑子,笑道:“诸位别忘了,咱们中原的学问,最擅长的,就是控制人的思想。”
“吐蕃那些野人,能有什么文化,能挡得住我汉人文化的同化?”
“嗯?”
李琚这话一出,众人顿时有些惊疑不定起来。
但只是片刻,李林甫便猛地起身,目露精光道:“殿下的意思是,反间?”
“正是!”
李琚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很光棍的承认了自己的想法,他就是要反间。
正如他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文化,能抵挡住汉文化的侵蚀与同化。
既如此,他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培养些自己人呢?
而就在李林甫这句话问出口后,其他人也瞬间明白了李琚的意思。
毕竟,在座的众人,都不是傻子。
总算是一众将领,那也是饱读诗书之辈,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汉文化的同化能力了。
一时间,众人眼中都冒出精光,恍然大悟。
见众人都已经了然,李琚也不再废话,直接对着李林甫吩咐道:“叔公,有劳你以西域都护府的名义,给吐蕃呈送一份国书,就说他们的请求,本王答应了!”